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全球半导体产业资本开支有望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SEMI最新权威报告显示,AI芯片需求刺激下,台积电、三星和海力士等巨头陆续上调投资预算,HBM和先进封装产线成为新风口。就在全行业“AI+”浪潮高歌猛进之际,半导体设备龙头应用材料(AMAT.O)
2025年,全球半导体产业资本开支有望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SEMI最新权威报告显示,AI芯片需求刺激下,台积电、三星和海力士等巨头陆续上调投资预算,HBM和先进封装产线成为新风口。就在全行业“AI+”浪潮高歌猛进之际,半导体设备龙头应用材料(AMAT.O)却未现同步激增。行业巨变,谁能率先吃到AI Capex“全家桶”?全球投资者聚焦AMAT的一举一动。
台积电
AI芯片行情沸腾,资本开支结构却悄然生变。2025年,台积电宣布将年度Capex提升至400亿美元,聚焦AI芯片与高带宽存储(HBM)产线扩建。与此同时,英伟达、博通等AI芯片厂商加大委托生产,带动晶圆代工相关投资。全球范围内,半导体厂商对前沿制程和存储技术投入持续走高。但值得注意的是,AI需求推动下的新增产线,绝大部分并非全新建厂,而是通过产能复用或局部升级实现。
市场调研显示,2023-2025年间,全球晶圆厂设备投资增速明显放缓,尤其逻辑芯片领域,除台积电外,多家公司资本开支出现下滑。英特尔将年度Capex降至180亿美元,三星晶圆代工业务缩减至35亿美元。对比存储厂商,三星、海力士、美光在HBM赛道重金布局,2025年资本开支合计有望增长50%,冲击600亿美元关口。AI驱动下,存储设备需求爆发,带动新一轮设备升级潮,但逻辑产线则更趋谨慎。
晶圆
应用材料(AMAT)作为全球半导体设备龙头,历史上凭借产品矩阵与技术壁垒长期领跑。公司核心收入80%聚焦于半导体和显示面板设备,20%来自维护与零部件服务。在PVD(物理气相沉积)和CMP(化学机械抛光)领域,AMAT市场份额牢牢占据全球头名。PVD设备市占率超过80%,CMP设备市占率高达60%以上,领先优势明显。公司自1970年代砍掉低附加值业务,专注沉积、刻蚀、抛光等关键工艺,逐步完成产业链全覆盖。核心平台如Endura®,支持PVD、ALD、CVD等多种工艺,兼容性出色,满足3nm及以下先进制程需求。
然而在刻蚀和原子层沉积(ALD)等领域,AMAT的市场份额略逊于LAM、东京电子、ASMI等对手。尤其ALD设备,公司受限于工艺深度绑定与客户粘性,未能把握先进制程扩张红利。在3D NAND、HBM等AI存储核心环节,LAM的低温刻蚀技术更受青睐。AI周期下,新增资本开支主要集中在存储和封装产线,AMAT在存储设备领域优势有限。尽管公司已与台积电、三星等头部晶圆厂建立深度合作,但本轮AI红利更偏向存储与先进封装,导致AMAT业绩弹性有限。
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持续转移,地区收入格局快速演变。AMAT自1970年代主攻日本市场,1990年代随韩国、台湾崛起,收入重心转向东亚。近年中国大陆跃升为最大收入来源,占比突破30%。受益于大陆本土晶圆厂大规模扩产,AMAT紧随产业重心,精准适配各阶段主流客户需求。
SEMI等权威数据指出,2025年中国大陆、台湾、韩国三地晶圆厂资本开支合计将占全球近七成,产业格局加速向亚洲集中。AMAT依靠全流程设备体系和整线兼容能力,深度绑定头部客户,成为除光刻外的“刚需供应商”。但全球市场竞争日趋激烈。ASML独占高端光刻机,LAM、东京电子、ASMI等在刻蚀、ALD等环节攻城略地。AMAT依靠沉积、抛光等环节构筑壁垒,通过“多设备协同+整线解决方案”提升客户黏性,力争在产业博弈中占据主动。
AI芯片热潮引发全行业追捧,AI Capex“全家桶”何时真正到来?行业普遍预期,AI需求将持续拉动高端设备投资,HBM、COWOS先进封装产线成为短期爆点。但现实中,AI芯片产线多采用原有手机、PC芯片产能复用,新增设备投资幅度有限。AMAT在逻辑类设备市场份额约1-2成,存储类约1成,整体受下游资本开支驱动明显。
AI周期的结构性红利,并未带来普遍设备端业绩爆发。真正大幅新增投资主要集中在存储端,HBM与先进封装产线成为新增长极。设备厂商的受益水平高度依赖产品线布局与区域客户结构。AMAT凭借PVD、CMP等环节长期领跑,但在AI浪潮中,弹性有限。公司未来增长更多取决于能否在新兴制程、AI存储与先进封装环节突破,或通过并购、研发实现产品线升级。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格局正在重塑,龙头企业既要守住传统优势,也需灵活应对AI周期下的新变量。
来源:钦点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