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退伍转业到烟草局,上任后发现,副局长竟是被我处分过的刺头兵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6 04:52 2

摘要: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他站在我的办公室门口,面容冷峻如十年前的军营。

我依稀记得那双眼睛,曾经倔强地不肯低头。

“局长,您记性真好。”他的声音里藏着一把刺。

那晚办公室的灯光下,他笔直的站在我的面前。

“铁面连长,您还记得我是怎么离开部队?您当年又是怎么对我的吗?”

我们相视无言,十年前的伤痕似乎又被撕开。

01

风还是老样子,只是从军营的松林间变成了城市办公楼的窗缝。

林川站在烟草局局长办公室的窗前,望着窗外的城市风景,心中有着说不出的复杂。

他的目光穿过玻璃,落在远处的山脉上,思绪却回到了十八年前的军营。

那是一个夏日的黄昏,林川刚刚从军校毕业,带着满腔热血踏入了那个将改变他一生的地方——武警边防某部。

初到军营,他就被营地的肃穆和森严所震撼。

高高的旗杆上,五星红旗在晚风中猎猎作响;笔直的营房前,士兵们步伐整齐,军姿挺拔。

军校学习的理论与部队的实际情况有着不小的差距。

刚到部队的林川,面对着五花八门的问题,曾一度感到茫然。

好在他有着过人的学习能力和坚韧的意志力,很快就适应了部队的节奏,并在各种任务中逐渐崭露头角。

军营生活的每一天都充满了挑战与汗水。

林川永远忘不了他第一次带领战士们进行负重越野训练的情景。

那天,烈日炎炎,气温高达三十八度,但训练计划不容更改。

他带头冲在最前面,背着比其他人更重的装备,一步一个脚印地在崎岖的山路上奔跑。

有几次,他几乎要支撑不住,但每当想到身后跟着的战士们,他就咬紧牙关,继续前进。

那次训练结束后,林川的双脚磨出了血泡,军靴里灌满了汗水,但他感到无比充实。

战士们投来敬佩的目光,让他明白了什么叫做“以身作则”。

从那以后,无论多么艰苦的训练,他都冲在最前面;无论多么危险的任务,他都第一个上。

三年后,因为表现突出,林川被提拔为排长。

接手的是连队里最不好带的三排,里面有几个“老油条”,经常违反纪律,甚至公然顶撞上级。

接手三排的第一天,林川就把所有人召集起来,宣布了自己的带兵原则:“服从命令,遵守纪律,这是军人的天职。谁要是敢挑战这个底线,就别怪我不客气!”

话音刚落,排里的一个“刺头”——郑大强就站了出来:“林排长,您这是要当黑脸啊?前任排长也是这么说的,但也没把我怎么样。”

林川冷冷地看着他:“郑大强,是吧?明天早操,你负重多加十公斤,多跑三圈。”

“凭什么?”郑大强不服气地问。

“就凭你刚才的顶撞。”林川的声音不大,但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力量,“这个连队,是靠纪律维持的,不是靠嘴皮子。”

第二天早操,郑大强果然多负重了十公斤,多跑了三圈。

他本以为林川只是说说而已,没想到真的执行了。

训练结束后,林川走到气喘吁吁的郑大强面前:“下不为例。在我这里,言出必行。”

从那以后,三排的纪律明显好转。郑大强也慢慢变得服帖,甚至成了林川的得力助手。

后来,在一次抗洪抢险中,郑大强主动请缨,冒着危险救出了被洪水围困的一家三口。

任务完成后,他对林川说:“排长,要不是您当初治我,今天我可能连上前线的勇气都没有。”

这句话让林川明白了一个道理:严格要求,不仅是为了维持纪律,更是为了培养战士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个理念,伴随着他的整个军旅生涯,成为他带兵育人的核心原则。

五年后,林川被提拔为连长。他带领的连队,在各项比武竞赛中屡获佳绩,被评为“先进连队”。

上级对他的评价是:“林川同志带兵严格,要求过硬,连队战斗力强,是我部优秀的基层指挥员。”

林川的“铁面”名号,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叫响的。他对战士们的要求极其严格,对违反纪律的行为从不姑息。

有一次,连队一名战士在执勤时擅自离岗,被林川发现后,当即给予了记过处分,并在全连通报批评。

有人说他太严厉,但林川的回答是:“军队打仗靠的是纪律,如果连最基本的守岗执勤都做不到,还谈什么保家卫国?”

