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河北省滦州市迎来了22万亩花生的播种期。走进田间,一幅科技感十足的春播画面映入眼帘,多台智能化农机在广袤的田野上有序穿梭,翻耕、起垄、播种、覆膜等工序一气呵成,奏响了一曲别样的“春耕交响曲”。
近日,河北省滦州市迎来了22万亩花生的播种期。走进田间,一幅科技感十足的春播画面映入眼帘,多台智能化农机在广袤的田野上有序穿梭,翻耕、起垄、播种、覆膜等工序一气呵成,奏响了一曲别样的“春耕交响曲”。
这些智能化农机搭载了高精度卫星定位系统和智能传感器,与传统人工播种相比,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以往人工播种,容易出现疏密不均、深浅不一的情况,导致花生出苗不齐,影响后期的生长和产量。如今,有了高科技的助力,播种机能够按照预设的路线和精准的间距进行播种,每一粒种子都被均匀地播撒在土地里,深度也控制得恰到好处,为花生的茁壮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不仅如此,播种效率也大幅提高,极大节省了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
除了智能化农机,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同样为花生播种带来了变革。过去,农民在浇水和施肥时,往往凭借经验,很难做到精准控制,这样既造成了水资源和肥料的浪费,又可能因施肥过多或过少影响花生的生长。而现在,借助智能设备,能够严格控制水和肥料的用量,根据花生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实现科学配比,让花生“吃好喝好”。在节水方面,相比传统灌溉方式,水肥一体化技术可节水30% - 50% 。肥料利用率也从原来的30% - 40%提高到了50% - 60%,有效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实现了节本增效和绿色发展。
近年来,滦州市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积极探索“特色产业引领、科技创新赋能”的发展路径。在花生种植上,不仅引入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还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将小农户与大市场紧密连接起来。合作社为农户提供从种到收的全程服务,包括农资采购、技术指导、产品销售等,解决了农户的后顾之忧,让农民能够更加安心地投入到生产中。
科技的力量让滦州的花生种植实现了华丽转身,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耕场景正逐渐被现代化、智能化的农业生产方式所取代。从选种、播种到田间管理,每一个环节都融入了科技创新元素,不仅提高了花生的产量和质量,也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如今,滦州的花生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还远销海外,成为了当地响当当的特色农产品。在科技创新的引领下,滦州的22万亩花生地正孕育着无限希望,“小花生”正成长为推动乡村振兴、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金色引擎”,相信在未来,滦州的花生产业必将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 。
来源:方趣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