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1日,北京市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理论宣讲“理论+百姓+文艺”特色宣讲团,走进东升镇宏声党群服务中心。宣讲以“理论+百姓+文艺”的生动形式,为镇干部、社区群众等约100余人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宣讲活动。通过理论解读、百姓故事和文艺表演的有机结合,推动党的
4月11日,北京市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理论宣讲“理论+百姓+文艺”特色宣讲团,走进东升镇宏声党群服务中心。宣讲以“理论+百姓+文艺”的生动形式,为镇干部、社区群众等约100余人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宣讲活动。通过理论解读、百姓故事和文艺表演的有机结合,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宣讲团理论专家、首都师范大学国别区域研究院副研究员郑以然以《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展示北京文化自信》为题,系统阐释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吸引观众凝神聆听,理论宣讲的“思想火花”点燃全场。
门头沟区清水镇洪水峪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建平以《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助力美丽乡村建设》为题,以国家级非遗“口技”传承人的身份,讲述了如何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乡村建设,将非遗传承与生态富民深度融合,激发村民文化自信。
“张书记讲的那些乡村变化特别打动我。”现场一位听众告诉记者,“她用非遗‘活水’浇灌乡村振兴沃土,把传统文化变成了实实在在的产业和收入,这种接地气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我也要思考如何把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
随后,北京曲艺团的张硕带来的评书《海晏河清》将活动推向高潮。他用传统曲艺形式,带观众回到乾隆年间圆明园海晏堂的建造现场,并生动展现了新时代的社会风貌和精神追求。这段跨越时空的匠心故事,让观众见证了文明交融,深切感受到文化互鉴的永恒魅力。“很久没在现场听到这么地道的评书了。”一位听众兴奋地说,“这种形式特别好,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结合起来,年轻人也爱听。”
宣讲结束后,不少观众表示受益匪浅。“宣讲人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文化自信的内涵,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还有艺术感染力,给我们基层文化工作者很多启发。”一位听众感慨道。
此次活动旨在通过专家宣讲、基层分享和文艺表演相结合的方式,让文化自信更加深入人心。下一步,海淀区将继续创新形式,深挖区域文化资源,在理论研学、非遗创新、文旅融合、文化传播等领域探路先行,开展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
记者 阚丽丽
来源:海淀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