严格之外,林川也有柔情的一面。

每个新兵入伍,他都会亲自谈心,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和个人志向;每个老兵退伍,他都会送到车站,叮嘱他们在地方上好好发展。

战士们生病了,他会第一时间安排人送医院;战士们有了家庭困难,他会想方设法帮忙解决。

林川记得有一年冬天,新兵小杨的母亲突发重病,需要手术费。小杨家境贫寒,凑不出这笔钱。

得知情况后,林川二话不说,拿出了自己积攒的五千元钱,又发动连队其他同志捐款,最终凑齐了手术费。

小杨母亲手术成功后,专门给连队写了一封感谢信,信中说道:“是林连长和战友们的帮助,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会好好养病,不让儿子分心,请林连长放心。”

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让林川在战士们心中的形象变得立体起来。他们私下里都说:“林连长表面冷硬,心里热乎。”

林川最难忘的经历,是在一次边境巡逻中发生的。

02

那天,他带领一个小分队在边境线附近巡逻,突然遭遇了一伙武装分子。

对方火力猛烈,林川的小分队一时陷入被动。

关键时刻,林川沉着冷静,指挥战士们迅速调整阵型,利用地形优势进行反击。

就在战斗即将结束时,一名武装分子从侧面突然开火,子弹擦着林川的面颊飞过,留下了一道伤痕。

林川顾不上疼痛,举枪就射,击毙了那名武装分子。

这场遭遇战,林川的小分队全歼敌人,自身只有两人轻伤,被上级通报表扬。

回到营地后,医生给林川处理伤口时说:“伤口不深,但可能会留疤。”

林川笑了笑:“留疤就留疤吧,也算是军旅生涯的一个纪念。”

果然,伤口愈合后,在林川的右脸颊上留下了一道浅浅的疤痕。

这道疤痕,成了他军人身份的标志,也让他的面容多了几分刚毅与沧桑。

就在林川的军旅生涯一帆风顺之际,一个叫周昊的新兵被分到了他的连队。

这个年轻人,改变了林川的命运轨迹。

周昊是一个有着极高天赋的士兵。

初到连队时,他在各项军事技能上的表现都异常出色,无论是射击、格斗还是野外生存,都远超同期新兵。

林川很欣赏他的能力,曾经在一次训练后特意找他谈心,鼓励他好好发展。

但周昊有一个致命的缺点——不服管教。

他凭借自己的能力,常常我行我素,对上级的命令阳奉阴违。

林川多次找他谈话,希望他能改正这个毛病,但收效甚微。

“周昊,你有能力,但军队不是单打独斗的地方。”林川记得自己曾这样劝诫他,“一个人再强,也抵不过一个团队的力量。”

周昊的回答至今让林川记忆犹新:“连长,我知道您说的有道理。但有些命令,实在是太墨守成规了。如果能灵活一点,效果会更好。”

林川当时严肃地回应:“军队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命令是否合理,不是下级该考虑的问题。你的任务,就是执行好每一个命令。”

周昊没有再反驳,但从他的眼神中,林川看出了不服。

这让林川有些担忧,但他仍然相信,严格的军营生活能够磨平周昊的棱角。

可惜,事与愿违。

周昊越来越我行我素,屡次违反纪律,甚至在一次集体训练中公然顶撞林川。

当时,林川要求全连进行五公里负重越野,周昊却在中途擅自脱离队伍,走了一条近路回到终点。

林川当众质问他为什么不按规定路线行进,周昊理直气壮地回答:“规定的路线太浪费时间了,我走的近路更高效。”

这番话引起了全连哗然。林川当场就给了周昊一个处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你的行为严重违反了军队纪律。罚值夜班一周,负重多跑十公里!”

