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军没动,以色列却炸了卡塔尔”,这条消息在迪拜的咖啡厅里刷爆了。
“美军没动,以色列却炸了卡塔尔”,这条消息在迪拜的咖啡厅里刷爆了。
朋友圈一片问号:乌代德基地不是美军中东最大据点吗?
爱国者、萨德都在那儿,怎么就让F-35大摇大摆扔炸弹?
答案其实不复杂——雷达亮了,操作员却接到“stand down”。
一句“友军”就让几十亿美元的防空网成了摆设。
海湾老板们这才反应过来:原来“保护伞”是带开关的,开关在华盛顿手里。
第二天,多哈的泛阿拉伯大会画风突变。
沙特王储小萨勒曼没再提“和平倡议”,而是拉着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直奔后台,十分钟签了份“互助防御协议”。
内容就一句:谁打我,等于打你。
北约第五条款的沙漠版,就这么手写在一页A4纸上。
为什么是巴基斯坦?
空军圈有个老梗:中东的天空分三种颜色,以色列的F-16、美国的加油机,还有巴基斯坦飞行员的墨镜。
从1973年赎罪日战争到2019年印巴空战,巴空军战绩一直在线,关键还便宜——沙特付的是石油,巴基斯坦出人。
更关键的是核。
伊斯兰堡的“冰箱按钮”早就不是秘密,沙特2015年就买了DF-3A,但自己不会按。
现在好了,巴基斯坦军官常驻利雅得防空司令部,手把手教到会用为止。
有人担心中式装备水土不服?
看看印巴空战,歼-10C配PL-15,把苏-30MKI打出心理阴影。
沙特手里的HQ-17AE和PLZ-45,终于有人教怎么连数据链了——毕竟巴基斯坦空军就是中式体系的“售后客服”。
最微妙的是中国。
北京不派兵,只卖装备,却让海湾国家第一次有了“Plan B”。
以前买美国武器是交保护费,现在买中国武器是真防身。
乌代德基地那晚的沉默,把“美式安全”的滤镜打了个稀碎。
接下来可能会看到:卡塔尔把“阵风”换成歼-10CE,阿联酋的“萨德”旁边再摆一套红旗-19,沙特石油换巴基斯坦的核训练名额。
中东的天空,从此多了三种口音的无线电——阿拉伯语、乌尔都语,还有带点四川味儿的普通话。
至于以色列?
摩萨德再神通广大,也渗透不到伊斯兰堡的核按钮。
毕竟那玩意儿,连CIA都不知道密码。
来源:@玩耍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