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粮票根、茶杯、饭盒、钟表……4月15日,这些见证时代变迁的老物件,集中呈现在武汉市武昌区南湖街道宝安花园“南湖奋进30年”记忆专场活动上,引得居民纷纷围观。
实习生 余佳雪
粮票根、茶杯、饭盒、钟表……4月15日,这些见证时代变迁的老物件,集中呈现在武汉市武昌区南湖街道宝安花园“南湖奋进30年”记忆专场活动上,引得居民纷纷围观。
1995年4月14日晚,一架客机降落在武汉南湖机场,这是该机场最后一架班机。沉寂了数月之后,人们发现,喧嚣了59年的机场原址上,一座座住宅楼“破土而出”。这里,开始建设武汉当时规模最大的经济适用房住宅小区——南湖安居小区,曾经的跑道变成现在的街道,这片水泥硬地面已蜕变为一个充满烟火气的居民区。
这场“南湖奋进30年”活动上,不少居民聚在一起,回顾了这片土地的沧桑巨变。
4月15日,极目新闻记者来到活动现场,映入眼帘的是一座亮黄色的两层小楼,在周边一众住宅楼的包围之中,显得很特别。社区群干告诉记者,这栋建成于1936年的建筑,见证了南湖机场的变迁,如今已成为宝安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在党群中心不远处,还有一个被保留下来的烟囱。“这座烟囱作为社区独有的文化保存下来很有意义。”社区居民程红说,烟囱所在区域被改造成社区的“初心小院”。
当天,在社区门前的广场上,不少居民带着收藏的老物件,纷纷“集体忆旧”,记者看到,展台上,居民自发展出的旧电影票根、住户手册、烟标、粮票、书信、搪瓷杯碗等老物件,串联起三十载时光印记,讲述着南湖的“声影流年”。
为纪念南湖机场搬迁30周年,82岁的徐爹爹将精心制作的6架飞机模型在现场展出,寄托着他对过往岁月的深情回忆。
在活动现场,76岁的廖爹爹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这位自48岁起便热衷于收藏的老人,用三十余年的时光,积攒下了一段段珍贵的历史记忆,也见证了南湖从“飞机场”到“邻里场”的沧桑巨变。
廖爹爹的收藏品琳琅满目,粮票、电影票、邮票、公用电话通话证、火车票……每一张都微微泛黄,边角有些撕裂,但都被细心地塑封保存,褶皱间仿佛诉说着岁月的痕迹。其中,一张1966年的火车票尤为引人注目,上面印着“学生乘车证”,往返于上海与北京之间,让人不禁遐想那个年代青年学子的求学之路。
除了纸票,他还收藏了不少搪瓷制品,如印有“武汉硫酸厂建厂二十周年”字样的搪瓷大茶桶,茶桶上的茶盖有些许掉漆,表面布满灰层,还有三座产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木刻钟。这些老物件虽已不再使用,但它们承载的历史与情感,让廖爹爹爱不释手。他常说:“这些藏品是我的宝贝,也是南湖变迁的见证。”
在廖爹爹的展台旁,另一位老人李爹爹也带来了自己的收藏——80年代的中国唱片。这些唱片曾是他年轻时的最爱,尽管随着电视机的普及逐渐被遗忘,但李正华始终舍不得丢弃。他说:“这些唱片记录了我的青春,也见证了南湖的发展。”四十年来,无论搬家多少次,这些唱片始终伴随着他。
廖爹爹说,社区发通知征集老物件后,很多居民积极响应,将自己的藏品贡献出来,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南湖的历史,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他说:“这些藏品是我个人的记忆,更是南湖变迁的见证。”
“南湖30年变迁,变的是硬件,基础设施变了、优化了;不变的是软件,居民的情谊依然深厚、活力依然旺盛。”南湖街道负责人说,从前的南湖,交通不便、出口少、堵车等问题一度困扰着居民。然而,随着治理创新的深入,这些问题逐渐得到解决,南湖已变成了一个宜居、宜业、宜乐的大社区。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