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晶开直播,一句“温兆伦当年追讨恋爱花费”把旧账翻得比港剧还狗血。
王晶开直播,一句“温兆伦当年追讨恋爱花费”把旧账翻得比港剧还狗血。
弹幕刷得飞快,有人喊“爷青回”,有人骂“老狗乱吠”。
温兆伦当晚就发视频回怼:“你拍过几部戏,就敢替我记账?
”火药味隔着屏幕都能呛鼻。
这事搁二十年前,顶多登个娱乐版边角。
现在一条短视频,十分钟就能让陈年八卦冲上热搜。
王晶不是第一个靠“爆料”续命的港圈老人,但他玩得最狠——镜头一开,天王天后全变素材,连自己都调侃“烂片王”,流量却实打实往兜里钻。
温兆伦的反击其实有点狼狈。
视频里领带歪了,眼袋比台词还厚,反复强调“法律文件摆在那”。
可网友谁真关心判决书?
大家只想看“温Sir”是不是当年那个《义不容情》里渣得迷人的丁有康。
时代变了,观众不再为演技买单,只想看人设崩塌的慢镜头。
说回王晶,他太懂这套游戏规则。
拍《追龙》那年票房扑街,转头在抖音讲“刘德华当年怎么背台词”,点赞百万。
现在连邱淑贞穿哪件旗袍都能剪成三段视频,配上“晶女郎往事”的标题,评论区全是“爷当年买过碟”。
老导演放下身段当网红,倒比新片上映时热闹十倍。
温兆伦这边其实早就不靠演戏吃饭。
有人拍到他在深圳某商场剪彩,西装笔挺地给楼盘站台,旁边大妈抢着合影。
港媒标题写“过气明星沦落”,可知情的说他早转型做幕后,投的网剧去年还分了几百万。
只是这次被王晶戳到痛处——当年那场官司,确实让他赔了夫人又折兵。
最微妙的是法律那层窗户纸。
温兆伦当年起诉前女友追讨“借款”,法院判了部分支持。
但王晶一句“分手费”直接定性成八卦,法律文件成了背景板。
现在再提隐私权?
网友只会甩一句“都三十年了还怕人说?
”新媒体时代,连诉讼时效都追不上热搜周期。
说到底,这是场各取所需的表演。
王晶要流量,温兆伦要清白,观众要热闹。
就像老茶餐厅突然卖起网红奶茶,味道未必好,但拍照发圈够吸睛。
只是下次再刷到“某巨星当年秘闻”,记得先想想:这口瓜,到底是甜的,还是馊的?
(有人记得王晶上次直播说周星驰“片场骂人”吗?
后来周星驰助理晒了张合照,配文“导演请喝茶”。
这种反转,比电影好看多了。
)
来源:坦荡的香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