罚完之后,林川本以为周昊会有所收敛,没想到他变本加厉。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周昊因为各种违纪行为,累计被处分了三次。

连队其他战士都说,周昊是林连长带过的最“刺头”的兵。

事情的转折点发生在一次重大演习中。

那是一次全旅参与的实战演习,林川的连队负责一个重要的防守位置。

按照演习计划,他们需要在指定位置设立阵地,抵御“敌军”的进攻。

林川详细地布置了每个排、每个班的位置和任务,特别叮嘱所有人必须严格按照命令行动,不得擅自变换位置。

周昊被分配到一个并不起眼的观察点,负责监视“敌军”的动向并及时报告。

演习开始后,一切按照计划进行。

但就在“敌军”主力即将抵达时,林川突然发现,周昊离开了自己的岗位。

他的第一反应是:这个刺头又开始不听指挥了!

正当林川准备派人去找周昊时,通讯员报告说发现“敌军”一支小分队正从侧翼迂回,试图包抄他们的阵地。

林川顿时明白,如果让这支小分队得手,他们的防线将会崩溃。

就在这危急时刻,突然有人报告说在侧翼发现了激烈的交火声。

林川派人侦查后得知,周昊率领自己班的几个战士,拦截了那支“敌军”小分队,并且成功地击退了他们。

表面上看,周昊立了大功。

但在林川看来,这是严重的违纪行为。

演习结束后,他立即召集全连开会,当众批评了周昊。

“周昊同志,你擅自离开岗位,违反了作战命令。虽然结果是好的,但过程是错误的。”林川的声音严厉而坚定,“在真正的战场上,一个人的擅自行动可能导致整个战斗计划的失败,甚至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周昊不服气地反驳:“连长,如果我不那么做,'敌军'就会从侧翼包抄我们的阵地,我们全连都会被歼灭。”

林川冷冷地回应:“谁给你的权力判断全局情况?谁允许你擅自改变作战计划?作为一名军人,服从命令是第一位的。你可以在行动前提出自己的建议,但一旦命令下达,就必须坚决执行。”

03

周昊的脸涨得通红,但最终没有再说什么。

林川当场宣布:“鉴于周昊同志多次违反军队纪律,特别是在重大演习中擅自行动,决定给予停职检查的处分,并上报上级,建议给予通报批评。”

这个处分在连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有人认为林川太严厉,毕竟周昊的行动确实挽救了局面;但也有人支持林川的决定,认为军队就是要有铁一般的纪律。

处分下达后,周昊被调离了作战班组,到后勤部门帮忙。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他完成分配的任务,但态度明显消极了许多。

每次见到林川,他都刻意避开,不愿打招呼。

林川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但他认为这是必要的教训。

在他看来,周昊有能力、有才华,但太过自我,不懂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通过这次处分,也许能让他明白军队的本质。

不料,上级部门经过调查后,决定给予周昊更严厉的处分:因多次违纪,特别是在重要演习中擅自行动,给予提前退役的处理。

这个结果出乎林川的意料,他原本只是想给周昊一个教训,没想到会导致他退役。

周昊离开部队的那天,林营区下着蒙蒙细雨。

他背着简单的行囊,来到林川面前:“连长,我走了。”

林川点点头:“周昊,希望你在地方上能有好的发展。”

周昊笑了笑,那笑容中带着几分苦涩:“您永远是对的,局长。”

这句带着明显讽刺意味的话,让林川心里颇不舒服。

但他没有表现出来,只是平静地目送周昊离开。

周昊走后,林川在办公室里坐了很久。他回想着与周昊相处的点点滴滴,心中有一丝后悔:也许,他应该更耐心地引导周昊,而不是一味地强调纪律和服从。

但转念一想,他又坚定了自己的决定:军队不同于其他地方,纪律松懈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他的处分,是为了维护军队的纪律,也是为周昊好。

