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论语》中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人生如棋局,交友似落子。一步错,满盘皆输;一步谨慎,柳暗花明。成年人的清醒,是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修得一双慧眼,选择正直、诚信、博学之人交往,远离虚伪、谄媚、巧言令色之
《论语》中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人生如棋局,交友似落子。一步错,满盘皆输;一步谨慎,柳暗花明。成年人的清醒,是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修得一双慧眼,选择正直、诚信、博学之人交往,远离虚伪、谄媚、巧言令色之徒。在浊流中懂得抽身而退,在迷雾中保持清醒判断。
择人如择玉,宁缺毋滥。《荀子》中有言:“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交友如同染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其在乌合之众中耗费心力,不如独守一隅静待花开。春秋时期,管仲年轻时家贫,鲍叔牙不仅邀请他合伙经商,还总是将七成利润分给他。旁人不解,鲍叔牙却看出他的治世之才。后来管仲多次战败逃跑,鲍叔牙理解他是为了侍奉母亲。管仲感叹:“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牙择友不为利禄所动,唯重品性才干。正因这份清醒,他既成就了管仲,也让自己名垂千古。白居易在《续座右铭》中写道:“交贤方汲汲,友直每偲偲。”成年人的时间贵如金玉,与其在酒肉朋友中虚掷光阴,不如在二三知己间深耕情谊。择友当如琢玉,宁可空谷回响,也不让顽石充数。
亲疏有度,不越雷池。叔本华曾提出“刺猬理论”:两只刺猬取暖,太远则冷,太近则伤。人与人之间亦是如此,再亲密的关系也需留出呼吸的空间。苏轼与佛印禅师相交莫逆,却始终保持一份界限。苏轼被贬黄州时,佛印赠他“八风吹不动”的偈语。苏轼回赠“一屁过江来”的戏言,看似玩笑,实则彼此默契——谈禅论道可以,但不涉仕途沉浮;诗文唱和无妨,却不插手家事纷争。这种“淡如水”的相处之道,使他们的友谊跨越三十年风雨,始终清澈如初。反观鲁迅与林语堂,虽曾理念不合渐行渐远,却从未恶语相向。鲁迅病逝后,林语堂写下:“鲁迅与我相得者二次,疏离者二次,彼此始终无杀机。”真正的成熟,是尊重对方的生命轨迹,像两棵并肩的树,根系各自生长,枝叶遥遥致意。
当断则断,不困于心。《增广贤文》警示:“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不是所有相遇都要强求结局,也不是所有离散都需追问因果。曾国藩初入翰林院时,与同窗窦垿形影不离。但窦垿沉迷赌场,曾国藩屡劝无效,最终闭门谢客。他在日记中写道:“择友为人生第一要义,友不端则己必染污。”后来窦垿因赌债被革职,而曾国藩官至两江总督。他曾告诫子弟:“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北宋名相寇准更是深谙此理。他早年与丁谓为师生,后察觉其谄媚弄权,立即划清界限。即使被贬雷州,仍写下“唯有孤忠悬日月”以明志。史家评说:“寇公如苍松,宁折不与藤蔓缠。”张爱玲与炎樱的绝交常令人惋惜,但细想之下,当炎樱不断炫耀生活时,漂泊异乡的张爱玲早已明白:有些人只能共青春,不能同沧桑。
周国平说:“与人相处,如果你感到格外轻松,又在轻松中感到真实的教益,我敢断定你一定遇到了同类。”交友之道,贵在“损益自知”。让志同者走进生命,让道异者归于人海。愿你我皆能修得这份通透:手持慧剑斩乱麻,心有明镜照乾坤。
来源:玲儿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