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短视频平台的崛起,微短剧作为一种新兴的视听内容形态,凭借其“短平快”的传播特性与高度适配碎片化消费场景的优势,迅速成为文化娱乐产业的焦点赛道。据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已达504.4亿元,首次超越内地电影票房,并
作者 | 创投部张箭
排版 | 张思琪
干货要点:
1. 微短剧行业正经历从野蛮生长到精耕细作的转型,但行业整体相对市场经济仍处于高速增长时期,且中老年短剧存在百亿潜在市场空间。
2. 微短剧整体用户的粘稠度相对电视剧/电影更高,中老年群体从偏好、观看频次及满意度都表现较好。
3. 微短剧产业链整体走向成熟,价值分配趋于稳态。整合产业链中坚力量提升平台运营的核心竞争力,针对银发人群在内容生产环节需改善。
4. 商业模式的多元化及更新迭代,在不断推动行业的发展,给予行业新的增长动因。
前言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短视频平台的崛起,微短剧作为一种新兴的视听内容形态,凭借其“短平快”的传播特性与高度适配碎片化消费场景的优势,迅速成为文化娱乐产业的焦点赛道。据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已达504.4亿元,首次超越内地电影票房,并预计2027年将突破千亿大关。这一爆发式增长不仅得益于下沉市场用户(三线及以下城市占比显著)和中老年群体的偏好及满意程度,更与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创新密不可分。
银创资本(AgeCapital)通过观察微短剧用户群体特征发现,微短剧用户年龄分布比例相当,且微短剧用户整体数量近六亿人口,其中中老年群体占比超40%,中老年群体对其的偏好程度已超电影与电视剧。据此我们跟进研究其产业链与商业模式的更迭来深入探索微短剧行业的价值。
Chapter 01
市场跨越“流量红利”向“价值红利”转型
1. 微短剧定义及分类
经历数次更新迭代,由国家广电总局定义的微短剧为单集时长从几十秒到20分钟以内、有着相对明确的主题和主线、较为连续和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剧集作品。
微短剧以播出渠道分为四大类:长视频微短剧、短视频微短剧、小程序微短剧、独立APP微短剧。
2. 微短剧十年蓄力铸就当下繁荣
微短剧发展历程:从18年以前的萌芽时期:长视频平台以《屌丝男士》《万万没想到》等情景喜剧进行试水;到18-19年探索时期:短视频平台以跟进剧情类短视频丰富平台内容,例如快手小剧场、抖音出品微短剧;再到20-21年成长期:微短剧正式纳入监管体系,视频平台推出一系列扶持动作;22年后行业迎来繁荣时期:行业规模破百亿且以倍速增长,政策端广电总局发布《关于推动短剧创作繁荣发展的意见》,市场端小程序及独立微短剧APP纷纷涌现,多方共同点燃行业新引擎。
市场跨越“流量红利”向“价值红利”转型:
①2024年微短剧行业市场规模为504.4亿元,2019-2024年CAGR为199.30%,且已超中国内地电影票房规模。虽然行业未来增速相比24年前会放缓,但仍保持高速增长,行业整体由野蛮生长向精耕细作的价值发展转型。
②19年-23年市场规模成倍数增加的原因:一是政策向繁荣方向的推广,二是供给侧的增加,三是播出渠道的广泛。
③24年-28年行业增速放缓的原因:受政策与平台监管进一步收紧、用户对内容品质需求不断升级以及市场竞争带来的内部调整等因素影响。
④2023年全年规划备案3574部、上线备案584部。对比2021年的数据,两者分别增长382.2%和445.8%。
⑤微短剧供给侧为何在22年-23年出现倍数增长原因:Ⅰ、短视频类渗透率已高达90%以上,为微短剧提供先天条件;Ⅱ、用户碎片化网络娱乐习惯已然养成,网络类视频在娱乐类应用中占比最高;Ⅲ、23年微短剧相关企业数量2.3万家,同比增长20%。Ⅳ、各大平台的激励政策,以现金和流量的方式大力扶持创作者进行内容创作。
