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巴基斯坦在签下60架歼-10CE采购订单后,突然抛出一个更大的请求——希望引进整条战斗机生产线时,很多人以为,中国会“兄弟情深”,点头应允。结果,中国干脆利落地拒绝了。
“买飞机可以,整条生产线就别想了。”
当巴基斯坦在签下60架歼-10CE采购订单后,突然抛出一个更大的请求——希望引进整条战斗机生产线时,很多人以为,中国会“兄弟情深”,点头应允。结果,中国干脆利落地拒绝了。
不少军迷一脸懵:“巴铁不是亲兄弟吗?又是长期战略伙伴,又是中巴走廊命运共同体,为啥不给?”
可真正懂行的人知道,中国这次拒得漂亮,不仅是拒绝,更是一次典型的“稳住局势、掌控主动”的高手过招。
这事并不突兀。巴方想要的是歼-10CE这款四代半战机的整条总装线,而不是简单的采购、组装。
背后的目标很清晰——提升本国战斗机制造能力,建立更自主的空军体系。
这对于巴铁来说,确实是个“战略跨越”。当前他们主要依靠“枭龙”(JF-17)系列和部分F-16,但这两者都已逼近技术瓶颈。
而歼-10CE作为中国第四代空优平台的主力型号,具备有源相控阵雷达、PL-15远程空空导弹等核心能力,是“准五代”的关键一步。
换句话说,谁掌握了歼-10CE的生产线,谁就拥有了下一阶段对印度“阵风”的战略对冲能力。
但中国没有答应。
有网友说得很直白:兄弟是兄弟,但技术是技术。
一个无法忽视的前车之鉴是——彩虹-3无人机技术,最终通过巴方流向了土耳其。
虽说未必是“泄密”,但在国际军贸市场,技术路径的传播一旦不受控,就等于把牌底翻给所有人看。
而土耳其,如今正全力推动自己的KAAN五代机、安卡无人机系统,是“中东自主军工”的急先锋。
如果再从巴基斯坦这里“吃到”歼-10CE相关技术,不啻于“用中国的刀磨自己的剑”。
更何况,战斗机的总装生产线,不仅是拼图组合那么简单,背后牵涉数百家配套厂商、软件加密、发动机封装等多环节,是一个国家“体系战”的核心。
给你“飞机”,可以满足需求;给你“系统”,就等于拱手送上控制权。这不是“对兄弟不讲义气”,而是“对整体博弈不掉以轻心”。
有军迷调侃说:“喂得太饱,你就失去了喂的意义。”
这句话虽然狠,但道理透彻。
中国对巴基斯坦的支持,从基础建设到防务合作,从“枭龙”合研到“白沙瓦空军训练基地”援建,早已是全方位倾斜。
但这种倾斜从未突破核心红线——关键技术不外放、主干能力不转让。
因为真正高明的布局,是既能满足盟友阶段性需求,又能保持其对自身的战略依赖。
放到更大格局看,中国要构建的不只是“朋友圈”,更是一个围绕自身技术体系、政治互信与供应链协同的“防务生态圈”。在这个体系中,巴铁可以是核心节点,但不可能成为另一个“自己”。
真正的朋友,是你可以依赖、却永远无法替代的人。
来源:王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