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网友嘲讽美国制造业,揭示经济真相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6 21:10 1

摘要:这是过去一周TikTok网民嘲笑的美国制造业讽刺画,社交媒体平台涌现大量AI生成视频,描绘某些人想象中的场景——美国人想象中的中国工厂和iPhone组装线上工作的模样。

一面“让美国再次强大”的横幅挂在墙上,成排超重的工人正在组装耐克运动鞋;其中一人边工作边将汉堡塞进嘴里,另一人把头耷拉在缝纫机上,累得几乎睁不开眼睛。

这是过去一周TikTok网民嘲笑的美国制造业讽刺画,社交媒体平台涌现大量AI生成视频,描绘某些人想象中的场景——美国人想象中的中国工厂和iPhone组装线上工作的模样。

随着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升级其首个任期内发起的对华贸易战——将进口关税视为重振数十年来持续衰退的美国制造业的途径——中国政府已明确表示反对:在特朗普4月2日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加征关税的"解放日"后,中国官方媒体发布AI生成讽刺视频,抨击特朗普政策代价高昂、制造分裂且危险。当特朗普宣布给予其他国家90天暂缓期却将对华关税进一步提高至145%后,中国财政部将针对美国商品的报复性关税上调至125%,但表示不会继续采取对等加税措施,认为当前税率已使美国商品进口成本高不可攀,继续加税不过是"数字游戏"。

“这将是个笑话,”该部门表示,并承诺如果其利益持续受到侵害,将采取其他未指明的反制措施。

尽管全球两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战对北京而言绝非儿戏,但在TikTok用户中疯传的、讽刺虚构美国制造业工人的AI生成视频,确实揭示了一个更为严肃的真相。

“笑话在于美国人根本不愿做那些工作,”日本关西外国语大学和平与冲突研究副教授、美国籍学者马克·科根告诉《时代》周刊,“我们成了笑柄。”

经济现实

特朗普承诺,他的关税政策将为美国工人带来一个"新的黄金时代",重现因数十年全球化而逝去的工业辉煌。其逻辑在于,通过提高外国商品价格,企业和消费者将减少进口,转而投资于美国本土制造业和国产商品。但经济学家指出,讽刺的是,他试图扭转的贸易逆差恰恰是美国经济相对优势的体现,而非疲软迹象。

“美国已经发展到超越制造业的阶段,”ISEAS-YusofIshak研究所研究员杰扬特·梅农此前对《时代》周刊表示,“这是制造业国家所向往的,而这位却试图反其道而行之。”

经济学家们指出,更可能发生的情况是,随着美国人习以为常的相对廉价商品价格大幅上涨,消费者只会减少购买。而美国本土制造业的扩大不一定会带来价格下降,因为这仍涉及更高的成本——对许多海外制造商而言,支付关税仍比迁往美国成本更低。

中国而非美国成为全球“唯一制造业超级大国”或“世界工厂”的最大原因在于其更庞大的劳动力供给及由此带来的更低工资水平、更高效率的国内商业与供应链生态系统,以及相对宽松的监管环境。仅靠关税政策无法为美国改变这些根本性因素。

新加坡管理大学经济学院助理教授袁梅表示:“如果你考虑在中国和美国生产笔记本电脑,在中国,笔记本电脑的许多零部件都是国内生产的,因此这些零部件在国内运输相当便宜。”许多其他组件,如芯片,是在日本和韩国等其他亚洲国家生产的,这也意味着运往中国的成本比运往美国相对便宜。

但美国劳动力与中国劳动力之间的不匹配,或许是阻碍制造业大规模从中国转移至美国的最大障碍。截至2025年3月,美国制造业仅雇佣了略低于1300万工人,而失业人口略超700万。相比之下,中国制造业雇佣了超过1亿人。

