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情感表达 ——为西宁市“雪豹之都·镜界生辉”摄影展而作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0 04:13 1

摘要:我所居住的这座城市,静卧于青藏高原东北缘黄土堆叠的巨大褶皱间。它既是守护黄河上游的生态屏障,又衔接着祖国东部的绚烂烟火与青藏高原的凛冽苍茫;平均海拔2261米,让它常年冷凉干爽——冬日的雪能覆满南北山脊,夏日的风会吹绿街巷的碧桃、丁香。这座城市既留存着高原生态

◆ 李皓

我坚信,每一座城市都有专属的情感表达,它或因追逐时尚而袒露开放情怀,或因底蕴内敛而彰显厚重本质。

我所居住的这座城市,静卧于青藏高原东北缘黄土堆叠的巨大褶皱间。它既是守护黄河上游的生态屏障,又衔接着祖国东部的绚烂烟火与青藏高原的凛冽苍茫;平均海拔2261米,让它常年冷凉干爽——冬日的雪能覆满南北山脊,夏日的风会吹绿街巷的碧桃、丁香。这座城市既留存着高原生态的原始肌理,又充盈着现代都市的浪漫繁华。

我不知道,在中国的地理版图上,还有哪座城市能同时与昆仑、祁连这两座伟大的山脉如此相近?几乎在举手投足间,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们,便能与它们完成一次深度对话。这份上天赋予的独特地理与生态优势,让这座傍山而生的城市,拥有了别样的生态记忆。不知从何时起,人与自然的温情故事在街头巷尾不断上演:消失多年的水鸟重现穿城而过的河流;受伤的野生动物误闯城市湿地公园,引起了全城的关注,举城救护的动人场景,令人动容……终于,又一个特别的“客人”来了。

2025年3月4日,距这座城1000公里的三江源国家公园,人们发现了一只奄奄一息的雪豹幼崽。这只仅6个月大的小家伙体重不足10千克,浑身是伤,生命垂危。

雪豹是大自然馈赠给青藏高原的珍贵礼物。作为食物链顶端的生灵,雪豹的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心跳,都牵动着高海拔生态系统的脉络,因此被称作“高海拔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的气压计”。可在这份“顶端傲娇”之下,却藏着鲜为人知的脆弱——因性情挑剔,雪豹时刻面临消亡威胁,它渴望与人类在和平共生中繁衍、存续。

善良的人们用毛毯裹起这只雪豹幼崽,连夜转运至这座城寻求救护。历经15个小时的长途跋涉,这只受伤的雪豹幼崽终于抵达城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

这是又一场全城参与的爱心接力。

3月8日,经过精心救治,幼崽终于抬起了头;3月27日,它艰难地起身;7月25日,体重已达40斤的它,在城市野生动物园迎来了“首秀”。因获救时临近惊蛰节气,人们为它取了个动听的名字——“凌小蛰”。

从濒死到重生,135个日夜,这座城与城里的人,为凌小蛰筑起了生命防线。这场跨越物种的救护,让城市的情感表达里,多了份浸润人心的温存;而这个故事,也成了城市与雪豹的温暖牵绊,见证着人与野生动物和谐共生的美好。

不必多言,你大抵已猜出这座城的名字。没错,它就是西宁。

从来没有考察过,西宁是不是世界上离雪豹栖息地最近的城市,但我知道,它是一座为了救护濒危生命,敢于倾尽全力的城市。凌小蛰的故事,见证了西宁人将守护家园的使命化作具体行动的勇气,也见证了他们让生态保护融入城市发展脉动的果敢与睿智——这座城市富含暖意。

其实,凌小蛰的重生在西宁并非孤例。西宁拥有全国最大的雪豹饲养种群与国内唯一人工繁育种群,还创造了全国首例雪豹跨区域救护、首次人工繁育幼崽成活的壮举。在西宁市野生动物繁育研究基地,科研人员会依据每只雪豹的体质精准投喂,细致记录生长数据,一组组数据背后,是对雪豹遗传、疾病防控的深度探索;在西宁周边的山野间,数十台红外相机24小时值守,捕捉着野生雪豹的活动轨迹。这些看似冰冷的设备,实则是西宁人构建雪豹保护体系的生动缩影。据不完全统计,青海境内的野生雪豹数量已超1200只,红外相机频繁捕捉到雪豹带崽漫步的画面。这些成果,都是西宁守护力量的最佳证明。

——雪豹与这座城结缘,何其有幸。

如今,西宁人选择把雪豹当作城市对外宣传的名片,“雪豹之都”的创建,让西宁找到了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共生的密码。依托雪豹IP开发的文旅产品,吸引游客循着雪豹足迹而来,感受高原的生态之美;生态研学项目让孩子们走近雪豹,亲手为这只憨态可掬的“大猫咪”准备食物,在心底种下保护自然的种子。这种“以一个物种带动一片生态,以一座城市传递一种理念”的模式,不仅让西宁在众多城市中走出了差异化发展的路径,更让“生态保护”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推动城市进步的核心竞争力。

从更高远的视角审视,西宁的雪豹保护实践,还为全球高原物种保护提供了“中国样本”。它用行动证明:城市的钢筋水泥与高原的野性雄浑可以共生,人类的发展与自然的存续能够同行。西宁人的生态智慧,既为世界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更传递出中国守护生态、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坚定态度。

“雪豹之都”的创立,让凌小蛰再次成为街头巷尾的温暖话题——这座城不再只是“守护者”,更成了雪豹的“第二故乡”。

2019年,在距西宁百公里之遥的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保护队员首次拍摄到雪豹的影像,孤独的雪豹在这里遥望西宁,也遥望着自己的未来。

这里或许就是雪豹离一座城市最近的地方,这里也是雪豹与人类共有的家园。

人的身影,从亘古的荒野悄然退却,群山呵护着雪豹日益壮大的种群。截至2025年,保护队员已多次在北川河源区拍摄到了雪豹生活嬉戏的场景,最多时竟有四只雪豹同框,大自然以无与伦比的生机,描画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动人场景和广阔前景。

2022年,在西宁另一侧的湟源县,消失多年的雪豹蓦然闯入了日月藏族乡牧民的镜头,这是雪豹与人类的又一次亲密接触。

城市没有变化,是人的心让天地变得宽广。西宁与雪豹,早已是彼此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宁因雪豹愈发鲜活,雪豹因西宁愈发精彩。

续写生命的诗篇,在和谐共生中建设美好的家园,这或许是当代西宁最动人的情感表达。

《西海都市报》(2025年09月20日 第A4版:第一阅读)

来源:青海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