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界定思想殖民,是一个大课题,必须重视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3 21:33 4

摘要:但随之会带来一个问题:思想殖民如何界定?如何让大众正确判断思想殖民?如何搞清楚什么是思想殖民,什么不是思想殖民,哪种情景算是思想殖民,哪种情景不算思想殖民?这非常重要。

新华社发长文,希望国人充分认识美国认知战的危害性,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别被思想殖民,应该说这种提醒非常及时,非常必要。

但随之会带来一个问题:思想殖民如何界定?如何让大众正确判断思想殖民?如何搞清楚什么是思想殖民,什么不是思想殖民,哪种情景算是思想殖民,哪种情景不算思想殖民?这非常重要。

前不久,央视电视剧频道播出了《生万物》,对于这部电视剧,人民网的评价是:《生万物》,深情呼唤“精神原乡”,央视网的评价是:《生万物》,散发着泥土芬芳的平民史诗,而在近日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在京主办的研讨会上,《生万物》更是获得广泛好评,专家表示,该剧展现了人对土地相依相存的深情,致敬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但在网络舆论场上,情景却完全相反,《生万物》恶潮如潮,一片反对和叱骂声音,许多人抨击电视剧为地主洗白,为地主阶级翻案,并将话题进一步延伸,怒斥近些年来中国整个文艺界知识界都被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洗了脑,丢失了无产阶级立场,歌颂起了昔日的反动派。

相同的例子还出现在面对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上,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致信中国作协,称获奖“是中国文学繁荣进步的体现,是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的体现”,并强调莫言是“植根于人民生活和民族传统”的杰出代表;中国艺术研究院发表贺辞,指出莫言的获奖“是对中国当代文学创作成果的时代性认同”,并赞誉其作品“兼具中国作风与世界意义”;新华社、人民网等权威媒体认为莫言获奖“属于中国作家、中国文学和中国”。但在民间,莫言却被骂成是一个谄媚和跪舔西方的小丑,一些人引用台湾作家李敖的话“不出卖你的祖国,你就无法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猛烈攻击莫言,怒斥莫言为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惜出卖自己的祖国。

由此不难看出,面对西方思想殖民问题,国内知识界和民间舆论在认知上分歧巨大,甚至根本对立,被知识界高度评价的东西往往不被民间所认可。与对知识精英的尊重和崇敬相反,很多人更愿意相信当今中国知识界,早已被美国思想殖民,被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渗透。

中国知识界,真的被美国思想殖民,被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渗透了吗?肯定不是。当今中国文艺作品流派纷呈,各种思潮层出不穷,这样的局面值得欣喜,是思想解放,言论自由的体现,反映了新时代中国文化的繁荣。一个正常的社会原本就应该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怎么能够动不动就与美国思想殖民,西方意识形态价值观渗透联系在一起呢?那些如此认为的人,只能说你们的头脑被过去那个特殊年代打上了深深的思想钢印,严重缺乏面对新时代的自信。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知识界和民间在面对特定文化现象时产生认知分歧,这在任何国家都是普遍现象,没必要大惊小怪,不值得人为弥合,但发展到国内目前这种严重对立程度,就值得重视了。如何说服和引导民间舆论正确判断美国思想殖民和西方意识形态价值观渗透是一个大课题,网上这种动不动就随便怀疑指责某某作家某某学者被美国思想殖民被西方意识形态价值观洗脑,对国家来说,不是好事。

来源:新慧观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