(图源:艾瑞咨询)
Chapter 02
微短剧用户粘稠度更高,且银发市场规模有近百亿市场缺口
由于短视频平台与微短剧契合度更高,通过剧情片段引流用户形成内容消费闭环,所以重投流实现用户转化是微短剧的基础运营逻辑。
通过对用户在微短剧与电视剧观看行为对比发现:微短剧用户的追看人群比例更高、追看习惯更强、晒选节奏更快、观剧耐心程度相当。微短剧用户特点:整体粘稠度高、年龄覆盖范围广、观看/消费频次高。
银创观点:我们通过对微短剧整体市场规模与微短剧中老年用户群体的行为习惯及偏好进行对微短剧中老年市场规模测算,其中微短剧中老年用户特点:观看人数多(占整体40%)、频次高(超半数会每天观看)、整体满意度很好(超80%用户满意)、付费意愿及比例不高,多数选择免费观看。微短剧市场中中老年群体的市场规模当前小于200亿,但潜在空间为320亿。
Chapter 03
产业链价值生态的整合
1. 微短剧产业链走向成熟,价值分配步入稳态
剧本商/制造商/平台运营商/分销商为产业链中坚力量,为微短剧制作运营的核心出力者,但最终收入分成相对媒体渠道低很多,媒体渠道收入分成拿大头超80%,其主要原因是买量投流在收益分配体系中比重最高,占主导地位。
(图源:艾瑞咨询,AgeClub整理)
而优秀的平台运营商会整合产业链的中坚力量,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以及值分配比例,例如微短剧平台运营端典型案例——九州文化通过业务扩张、产能提升、产业链整合以及海外布局等方式在微短剧行业快速成为标杆企业,其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
①初创期(2021-2022年)进入行业时间正处于市场高速增长节点,且抓住内容+版权两大核心:
公司成立初期即专注于竖屏微短剧领域,以“内容为王”为核心策略,推出多部短剧试水市场,初步建立版权库。2022年6月完成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大观资本,标志着资本市场对其商业模式的认可。
②快速扩张期(2023年)商业模式成熟后在扩张、产能、产业链整合等行业重要领域进行布局:
业务扩展:2023年10月,公司在重庆和长沙增设分部,形成覆盖长三角、京津冀及中西部地区的业务网络。
产能提升:截至2023年11月,公司累计发行短剧超1000部,独家自制原创短剧达500部,涵盖都市、爱情、悬疑等20余种题材。代表作《离婚后,她带六宝惊艳全球》上线24小时票房突破3000万元,成为行业标杆。
产业链整合:签约3家编剧公司、300余家制片公司,控股8家摄制单位,并自持1家艺人经纪公司,实现从剧本创作到发行的全流程自主化。
③国际化布局(2024年至今)近两年开始出海战略,紧跟时事:
推出海外短剧平台99TV,覆盖东南亚、北美、欧洲等市场,日活跃用户突破100万人次。在北美、日本、越南设立本土化制作基地,结合AIGC技术提升内容生产效率,推动“中国框架,全球表达”的文化输出。2024年营收超20亿元,成为微短剧行业头部企业,并参与制定行业标准。
2. 产业链内容生产环节中针对银发人群需注重题材和适老化叙事
题材适配与价值观引导:银发群体偏好家庭伦理(如代际关系、晚年情感)、健康养生、历史文化类内容。例如《大妈的世界》通过诙谐反讽探讨社会议题,成为标杆案例。未来需开发更多现实主义题材,避免模式化的“甜宠”“霸总”套路。注重代际话题设计:如老年返聘职场、隔代教育等,既能引发共鸣,也可成为家庭交流媒介。
叙事节奏与制作优化:降低剪辑强度与快节奏叙事:部分微短剧的高频反转不符合老年人观看习惯,需调整叙事逻辑,适当延长单集时长(如5-10分钟)。
提升制作质感:对标电视剧水平的服化道与场景设计(如《闪婚老伴是豪门》),增强中老年观众审美认同。
IP孵化与银发KOL参与:挖掘老年网红(如“银发e族”)作为内容创作者,通过真实生活记录、知识分享等增强代入感。开发“银发宇宙”IP:围绕健康管理、旅游等主题构建系列短剧,形成长尾效应。
