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发布会上,科技部部长阴和俊介绍到,“十四五”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重大科技成果加速涌现,“天宫”空间站转入常态化运营,“嫦娥六号”实现月背采样返回,“海
——狄德罗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5年9月18日(星期四)下午3时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上,科技部部长阴和俊介绍到,“十四五”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重大科技成果加速涌现,“天宫”空间站转入常态化运营,“嫦娥六号”实现月背采样返回,“海斗一号”完成万米海试。5G通信实现大规模应用,北斗导航提供全球精准服务。C919大飞机实现商业飞行,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稳居世界首位,CR450动车组巩固扩大高铁技术世界领跑优势。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商运投产,特高压输变电世界领先,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居世界首位。
#
星际荣耀完成D+轮融资首批7亿元交割,资金将用于双曲线三号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研发及成都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满产后将形成双曲线三号系列运载火箭年产20发的生产能力,填补成都火箭总装智造空白。
#据企查查显示,9月17日,太空天塔(海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张程皓,注册资本1000万元,由商业航天产业创新中心(海南)有限公司全资持股。该公司经营范围包含微小卫星生产制造;航天器及运载火箭制造;卫星通信服务等。
商业航天产业创新中心(海南)有限公司成立于今年7月7日,法定代表人为张程皓,注册资本1亿人民币,由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星际荣耀航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天兵科技有限公司、东方空间(山东)科技有限公司等近30家公司参股。
#Astra 计划 2026 年中首飞 Rocket 4
破产重组后更名的 Astra Space(现称 Astra Technologies)宣布,将于 2026 年第二季度在卡纳维拉尔角 LC-46 工位执行 Rocket 4 首飞。新箭为两级碳复材小型运载火箭,低轨运力 600 kg(500 km),采用公司自研 28 kN 级“Chiron”液氧煤油发动机,一级五机、二级单机,可通过标准化集装箱实现“卡车转运、水平总装”,目标把发射场人员压缩至 10 人以内,单次报价压到 300 万美元。Astra 已与 NASA、Space Force 签订 8 颗立方星及 3 份技术验证载荷的意向合同,首飞任务将携带美国太空军“TacSat-6”原型通信卫星。公司 CEO 克里斯·肯普表示,Rocket 4 不再追求每月 20 发的“超级流水线”,而是专注每年 6–8 次“高可靠”政府任务,以现金流支持后续 3 t 级 Rocket 5 研发。为控制成本,发动机与航电产线全部迁至密西西比州前 Stennis 试验中心,利用现有试车台完成验收。分析指出,Astra 如能在 2026 年如期复飞,将面对 Rocket Lab、Relativity 等强劲对手,其成败关键在于能否兑现“30 天周转、95% 发射成功率”的新指标。
#
俄乌冲突、红海危机与印太局势叠加,使北约及盟友对卫星图像、射频与红外数据的需求三年内增长逾三倍,2024年机密合同已占商业遥感市场总收入35%。美国NRO、NGA过去18个月向Planet、BlackSky、Maxar、Hawkeye 360等签发累计超30亿美元的“战区内”加急订单,要求30分钟内交付30厘米级图像并附带AI变化检测图层;英国Dstl则与空中客车签单,定制覆盖北极的SAR“24小时动态监视”服务。欧盟首度动用“永久结构化合作”(PESCO)基金,2025年起为成员国统一采购冰眼(ICEYE)小型SAR容量,用于边境与海事安全。需求热点集中在实时目标指示、损伤评估、GPS干扰源定位和夜间红外跟踪。供应商相应推出“虚拟星座”一站式接口,把多源数据融合为“威胁评分”API,按“每平方公里/每次调用”收费。分析警告,过度依赖商业源可能让战场透明度受企业产能、出口许可与网络攻击制约,北约正筹建“联合成像链”备用体系,并推动成员国补贴本土星座,确保战时数据主权。