尽管许多美国人——卡托研究所调查中80%的受访者——原则上认同如果更多美国人从事制造业工作,美国经济会变得更好的观点,但实际愿意从事这类工作的人却少得多:仅有25%的卡托受访者表示他们认为自己从事制造业工作会更有利。

此外,经济学家们指出,许多可能转移至美国的制造业工作实际上更适合高效自动化,或由机器而非人力完成,而所需的大量岗位可能恰恰缺乏美国当前充足的技能储备。

制造业严重依赖工程师,梅表示,而工程学是中国最受欢迎的大学专业之一。相比之下,在美国,很大比例的工程和技术人才是国际学生——随着特朗普政府对移民和国际学生的打压,梅认为,美国最终可能会出现推动国内制造业发展所需的工程师“供应缺口”。

从嘲讽到叫卖

梅告诉《时代》周刊,他注意到关于美国工厂工人的表情包在最近几周随着中美贸易战的升级开始传播,当时中国社交媒体用户开始思考哪些美国产品可能因中国的报复性关税而变得更贵。这逐渐演变成关于品牌是美国品牌(这种情况很多)与其制造基地在美国(这种情况要罕见得多)之间差异的讨论。

梅指出:“许多网友意识到,日常用品中美国制造的实例寥寥无几”,只有非常昂贵的高科技仪器、飞机和药品等例外。

梅表示,美国的比较优势其实在于服务业,"想想硅谷就知道了"。(观察人士认为,在贸易战施压的背景下,北京下一步将把矛头对准美国服务出口,包括专业服务、法律服务、科技服务、电信服务、教育、医疗、娱乐等诸多领域,其中许多已受到审查和限制。)

在中国和香港经营消费者研究咨询公司的艾希礼·杜达雷诺克指出,这些AI生成的美国人进厂打工视频,颠覆了"关于全球劳动力动态的长期刻板印象"。她告诉《时代》周刊,这种讽刺漫画很快"就铺天盖地地传播开来,至今仍是热门话题"。

“有过贸易战,有过关税战,现在又有了表情包战,”杜达连诺克说。

即便在中国劳动力群体中,越来越多的人也渴望从事制造业以外的行业。杜达列诺克指出,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她看到过这样的评论:"中国人都不愿做这些工作,美国人怎么会愿意?"或是"中国制造商正迁往越南、非洲——现在我们又多了一个选择:美国。"

然而,对于中国那些依赖出口制造业谋生的人们来说,关税绝非儿戏。一些人还在社交媒体上回应关税问题:他们解释了自己实际制造商品的成本有多低,以及消费者在加征关税前支付的价格中有多少来自品牌溢价。

有人甚至呼吁美国人直接向他们购买。"他们想绕过中间商,"梅表示。但消费者应当警惕,声称替大品牌代工、实则生产山寨品是一种常见骗局,一些骗子可能正利用消费者对潜在涨价的恐慌心理。尽管中国生产全球过半服装和纺织品,但杜拉伦诺克指出,作为大品牌"可信赖合作伙伴"的制造商通常不会如此轻易背叛合作伙伴。

北京在舆论战中的一次得分

如果社交媒体情绪可以作为参考的话,梅表示中国民众对政府针对特朗普贸易战的政策决定给予了大量支持。"人们认为实施报复性关税是件好事。一小部分中国网民仍感到担忧,认为或许我们应该向美国让步,但大多数人赞同中国政府的立场。"

杜达列诺克表示,政府传递的信息很明确:“中国已准备好为争取参与权和话语权而战。”

梅甚至看到过网络梗图,描绘中国保护其他国家免受美国霸凌,或暗示中国是唯一有勇气捍卫自身利益的国家。

“我认为中国人非常清楚美国社会相当分裂的事实,在我们政治两极分化的这个特殊阶段,美国人真的不在乎他们在传播谁的宣传,或者这个梗实际上来自哪里——所以他们愿意传播任何东西……只要它能推进他们自己的政治信息。”

来源:沙治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