Chapter 04
多元商业模式更迭,开启市场层层增量
①内容生产阶段商业模式的多元化:
微短剧内容生产阶段主要参与主体为平台方和制作方,两者的主要合作方式分为四种:平台投资、合作对投、平台发行、制作投资。四种方式当中平台方出资及风险收益逐渐降低,而制作方则逐渐上升。目前平台投资为主流合作方式(原因:此方式平台方利益及风险最大化,而制作方市场较为分散,抗风险能力低、资金不充足)。
②四大类微短剧变现模式存在差异:
广告营销和付费充值是微短剧最主要的盈利来源。长视频微短剧、短视频微短剧、小程序微短剧、独立APP微短剧四种不同类型在商业变现过程中有些许差异。
③商业模式的更迭,带来市场的增长动力:
付费充值是微短剧的主要收益来源,在2023年之前市场主流以IAP模式(付费剧)为主导。到2024年由于用户对微短剧内容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市场逐步回归理性,其付费剧集的单价整体呈下降趋势。而同年IAA 模式(免费剧)逐渐成为市场主流模式,通过广告和流量分成实现商业化。由下图可观察到,2024年IAA 模式(免费剧)推动行业整体规模的增长:
(图源:中国网络视听协会报告,AgeClub整理)
④渠道和营销变化带来行业的增量:
端原生模式(依托短视频平台原生剧场账号播出,能够帮助制作方有效实现流量沉淀并打造品牌效应。)——24年成为微短剧发行的重要渠道。
例如:抖音平台端原生微短剧在2024年1月~12月端原生微短剧月收入规模显著增长,12月份对比1月份增长22倍。其中版权方在抖音端原生经营的部均收入增长超343%,头部收入短剧均超400万。渠道端的变化使得版权方收益获得增量,制作方节省广告投流费用。
同样,营销端大量品牌加入到微短剧的网络营销中,借助短视频平台的算法推荐和流量分发能力,微短剧能够精准触达目标用户,缩短品牌从曝光到转化的链路。2024年共有348个品牌参与微短剧投放,其中新增231个品牌参与微短剧投放,占比约66.4%。
整体来看,微短剧从制作——变现模式——收费方式——渠道及营销多层面的商业模式更迭均为整个行业带来市场的增长空间,未来随着各环节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以及产业链整合将会打开新的市场空间。
针对银发人群的衍生商业机会:
一是银发经济生态延伸,短剧+电商:通过剧情种草健康食品、适老家居,打造闭环消费场景。短剧+文旅:定制旅游主题短剧(如《江南:在爱开始的地方等你》),联动线下景区推广。二是政策红利与合规服务,合规咨询:为制作方提供广电总局内容审核指南,规避价值观风险。公益合作:与政府合作开发适老化短剧,参与“智慧养老”公共服务。
Chapter 05
银创观点
通过对微短剧行业的研究分析,行业整体仍处于高速增长趋势,市场规模大且潜在空间充足、用户基数多、用户对微短剧偏好程度和粘性强。产业链当前处于较为成熟的阶段,后续主要看媒体渠道与平台运营分润及合作问题。商业模式在产业链小环节的迭代推动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仍具有巨大的潜在空间。
而行业存在的问题及风险在于:一是内容生产端的同质化与低质化困境,题材剧本生搬硬套问题严重,导致观众审美疲劳;二是平台分账规则差异过大,且结算周期长和利益分配高,导致制作方现金流压力显著;政策与出海的风险,国内政策监管在持续收紧,出海受文化差异可能遭抵制。
以银创资本视角,行业整体发展以商业模式的迭代进行驱动,而商业模式的迭代也是积极的。对于所关注的银发用户群体,中老年用户观看人数多(占整体约40%,2~3亿中老年群体)、观看频率、观剧满意度等方面均表现出对微短剧的偏好程度高,根据测算当前中老年市场规模小于200亿,但潜在空间为320亿,中老年短剧市场存在百亿缺口,其四五线城市的中老年群体观看时间高于一二线城市,下沉市场的商业模式的创新或提高中老年用户的支付比例来提高市场规模。
来源:AgeClub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