#
美国诺斯洛普·格鲁曼公司的NG-20“天鹅”货运飞船在发射后约两小时出现一台助推器压力异常,被迫关闭并转入备用推进模式,导致原定对接时间推迟24小时。地面团队重新规划轨道机动序列,利用剩余三台助推器完成多次变轨,最终于美国东部时间2月1日清晨自动对接国际空间站“团结”号节点舱。NASA和诺格确认飞船状态稳定,所载3700千克补给、科研载荷及微流星防护板未受影响,站内乘组已按计划开始卸货。此次事件是“天鹅”系列首次因推进故障调整日程,也是继2022年俄罗斯“进步”号之后又一次验证货运飞船冗余设计的案例。诺格表示将在下一艘飞船加装升级版压力传感器并优化推力分配算法,预计2025年春季的NG-21任务恢复标准流程。NASA则强调,商业补给服务合同允许承包商通过冗余系统自行处置异常,不影响空间站运营安全。
#
蓝色起源(Blue Origin)宣布,其亚轨道飞行器“新谢泼德”(New Shepard)的载人舱“RSS H.G. Wells”在8月26日完成第8次、也是最后一次载荷任务后正式退役。该舱体自2015年起累计飞行8次、在轨约32分钟、运送超过100件商业与科研载荷,并曾将创始人贝索斯等人送入太空。公司表示,退役原因是“已达设计寿命”,需为新一代可重复载人舱让路。同日飞行的推进器B3也完成第9次回收,将继续用于未来无舱货运或技术验证任务。蓝色起源正加速生产“RSS K. Eric Drexler”等新舱,目标2025年恢复载人旅游,并同步拓展NASA微重力试验、高校科研载荷等B2B市场。分析人士认为,退役决策显示公司把亚轨道业务从“技术演示”转向“商业运营”,需降低翻新成本、提升周转率;同时,轨道级“新格伦”火箭首飞在即,蓝色起源资源重心将逐渐从卡门线以内转向更高轨道的卫星部署与深空物流。
#美军启动新一代通信服务计划:重点采购“可机动”小型地球同步卫星
美国太空部队(USSF)正式对外发布“商业卫星通信服务—地球同步轨道”(CS2-GEO)项目信息征询书,标志着其军用宽带采购策略从“买大卫星容量”转向“租小卫星服务”。CS2-GEO 将优先选择具备“轨道机动能力”的 500–2500 kg 级小型 GEO 平台,要求卫星可在 4°–6° 范围内快速漂移,为战区指挥官提供“随叫随到的可移动带宽”,并能在受威胁时自主避让或重组星座。USSF 计划 2026 年起分三批签约,总量 6–8 颗,单星 Ka/X 频段有效载荷不低于 3 Gbps,寿命 10 年,采用“服务即订阅”模式按 Gbps/月计费,预计五年合同总额 25 亿美元。已公开表达兴趣的厂商包括 Astranis、SWISSto12、Saturn Satellite、Terran Orbital 与 Boeing Phantom Works,其中 Astranis“MicroGEO”首批订单已获海外客户验证,被视为领跑者。项目同时要求供应商接入美军“受保护战术波形”(PTW)与“同步战场卫星通信终端”(SB-SAT),确保与现有 WGS 星座及未来 PTS-G 系统互操作。分析指出,CS2-GEO 若落地,将首次把商业小 GEO 的“弹性、低成本、快迭代”特征注入军用宽带体系,为后续“扩散型 GEO+中轨道+低轨道”混合架构探路,也迫使传统大卫星运营商重新思考军方市场定位。
#
挪威航天公司(Space Norway)与英国萨里卫星技术公司(SSTL)宣布合作,共同开发小型雷达卫星星座,用于北极地区持续监测。该项目是挪威加强北极主权和气候监测战略的一部分,计划部署多颗X波段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具备全天候、全天时对地成像能力。SSTL将负责卫星平台与雷达载荷的集成,首颗演示星预计2025年发射,后续星座部署将分阶段完成。挪威政府已承诺提供长期资金支持,数据将优先服务于挪威及盟友的国防、海事安全和环境监控需求。此次合作标志着欧洲小型SAR卫星商业化应用的重要进展,同时强化了英国与挪威在航天领域的战略伙伴关系。项目后续可能扩展至更多国际合作方,以构建覆盖全球的实时雷达遥感网络。
#
美国太空司令部与英国太空司令部近日在地球同步轨道首次实施联合卫星机动,演练两国操作系统的互操作性与战术协同。演习中,美方出动地球同步空间态势感知卫星GSSAP,英方调用“天网”通信卫星,双方共享轨道数据、协调推进器点火顺序,验证在轨规避、抵近侦察与联合编组流程。指挥团队分别位于加州范登堡与英国海威科姆,通过加密链路实时交换指令,全程无第三方地面站介入。两国官员称,演练旨在强化盟友太空域感知能力,应对潜在对手“侵略性”轨道器。下一步将扩大至北约多国,纳入法国、德国卫星,并探索AI辅助决策。分析认为,此次行动显示美英正把太空作战从“战略对话”推向“战术实操”,为今后联合拦截、维修或攻击任务铺路,也折射西方对俄中反空间技术崛起的忧虑。
#“哈勃网络”融资7000万美元加速60星蓝牙物联网星座部署