时光飞逝,林川在部队的日子也越来越充实。

那次演习后,他的连队被评为“模范连队”,他本人也因出色的指挥能力被提拔为营长。

离开了基层连队,林川的视野更加开阔,但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带兵原则:严格要求,不徇私情。

在林川的带领下,他的营成为了旅里的标杆。

每年的比武竞赛,都是他的营拔得头筹;每次的重大任务,都是他的营圆满完成。

上级领导多次表扬他:“林川同志带兵有方,堪称楷模。”

这些成绩的背后,是林川日复一日的苦心经营。

他每天早晨第一个起床,晚上最后一个休息;训练场上,他亲自示范每一个动作;工作中,他亲自检查每一个细节。

正是这种全身心的投入,赢得了战士们的敬重和信任。

林川的军旅生涯本可以一帆风顺地继续下去,但命运总是充满变数。

在他担任营长的第五个年头,上级决定对军队进行调整改革,其中包括精简部分干部。

作为转业的对象,林川被安排到地方烟草局任职。

得知这个消息时,林川的心情很复杂。

一方面,他舍不得离开生活了十八年的军营;另一方面,他也明白,转业是军人职业生涯的必经之路,自己应该以积极的态度面对。

离开军营的那天,全营官兵列队相送。

看着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听着那一声声真诚的道别,林川的眼眶湿润了。

他知道,自己即将开始人生的新篇章,但军人的品格和精神,将永远伴随着他。

转业后,林川被分配到市烟草局任局长。

烟草系统历来是香饽饽,各种利益交织,人情关系复杂,不比军队里的简单明了。

面对这样的环境,林川决定坚持自己的原则:公正廉明,不徇私情。

今天是他来烟草局任职的第一天,从一名军人转变为一名地方干部,这种身份的转变让他有些不适应。

军装换成了笔挺的西装,皮鞋也格外锃亮,只是那种熟悉的军人气质,还是在他身上挥之不去。

林川站在办公室的窗前,想起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那些艰苦的训练,那些并肩作战的战友,那些惊心动魄的任务,都历历在目。

尤其是那个叫周昊的刺头兵,不知道现在在哪里,过得怎么样。

“林局长,欢迎您来烟草局任职。”秘书小李敲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文件,“这是今天下午干部见面会的流程安排,请您过目。”

林川从回忆中回过神来,接过文件,快速浏览了一遍,点了点头:“安排得很好,就按这个来吧。”

他看着名单上的人名,每一个都陌生,但这些人将是他未来工作的搭档。

作为一名转业军人,林川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不轻。

处理好烟草局的工作,也是他对党和人民的责任。

林川整理了一下西装,走出了办公室。

他相信,凭借自己在部队里练就的作风和能力,一定能够在这个新的岗位上有所作为。

04

会议室里已经坐满了人,林川走进去时,所有人都站了起来,礼节性地鼓掌。

他微微点头,示意大家坐下,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个人,试图记住他们的脸。

“各位同志们好,我是新上任的局长林川。很高兴能够加入烟草局这个大家庭。”林川的声音不大,却很有力量,“我之前在部队服役,对烟草行业的具体情况了解不多,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得到大家的支持和帮助。”

他的目光继续扫视着会议室,忽然停在了一个人身上。

那是一张熟悉的脸,尽管岁月在上面刻下了些许痕迹,但那双眼睛,那股倔强的劲儿,却是那么熟悉。

“下面,请各位干部简单地做个自我介绍,便于我们相互了解。”林川收回目光,继续说道。

轮到那个熟悉的面孔时,对方站起来,声音平静:“我是周昊,烟草局副局长,负责市场和销售工作。”

周昊,这个名字让林川的心猛地一跳。

十年前,部队里那个最不服管的刺头兵,因为多次违反纪律,最终被他处分后退役。

没想到,时隔多年,对方竟然成了自己的副手。

会议结束后,林川特意走上前去:“周副局长,没想到我们还能在这里见面。”

