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毕业的尽头就是灵活就业?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17 06:30 1

摘要:一对姐弟找工作,姐姐空窗2年,多次投递简历,针对自己的空窗问题,hr已读不回;表弟985本、qs50硕,也只不过拿到两个offer。

这两天帮朋友找工作,顺便逛了逛某红书。发现最近大学生找工作真难。

1.就业难

某双非院校管理专业硕士截止目前零就业,学生没急,但学校明显急了。

双非硕士如此,985、211的本科也不匡多让。

一对姐弟找工作,姐姐空窗2年,多次投递简历,针对自己的空窗问题,hr已读不回;表弟985本、qs50硕,也只不过拿到两个offer。

表弟的俩offer,一个是劳务派遣,另一个得交钱参加培训(懂得都懂),最后果断选择家里蹲。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学以不一定非得致用,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找不到对口的工作,很多的学生就另辟蹊径,跨专业融合,比如医科大的去卖炒面,学音乐的去直播间喊大哥。

只要格局打开,那都是求职路宽广,就业欢乐多。

比如学舞蹈、学空乘,不影响将来去干狱卒,学药学的,去古茗、茶百道摇奶茶,这也算是殊途同归。

现在大学里的大学生,几乎全是00后,当然也有极小部分80后、90后,接下来的三五年,10后也即将成为大学生群体的主力。

00后不否认自己曾经拥有的最好童年,但对于当前艰难的就业环境,感觉身心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暴击,愤愤不平。

00后的博主也感慨:现在的大人真的很坏,明明未来还要当好几十年的牛马,却要求学生在这四年的时光里都不能好好的感受青春。

从高中上来不得喘息,又要马不停蹄的搞实习争就业争保研。大学生的生活不再是自己的生活,而是考研/就业市场里的一门生意。

咋说呢?学历本身的作用是为了破门槛,当学历破不了门槛的时候,学历也就成了累赘、门槛、陷阱本身。

2.为啥难?

人人都是大学生,人人都不是大学生,这句话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很多学生、家长觉得只要进了大学就有前途了,但是真正值钱的玩意儿并不在书本、课堂里。

很抱歉,00后确实是赶上了旧时代的末班车,但同时又成为新时代的实验品,实验嘛,肯定有个别成功,但大部分都是失败。

以前总说00后整顿职场,就当前的就业机会而言,相当一部分00后没有机会整顿,反而自己成为被整顿的对象。

其实,关于00后就业为啥难?夫子在另外一篇文章已经详细聊过。

日本学历贬值的二十年。

日本已经给我们打了个样,增量时代谋发展,存量时代求生存,存量时代之下,找工作才是刚需。

其实,现在也不是没有工作,只是好工作越来越少了而已。

比如日本厚生劳动省给出的数据,在他们的打工圈,2024年非正式雇佣占比超过40%,啥是非正式雇佣?就是劳务派遣、临时工、小时工等等。

而正式工的收入是派遣工的二至三倍,不公平对不对?我也这么觉得,但能改变嘛?基本很难。不过糟糕的是,我们当前和未来也即将遭遇同样的局面。

现在几乎人人大学生,比较难解决的一点是,很多工种其实不需要高学历,大专生、中专生,甚至高中学历都能干。

你说你去送快递、送外卖、开滴滴,做保安、做保洁、做家政,这背后能有啥学历含量?做这些活,态度、耐心、责任心远比学历重要。

不过学历卷到极致的后果,那就是这些行业也开始卡学历。

不过2025年可能会是未来15年大学生就业形势最好的一年。

虽然对过去来说,今年是大学生毕业人数最多的一年,但未来15年,这可能是大学生就业人数最少的一年。

下图里面每年的数字都是预测,仅供大家参考,但就大学生毕业人数来说,未来只高不低无疑。

2016年新出生人口1883万,2017年新出生人口1765万。

2024年进入大学的大学生,基本都是2006年出生,2006年新出生人口是1584万,2025年进入大学的大学生,基本都是2007年出生,2007年新出生人口是1594万。

2017年比2007年新出生人口多了足足171万,你再考虑扩招一下扩招,未来攻读大学人数铁定不会低。

夫子又去扒拉了一张新图,上面那张属实有点夸张,这张的预测数据相对更加靠谱。

不管怎么说,按照时间推算,2017年这批娃娃将在2035年前后进入大学,然后再2039年前后毕业,考虑长尾效应,大学生就业高峰期大概率拥挤在2040年前后。

谁杠也没用,这是数据,也是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转观念

最开始,00后都觉得自己是天之骄子,没想到造化弄人,本想改变命运,结果大部分人成了命运的注脚。

就像2019年,因为那句“我就是一只来自乡下的‘土猪’,也要立志去拱了大城市里的白菜!”出圈的那个小伙子,人家正儿八经C9计算机专业,去年也在痛苦的实习找工作。

有时候,学历越高,意味着选择面越窄。

比如说吧,高中刚毕业那段时间,夫子爸跟人合伙承包了一个小工程。

夫子整个暑假天天在工地帮忙,每天起早贪黑,搬砖、打灰、拧铁丝,那时候还不是准大学生。

工地的工友们也没人把夫子当大学生,人家一视同仁,该干啥干啥,谁也别矫情,就把你当个打工人。

夫子的村里,十多年前有山东某985毕业的一个本科生,专业也不错,但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就回家里蹲着啃老。

