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安徽大学排名大调整:安大第3,安徽工大第7,皖西学院第18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6 07:34 1

摘要:近期,由中国大学排行榜(CNUR)与ABC排名官微联合发布的2025年安徽省高校榜单出炉。其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全国第3名蝉联省内第一,合肥工业大学(全国第56名)、安徽大学(全国第84名)、安徽师范大学(全国第128名)、安徽医科大学(全国第138名)分列第

近期,由中国大学排行榜(CNUR)与ABC排名官微联合发布的2025年安徽省高校榜单出炉。其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全国第3名蝉联省内第一,合肥工业大学(全国第56名)、安徽大学(全国第84名)、安徽师范大学(全国第128名)、安徽医科大学(全国第138名)分列第二至第五。

值得关注的是,安徽工业大学(全国第172名)与皖西学院(全国第345名)分别位列省内第7和第18名,折射出安徽高教资源分布与地方院校的差异化发展路径。

安徽大学以全国第84名、省内第三的成绩巩固其综合类高校的领先地位。

该校在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持续发力,依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布局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其与京东方、科大讯飞的校企合作项目,年均孵化科技成果超50项。

尽管全国排名较2024年持平,但其在人文社科领域的优势依然显著,徽学研究中心连续三年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成为安徽文化研究的核心平台。

安徽工业大学以全国第172名、省内第7名的成绩成为马鞍山高教的支柱力量。

作为一所以冶金、材料为特色的理工院校,该校与宝武马钢集团共建智能冶金联合实验室,推动绿色炼钢技术研发。

近年新增机器人工程、新能源材料专业,与当涂经开区合作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然而,受限于区域产业转型压力,其科研成果转化率长期低于15%,全国排名较去年下滑6位,未来需通过跨省合作与学科交叉寻求突破。

皖西学院第18

皖西学院以全国第345名、省内第18名的成绩艰难跻身榜单。

作为六安唯一的本科院校,该校聚焦师范教育与地方文化传承,开设大别山红色文化、茶学等特色课程,与金寨、霍山等县区中小学共建实习基地。

然而,办学经费紧张、师资流失严重等问题制约其发展,全国排名较2024年下降9位,生源质量持续承压。校长在近期访谈中表示,将探索“校地共建”模式,争取省级专项资金支持以改善硬件设施。

从榜单整体看,安徽省高校高度集中于合肥,前10名中7所位于省会,芜湖、马鞍山、蚌埠等地市仅零星分布。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作为顶尖学府,以断层优势领跑;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依托政策与产业资源稳居中上游。

相比之下,非省会院校如皖西学院、淮北师范大学(第16名)受限于区位与经费,排名长期在300名开外。值得注意的是,安徽财经大学(第9名)与蚌埠医科大学(第15名)虽属特色院校,但全国排名均低于200名,学科影响力亟待提升。

总体来看,此次排名揭示了安徽高校“头部集聚、腰部松散、尾部挣扎”的现状。安徽大学的综合领跑、安徽工业大学的产业适配、皖西学院的艰难求生,分别映射出不同层次高校的发展逻辑。

未来,如何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下推动高教资源均衡布局,激活地市院校的创新活力,将是安徽破解区域失衡、实现全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命题。对此你怎么看?

来源:城市年画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