周昊看着他,脸上没有半点笑意:“局长,您记性真好。”说完,他便转身离开,连客套话都懒得多说。

林川站在原地,心中五味杂陈。

他记得,当年周昊离开部队时,曾冷冷地对他说:“您永远是对的,局长。”

那时的“局长”二字,明显是带着讽刺的意味。

如今,周昊真的成了他的副局长,这种命运的巧合,让他不禁感到有些讽刺。

“林局长,这是局里近期的工作报告。”小李走过来,递给他一份文件。

林川回过神来,接过文件:“谢谢。对了,周副局长在局里工作多久了?”

“周局长啊,他是从基层一步步上来的,在烟草局已经工作了八年了。能力很强,在同事间的口碑也很好,是大家公认的业务能手。”小李说这话时,眼中闪烁着敬佩的光芒。

林川点点头,没有多说什么。

他决定先回办公室,好好了解一下烟草局的情况,特别是周昊的工作表现。

回到办公室,林川开始翻阅文件。

从资料上看,周昊确实是个能人。

他负责的市场销售部门业绩连年攀升,他本人也多次获得系统内的嘉奖。

这与林川印象中那个桀骜不驯的刺头兵形象大相径庭。

“看来这些年,他成长了不少。”林川自言自语道。

但周昊对自己的冷淡态度,又让他有些不舒服。

作为局长,下属这种明显的冷漠,未免显得有些失礼。

不过,林川还是决定先以工作为重。他是来干事的,不是来处理私人恩怨的。

如果周昊能够配合工作,那么他们之间的旧事,也就不必再提。

傍晚时分,林川还在办公室加班。

烟草局的情况比他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各种数据、政策、规定,他需要在短时间内全部掌握。

正当他专注于文件时,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了。

“请进。”林川头也不抬地说道。

门开了,却没有人说话。林川抬头一看,站在门口的竟然是周昊。

更让他意外的是,周昊手里还提着一个保温饭盒。

“局长,这么晚了还没吃饭吧?说起来,我也有点事想和您聊聊。”周昊的语气与白天判若两人,竟有些随和。

林川愣了一下,然后放下手中的文件:“进来坐吧。”

周昊走进办公室,将饭盒放在桌子上:“这是食堂的饭菜,虽然简单,但总比饿着好。”

林川看着面前的饭盒,一时不知该说什么。

白天还一副冷脸的周昊,怎么突然变得这么热情?

他心里充满了疑问,但还是道了声谢,接过饭盒。

周昊大大咧咧地坐在林川对面的椅子上,语气随意地开口:“局长,您还记得十年前的事吧?当年我挨处分退役的时候,可真是气得想揍您一顿。”

这话说得太直接,林川差点被饭呛到。

他放下筷子,看着周昊:“你今天来,就是为了说这个?”

周昊笑了笑:“也不全是。主要是看您加班到这么晚,想着您可能还没吃饭。另外,既然我们以这种方式重逢了,有些话,早说比晚说好。”

林川放下筷子,正色道:“周昊,当年的处分是你咎由自取。作为军人,纪律就是生命。你多次违纪,还在重大演习中擅自行动,我处分你,是公事公办。”

周昊脸上的笑意更浓了:“我知道,我当时就知道。但年轻气盛,不服气,所以才会说那些狠话。其实这些年,我一直感谢您。”

“感谢我?”林川有些意外。

“对,如果不是当年您的处分,我也不会提前退役,不会来到烟草局,不会有今天的位置。”周昊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照片,递给林川,“还记得这个吗?”

