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呵呵,整整走了十天时间,才走了200公里,到了阜阳,又遇到了一条大河波浪宽。小工兵连长到沙河岸边参观新型渡船,能承载一辆汽车,只可惜40分钟才能渡一辆汽车,小连长哀叹,全兵团二百多辆汽车,不知何时才能渡完,更不知道这玩意儿,能不能摆渡战车?而他们搜集来的有数条
原文:十一月十七日 阴 礼拜三
在河下参观四个大号橡皮舟结构的门桥,汽车正在细心地上下船,太慢了,四十分钟渡一部,二百辆车要渡到什么时候?河下大木船甚多?水深数公尺,架桥真不易。
呵呵,整整走了十天时间,才走了200公里,到了阜阳,又遇到了一条大河波浪宽。小工兵连长到沙河岸边参观新型渡船,能承载一辆汽车,只可惜40分钟才能渡一辆汽车,小连长哀叹,全兵团二百多辆汽车,不知何时才能渡完,更不知道这玩意儿,能不能摆渡战车?而他们搜集来的有数条大木船,只是因为水太深,不能架设浮桥,因而在这里又要耽误些时间了。
常言说,救兵如救火,可这救兵老是被水阻隔,也太有些选择性失误了。如果他们一开始,便从这些河流的上游或支流过河,是不是要快得多呢?多日之后,刘汝明就曾经建议,要救黄维第12兵团,沿津浦路攻击救援不易,一是有解放军的阻击部队;二是有大河阻隔,若是向西南方向迂回,抚敌之侧、之背,或可有所为。
水无常形,兵无常法,南京国防部选择的这条进军折线,到了阜阳便劣势尽现矣。【“读黄维第12兵团工兵连连长日记”之七】 #俗人读史#
来源:修展cc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