摘要:关于种植秋白菜,民间曾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白露田间忙,白菜包心强”。这句通俗易懂的俗语直白地传达出一个重要信息:白菜这一植物,若能在白露时节得到悉心照料、精心管理,便会结球更早、抱球更大且包心更为紧实。无独有偶,民间还有“白菜长得快,白露莫懈怠”的俗语说法,
关于种植秋白菜,民间曾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白露田间忙,白菜包心强”。这句通俗易懂的俗语直白地传达出一个重要信息:白菜这一植物,若能在白露时节得到悉心照料、精心管理,便会结球更早、抱球更大且包心更为紧实。无独有偶,民间还有“白菜长得快,白露莫懈怠”的俗语说法,这句俗语也明确指出白露时节乃是管理秋白菜的关键时期。民间之所以将白露时节视为管理秋白菜的关键时期,是因为此节气是为秋白菜实现包心饱实奠定基础的关键窗口期。
在这一关键“窗口期”,白菜正处于其生命历程中“开小盘”与“晒盘”这两个至关重要的生长阶段。所谓白菜“开小盘”,指的是白菜植株的叶片开始向外舒展,进而形成一个宛如圆盘子般的结构。这一“盘子”乃是白菜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区域,亦是后期包心时养分积累的重要“源头”。白露时节,气温宜人,白菜的外叶生长迅猛,逐步展开,形成较为庞大的叶丛。
倘若在此阶段,白菜开盘状况良好,丛叶数量多,叶面积较大,光合作用旺盛,那么其制造的养分便会更为丰富。如此一来,便能为白菜中后期早抱球、结球硕大、包心紧实储备下充足的“粮草”。反之,若开盘情况不佳,叶片瘦小且稀疏,那么光合效率必然低下,养分积累亦会不足。即便后期生长条件优越,也难以长出饱满紧实的心叶。
“晒盘”这一说法源自菜农们的经验之谈,它指的是让白菜的盘型叶片充分沐浴在光照之下,以此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和养分的积累。白露时节,秋高气爽,阳光充沛却又不至于过度暴晒,堪称“晒盘”的黄金时段。白菜的包心过程,其本质是心叶快速生长、彼此抱合、充实内部的进程。这一进程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作为支撑,而这些营养物质的绝大部分皆来源于外叶的光合制造与转化。故而,外叶(也就是开盘所形成的“盘”)是否发达健壮,直接关乎“源”的强弱;而“晒盘”是否充分,则直接决定了“源”的效率。
开盘是基础,晒盘是手段,二者的终极目标皆为给白菜包心供应充足的养分。唯有“源”强劲且输送顺畅,方能确保养分持续不断地输送至心叶,促使其尽早抱球,实现包心饱满紧实。白露时节的管理工作,正是围绕着如何培育这一强大的“源”而有序开展的。因此,白露时节堪称是为白菜包心饱实筑牢基础的“重要时期”。
而白菜塑“源”的强弱,与光照、温度、肥力、水分等诸多因素息息相关。一旦错失这一时期,待后续遭遇温度降低、光照不足、气候干燥等状况时,便难以再为白菜塑造出强大的“源”。所以说,白露这个时节是为白菜包心饱实奠定基础的关键“窗口期”。既然我们已然明晰了白露时节管理白菜的重要意义,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在这一时期对白菜进行妥善管理呢?下面,我将依据多年种植秋白菜所积累的经验以及所学的白菜管理知识,来给大家聊聊这些话题。
白露期间,怎样才能为白菜包心饱实打好基础?
一,早摘黄腐叶
一般而言,处暑时节移栽的白菜,生长至白露阶段,不仅已然成活,更有诸多新生叶片正相继滋生、舒展。随着植株的持续生长,部分在缓苗阶段承担养分回流功能的外部叶片,在完成使命之后,会出现部分萎黄、枯黄或腐烂的现象。特别是那些耷拉于地面的黄腐叶片,因长期与土壤接触,难免会沾染一些土传病菌与虫卵。而这些土传菌卵会对新生叶片乃至整个植株造成病虫害滋生与传播的危害。
这些黄腐叶片,会逐渐丧失其存在价值,无法再承担光合功能。并且,这部分黄腐叶片还会持续占用并消耗植株的整体养分,成为白菜植株优质健康生长道路上的“绊脚石”。与其留存它们任其传播病害、占用消耗养分,不如将其疏除,直接切断菌卵传播渠道,腾出养分以供新生外叶生长,从而提升白菜植株“开盘”与“晒盘”的质量。此外,摘除白菜底部的黄腐叶片后,植株基部的通风与透光条件将得以改善,其优质生长的条件也会变得更为优越。
建议自白菜缓苗结束后,或从白露时节起,要时常前往白菜田间巡视。若遇到耷拉至地面的黄腐叶,或已出现枯黄现象的老黄叶,需及时进行疏除。具体操作方法为:用手或剪刀将耷拉至地面的老叶、黄叶、病叶、腐叶从基部掰掉或剪掉。需要提醒的是,在疏除老黄腐叶时,动作要轻柔、灵巧,避免伤及白菜的茎基与新生外叶。同时,摘除的黄腐叶片要及时带出田间,进行无害化处理。
二,多耪锄松土