美国初创公司哈勃网络(Hubble Network)宣布完成7000万美元A轮融资,由Transpose Platform与York Space Systems领投,用于2026年前建成由60颗3U立方星组成的全球蓝牙物联网星座。公司宣称首创“星载蓝牙网关”技术,可在600公里轨道直接接收地面普通蓝牙低功耗(BLE)终端信号,无需蜂窝或卫星专用芯片,实现低成本、低功耗的广域追踪与数据回传。首颗技术验证星已于2023年搭车发射,第二代卫星将提高接收灵敏度并增加星间链路,把时延压至1小时以内。新资金将支持York Space Systems批量制造30颗卫星,并启动地面生态合作,瞄准物流集装箱、可穿戴设备、野生监测等每年数十亿台BLE设备的“盲区”市场。公司预计2025年开始商业服务,按连接数收费,目标五年内盈利。分析人士指出,若能解决轨道信号微弱、同频干扰及法规合规问题,Hubble Network有望开辟“蓝牙上星”新赛道,成为卫星物联网的“低成本颠覆者”。
#
尽管高光谱卫星能捕获数百个连续波段、识别物质“指纹”,全球在轨星座已超10家,但下游订单仍集中在政府与科研,商业化刚起步。供应商普遍面临“技术领先、需求滞后”困境:潜在客户不了解数据格式、精度与ROI,仍习惯多光谱或SAR。美国HySpecIQ、芬兰Kuva Space等公司在展会设“应用实验室”,现场演示矿产勘探、甲烷泄漏、作物病害案例;轨道视觉(Orbital Sidekick)推出“数据即订阅”API,并配套在线培训与样本库,降低试用门槛。行业共识是,先把“能做什么”翻译成“能帮客户省多少钱”,才能复制Planet的规模化路径。市场咨询机构Euroconsult预测,若教育投入持续,2030年高光谱数据销售额有望从2023年的1.8亿美元增至15亿,其中农业、能源、金融风控将占六成。文章提醒,过度承诺“AI一键解译”可能透支信任,只有把像素价值与行业KPI挂钩,高光谱才能真正走出“叫好不叫座”的阶段。
#太阳能无人机、高空气球等“平流层伪卫星”(HAPS)已结束技术验证,正进入商用阶段,与低轨星座、地球同步卫星组成“高空-轨道”混合网络。空客Zephyr S 2024年已在亚利桑那上空连续飞行64天,演示了20 Mbps、延迟20毫秒的回传链路;韩国“Stratovision”气球则实现35公里高度LTE应急覆盖,为洪灾区域提供2000平方公里信号。运营商SoftBank HAPS、AeroVironment与欧洲Eutelsat已签署2026年商用服务协议,计划部署250架无人机/气球,面向5G回传、海事监视、灾害应急等场景,资费目标为每GB 0.5美元。ITU亦在年内完成HAPS频谱分配,为2 GHz和47 GHz频段全球协调铺路。分析指出,HAPS可在单点提供百公里级“局部宽带”,弥补低轨卫星覆盖缝隙,但需解决平流层风场预测、夜间电池续航与空域监管碎片化问题;若成本进一步降至每架次百万美元,HAPS将成为“准卫星”基础设施,与多轨星座形成互补而非竞争。
#全国首辆小米SU7出租车投入运营9月18日消息,据媒体报道,近日全国第一辆小米SU7出租车,在青海德令哈完成喷漆投入运营。
不过,车主表示,车辆运营第一天,遭到同行举报,同时被踢出了司机群。
车主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现在生意比以前更好了,很多人知道自己之后,会打电话提前预约,但同行都说自己「这么好的车拿来跑出租太卷了」。
另据媒体报道,该出租车司机在个人社媒的最新动态中表示,自己所在的城市大部分同行选择加气驱动,成本在120-140元左右,自己每天充电的话需要花费40-60元左右,还是蛮省钱的。一天省80元,一个月就是2400元,一年就是3万元。
#
9 月 18 日晚间英伟达宣布将向英特尔投资 50 亿美元,为这家陷入困境的美国芯片代工厂注入力量,但并未给予其关键的制造订单。英伟达表示,将斥资 50 亿美元、以每股 23.28 美元的价格收购英特尔普通股,这一价格略低于英特尔股价周三收盘价 24.90 美元。比上个月美国政府以每股 20.47 美元的价格收购英特尔 10% 的股份要高。英伟达将成为英特尔最大的股东之一,在发行新股以完成交易后,英伟达可能拥有英特尔 4% 或更多的股份。这项协议达成后,英特尔将打造英伟达定制的 x86 CPU,英伟达将把这些 CPU 集成到其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平台中,英特尔还将打造一个芯片系统,用于为个人电脑提供动力的英伟达小芯片。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表示:「这项历史性的合作将英伟达的人工智能和加速计算堆栈与英特尔的 CPU 和庞大的 x86 生态系统紧密结合在一起。」
充满激情的新时代,
充满挑战的新疆域,
与踔厉奋发的引领者,
卓尔不群的企业家,
一起开拓,
一起体验,
一起感悟,
共同打造更真品质,
共同实现更高价值,
共同见证商业航天更大的跨越!
——《太空与网络》,观察,记录,传播,引领。
>>>
主笔记者:李刚、魏兴、张雪松、霍剑、乐瑜、稻子、赵栋策划部:杨艳、若㼆、李真子视觉总监:董泞专业摄影:冯小京、宋伟设计部:顾锰、潘希峎、杨小明行政部:姜河、林紫业务部:王锦熙、瑾怡原创文章转载授权、转载文章侵权、投稿等事宜,商务合作;展览展厅设计、企业VI/CI及室内设计、企业文化建设及品牌推广;企业口碑传播及整体营销传播等,杂志订阅,· 会议活动部负责人:乔颢益、许克新、董今福· 本平台签约设计公司:一画开天(北京)文化创意设计有限公司
来源:卫星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