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一外卖小哥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称自己在某奶茶店取餐过程中被一店员泼了一身奶茶。视频一经发布,在网上引发热议,相关话题#骑手称催单遭店员砸奶茶#冲上了热搜。
近日,一外卖小哥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称自己在某奶茶店取餐过程中被一店员泼了一身奶茶。视频一经发布,在网上引发热议,相关话题#骑手称催单遭店员砸奶茶#冲上了热搜。
事发经过
在外卖小哥提供的视频显示,他抵达门店后,将近10分钟的时间里店员一直在忙着制作饮品,对小哥的催单置之不理。
但奶茶店提供的监控显示,外卖员多次催单未果后,直接上手翻找奶茶,无意间碰到了女店员肢体,引起女店员的应激反应,造成双方矛盾升级。
奶茶品牌方相关负责人称,发生纠纷后,外卖员报了警,经调解,赔付了外卖员200元衣物清洁费,双方达成和解。没想到外卖员继续上网发视频、并进行直播,品牌方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4月15日,该外卖小哥向媒体表示,他没有触碰店员的肢体,而是店员主动打了他的手,并称他一直有记录生活的习惯,发表作品是他的权利。同日,有媒体通过多种渠道联系采访涉事门店及总部,截至发稿前未得到回应。
网友热议
在网络上有人站外卖员,也有人站店员。在网上一个近800人参与的投票里,接近一半投给了“都有问题”,是占比最大的选项。
不过倒是有一类评论颇值得玩味,“双方都好好说话也不至于这样,同属服务行业何必相互为难呢”。
关注服务业人员背后的情绪压力
其实类似的事情并不少。据媒体报道,去年6月,Manner咖啡店发生的两起冲突事件,一家门店的男店员与顾客发生肢体冲突,另一家门店的女店员则将咖啡粉泼向顾客。
重庆一外卖员因店家未及时接听电话,到店后与店员发生纠纷,后被推倒在地受伤并就医治疗。事后,外卖员李某将店员起诉到法院索赔医疗费、误工费等6500余元。近日,法院认定外卖员的损失为4900余元,判决涉事店员承担70%的责任赔偿3400余元。
有专家表示,情绪劳动在服务业中正越来越普遍。在激烈的竞争下,服务行业在为消费者提供商品的使用价值之外还提供情绪价值。例如,咖啡师付出了属于超额的情绪劳动,他们为顾客提供的情绪价值被视为商品服务的一部分,但员工可能并未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负面情绪累积下,容易出现冲突和压力。
还有专家认为,当下企业对人力资源的投入还跟不上,矛盾就会凸显,需要反思的是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的调配,以及用工时长、雇员劳动权益、休息权益等各方面的保障。
让员工受委屈有地方诉说
《工人日报》小编注意到,有不少企业设立了员工委屈奖,加强对员工的心理关怀:
有商场企业给员工增加十天不开心假期、提高“员工委屈奖”奖金;
有同城配送平台成立骑士委屈关怀专项基金,用于为日常工作中受到委屈的骑手提供最高5000元的委屈关怀金,保障骑手的身心健康。
此外,多家外卖平台也出台系列举措,改善骑手就业环境:
美团在部分城市上线“超时免罚”试点,将众包骑手的“超时扣款”改为积分制度,并辅以支持策略,如培训帮扶新骑手、优化出餐调度和申诉通道,持续改善骑手的配送体验;
饿了么通过将判罚考核方式柔性化,减少罚单类型、增加更多免罚场景的方式,保障骑手权益。
有专家表示,服务行业发生纠纷是常态,“委屈奖”正是从人之常情出发,鼓励员工拿出更友善的态度,缓和服务过程的矛盾,可以有效安抚员工情绪,从而减少摩擦。因此,外卖平台、相关企业也应加大宣传力度,让外卖员、一线员工了解“委屈奖”,在受到委屈的时候能真正拿到“委屈奖”。另外,还应建立有效的沟通平台,让骑手、一线员工服务时受到委屈有地方诉说,不良情绪有地方托底。
(综合、看看新闻、新闻坊、红星新闻、潮新闻、中国网、工人日报等)
工人日报客户端【打工新鲜事儿】 第1212期
来源:格林jiao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