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农谚:“白菜喜听锄头响,一边锄来一边长”。白菜这种作物的根系,偏好于在疏松通透的根际土壤环境中生长发育。尤其是经历过“蹲苗”期的白菜,更需多次进行耪锄管理,以此为其根系深扎、下扎、广扎以及多生新根创造适宜条件。这是因为耪锄能够打破表层土壤的板结层,使白菜根系周围的土壤变得更为疏松、通透。经过耪锄的土壤,孔隙增多,氧气含量增加,充足的氧气有助于根系进行呼吸和新陈代谢活动,也有利于根系的发育。
此外,耪锄还能消灭田间杂草,避免杂草与白菜争夺光照和养分,防止杂草抑制白菜的生长态势。再者,耪锄可以切断土壤毛细管,避免白菜出现徒长现象,减少水分蒸发,起到保肥、保墒、防旱的作用。一般来说,白菜从缓苗成活后到封垄前,需要经历多次耪锄管理。通常在浇水或雨后,当表层土壤泛白时进行。虽然白露期间的白菜可开展多次耪锄活动,但此时白菜根系尚浅,根群不够发达,所以耪锄不宜过深,以锄深2至3厘米为宜。
三,巧施发棵肥
一般而言,当步入白露时节,在温度适宜、水肥调和的条件下,白菜的生长速度会显著加快。这是由于白露时节的白菜,刚刚度过一个水肥受限的“蹲苗期”。在这个“蹲苗”阶段,白菜生长会受到水肥的约束,以利促使根系萌发更多新根,并向土壤深处扎根。待白菜“蹲苗”结束后,其根系急需从土壤中摄取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以供给地面茎叶生长,从而形成快速生长的发棵态势。因此,白露期间的白菜对营养物质有着大量的需求。
对于移栽前未施底肥、或土壤基础肥力欠佳,或者田间存在苗黄、苗瘦、苗弱现象的白菜田块来说,及时增施一次发棵肥,对于提高白菜发棵质量以及实现后续的优质高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建议在白露期间,当大部分白菜长至10叶期时,进行一次追施发棵肥活动。此次追施的发棵肥,应以速效氮肥为主,磷钾肥为辅。例如,每亩可施入10 - 15公斤尿素,并配施5 - 8公斤硫酸钾;或者每亩直接追施20公斤的高氮低磷中钾型复合肥。
此次发棵肥可采用沟施或穴施的方式进行施入。需要注意的是,施入发棵肥后,需立即覆土并浇水,以促进肥效的发挥,并提高肥料利用率。同时,建议在傍晚时段进行施肥,避免在中午施肥,防止出现烧根烧苗的情况。对于苗黄苗弱的田块,可根据具体苗情适度增加施肥量;而对于苗情和长势较好的田块,则可适当减少氮肥的使用量,以防白菜发生徒长行为。
四,适浇壮秧水
白菜是一种喜水植物,也是一种需水量较大的植物;在白菜茎叶中,水分占比约在90%左右;尤其是进入白露节气的白菜,随着“蹲苗期”结束,以及生长量加大和生长速度的加快,其对水分的需求量会呈递增之势;因此,保障充足的水分供给,对提升白菜发棵质量和储备充足的能量“源”,具有积极意义;此期应经常观察土壤墒情,当发现表层土壤发白干燥时应及时浇施壮秧水,尽量保持这个时期的土壤处于湿润状态。
在正常气候情况下,可每隔3至5天浇一次水,以确保此期土壤湿度达到70%至80%之间;这个阶段的浇水,建议采用沟灌或滴灌的方式施入;尽量不采用漫灌方式浇水,以免给白菜带来土传病害;浇水宜在早晚时间段开展,避免中午浇水地温骤变影响根系发育或对根系形成损伤;如遇连续降雨或遭遇强降雨,当田间存在积水时,需及时挑沟排水以免形成沤根现象。
五,早预防病虫
白露时节,秋意渐浓,天朗气清,温度宜人。如此气候条件固然适宜秋白菜茁壮成长,却也为一些病虫害的滋生与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诸如蚜虫、菜青虫、小菜蛾等害虫,会大肆啃食白菜鲜嫩的心叶;而软腐病、霜霉病、褐斑病等病害,也会在这一阶段悄然埋下隐患,威胁白菜的健康。因此,提前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对于白菜的健康生长以及实现优质高产至关重要。建议大家在白露期间,时常巡视白菜田,力求做到病虫害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理。
例如,及时将耷拉在田间的白菜底部黄腐叶掰除或剪除,并带出田间;合理密植,营造通风透光的生长环境,从而抑制病虫害的滋生、繁殖与传播。若身边有草木灰资源,可在全田撒施草木灰,以此预防病虫害。倘若遭遇蚜虫或蛾类虫害,可利用黄色粘虫板诱杀蚜虫,使用灭虫灯诱捕蛾虫。必要时,可采用化学防治手段应对白菜上的病虫害。例如,使用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等药剂治理蚜虫、菜蛾、菜青虫;使用农用链霉素、甲霜灵防治白菜软腐病和霜霉病。
概述
白露节气,是秋白菜生长历程中的“黄金管理期”。此期,白菜正处于开盘与晒盘的关键阶段,此阶段的管理水平与管理程度,关乎着白菜的包心质量与最终产量。在此,建议广大菜农朋友,务必及时把握这稍纵即逝的管理“窗口期”,着重做好“早摘叶、勤锄地、巧施肥、多浇水、防病虫”这五个方面的工作。每一项管理举措都需做到及时响应、精准施策、落实到位,从而为白菜尽早包心、实现抱球硕大、包心紧实筑牢坚实根基。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