他妈喊他下地干活,他爸就吼他妈,说这是他能干的活儿嘛,在他爹的认知里,考上了985、211,那就是天之骄子,就得坐办公室。

他爹首先就接受不了自家培养的金贵大学生竟然“干粗活”,不过机会不是在家里蹲出来的,你不去找工作,工作也照样不会去找你。

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编制能继承,咋说呢?这玩意儿确实拼家庭,你要么有强关系,要么有钞能力,最好两者兼而有之。

各方面都普普通通的打工人,最好老老实实拼方向、拼努力,这俩是你唯一能拼的东西,除此之外的一切捷径于你而言都是陷阱。

4.别抱怨

现实已经如此,尽量别抱怨,因为抱怨是一件非常消耗心力、勇气的事儿。

夫子在某红书上逛了一圈,发现很多00后因为找工作这事儿,都莫名的很丧,看不到希望。

有的在用童年治愈成年,也有的通过躺平、摆烂来对抗职场。

反正随便一扒拉,个个都是怀疑人生的大学生。

“可以不念大学,但比如读书,读书才能知道自己被骗。”

“上大学的时候我就感觉出来了,突然不知道高中那么拼命读书有什么用。”

“你读大学是为了解决大学老师就业和带动周边经济,还有缓解就业压力。”

更负能量的讨论夫子也就不贴了,只要搜大学生就业相关的帖子,基本就是各种大型吐槽、内耗现场。

为啥建议大家别抱怨?说实话,因为抱怨也没鸟用,就我们当前这个体量而言,压根儿就没有好的参照经验。

夫子找到了日本2024年的大学在校生数,在校生总规模是294.98万,按照四年学制划分,一年也就顶天73.5万。

哪怕再把短期大学、高等专门学校、专门学校等通通囊括在内,年均毕业人数也就顶多90万上下。

这个规模在我们面前完全不够看,2024年我们的大学毕业生总规模是1179万,日本仅仅是我们的一个零头。

如果想要摸着日本过河,那日本也只是一块仅供参考的小石头。

5.向前看

如果非得让夫子给建议的话,那就是别纠结体制内、体制外,境内、境外,努力向钱看,向厚赚。

网友说的没错,时代的尘埃落在每个人身上都是一座大山。但这山你搬不开,只能跟它融为一体。

参照日本大学生就业的例子,劳务派遣工占比在40%左右,那也就意味着今年1222万规模的毕业生中,将有489万大学生要去做临时工。

做临时工也没关系,但要考虑方向,因为方向不对,努力白费,很多人觉得工作嘛无所谓,反正把这工先打上就行。

就像夫子今天的职业生涯规划、发展,就是因为十多年前选择进了高校,然后按部就班沿着这个路径顺势发展,

夫子的资源、人脉、学历等等一切,都是围绕着自己所在的高校圈。

隔行如隔山,真的不是一句玩笑话。

如果你正年轻,正在找工作,选行业,先别纠结收入高低,尽可能选那种可以发挥自己潜能、优势的行业。

最好能在这个行业慢慢积累人脉、资源,然后为你将来的单飞、单干,创造各种机会,毕竟,为别人打工的终极目的还是为了自己。

都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其实男女都怕入错行。

尽可能选那些适合自己性格,又能发挥自己实力的,哪怕不咋喜欢,只要能建立起持续的正反馈,最起码也能对工作日久生情。

其实除了极个别的岗位,比如公务员,比如事业编,大部分岗位或早或晚都得接受不得不灵活就业的现实命运。

所以换个角度,早失业,早经历挫折也不是坏事情,你比如像夫子这批40岁上下的打工人,突然就被“优化”了,那才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最起码你们还年轻,我们还有啥?

不仅工作没了,房贷、车贷、后代的压力那还是继续存在的。

这个世界唯一的不变是变化,接受变化才能真正抗压。

要么给别人打工,要么给自己打工;要么辅助别人的事业,要么开创自己的事业。

普通人最大的资本就是没钱但有时间,只要在自己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不断的试错,总能试到不错的事业或工作。

危机、危机,有危险的地方,同样也有机会。

暂时的挫折、磨难都不算什么,人生道路毕竟还长着,我们是万里长征,又不是百米赛跑,紧张啥。

《大明王朝1566》里,太监冯保因为抢报祥瑞遭众太监忌恨,失了工作,也差点搭了性命。

大太监吕芳救了他,同时也教给了冯保两句话:文官要三思,思危、思退、思变,武官要置之死地而后生。

审时度势,因势利导,伺机而动,才能保全自己,以退为进、找到机会,方能成全自己。

就像“灵活就业”的落脚点,恰恰就在“灵活”二字,思危则安,思退则进,思变则通。

人生如此,大学生就业亦如此。

来源:不凡星辰H0H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