林川接过照片,上面是一张合影,那是他们连队十年前的合影。

05

照片上的周昊站在队伍的最后一排,一脸不情愿的样子。

而林川则站在队伍前方,身姿笔挺,目光炯炯。

“这么多年过去了,您还是老样子,铁面连长。”周昊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怀念。

林川将照片还给周昊:“你变化很大,不再是那个刺头兵了。”

周昊收起照片,突然正色道:“局长,关于当年的事,我有些话想对您说。”

林川看着他,等他继续。

“当年那次演习,我擅自行动,不是为了表现自己,而是为了掩护一个新兵。”周昊说道,“那个新兵叫小王,是个农村娃,刚来部队没多久,基础差,但很努力。那次演习,他负责一个关键点位,但出了差错,可能会影响整个演习的结果。”

林川皱了皱眉:“这些情况,你当时为什么不报告?”

周昊摇摇头:“如果我报告了,小王可能会受处分,甚至影响他的前途。我想着自己皮厚肉粗,扛一下就过去了。我没想到,您会因此上报处分我。”

林川的内心涌起一阵复杂的情绪。

他记得那个叫小王的新兵,后来确实表现不错,还立了功。

如果当时因为那次演习受了处分,可能真的会打击他的积极性。

“那你为什么现在才告诉我?”林川问道。

周昊笑了笑:“这些年在社会上摸爬滚打,我才逐渐明白您的'铁面'其实是为我好。军队不同于其他地方,纪律松懈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您的处分,让我学会了反思自己的行为。”

林川沉默了片刻,然后诚恳地说:“当年我确实有些武断,没有了解事情的全部真相。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或许会处理得更好。”

周昊却摆摆手:“局长,过去的事就别提了。要不是那次处分,我也不会有今天。我提这些,只是想让您知道,我早已不再为那次处分耿耿于怀。相反,我很感谢您的严格要求。”

林川看着眼前的周昊,心中的疙瘩渐渐解开。

他举起茶杯:“既然如此,那我们就重新开始,为烟草局的发展一起努力。”

周昊也举起茶杯,两人的杯子在空中轻轻一碰。

“对了,局长,明天我们有个市场调研会议,我想邀请您参加。这对您了解我们的业务很有帮助。”周昊说道。

林川点点头:“好,我一定准时参加。”

第二天的会议上,林川看到了不一样的周昊。

他侃侃而谈,对市场情况分析得头头是道,提出的解决方案也很有见地。

会议结束后,许多同事都主动上前和周昊交流,可见他在局里的人缘确实很好。

“周副局长的业务能力很强。”林川对身边的秘书小李说道。

小李点点头:“是啊,周局长是我们烟草局的业务骨干,很多复杂的问题,都是他出面解决的。”

接下来的日子里,林川和周昊的关系渐渐变得自然起来。

工作上,两人配合默契;私下里,也能聊上几句。

林川的纪律作风与周昊的灵活应变形成了完美互补,两人成了烟草局的黄金搭档。

一个月后,烟草局组织了一次团建活动,地点选在了一处军营旧址。这里已经改建成了培训基地,但仍保留着军营的一些特色。

站在操场上,周昊感慨地说:“局长,当年我就是在这里被您训得狗血淋头的。”

林川笑了笑:“那你也得感谢我,不然你怎么会有今天?”

两人的调侃逗得周围的同事哄堂大笑。看得出来,大家都很好奇“铁面连长”和“刺头兵”的往事。

“说真的,如果不是当年您的严格要求,我可能早就毁了。”周昊真诚地说,“离开部队后,我一度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后来,我想起您曾经说过的话:'军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仅仅在部队,在任何岗位都是一种宝贵的品质。'于是我决定重新开始,加入烟草局,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价值。”

林川拍了拍周昊的肩膀:“你做得很好,比我预想的要好得多。”

回到烟草局后,林川在一次会议上公开表扬周昊:“他是一个敢于直言、勇于担当的好干部。”这在旁人看来,不过是领导对下属的肯定;但对林川和周昊来说,这句话却有着更深的意义。

而周昊也在私下对人说:“林局长严厉归严厉,但他永远是我最服气的长官。”

从此,烟草局多了一对奇特的搭档:一个铁面军人出身的局长,一个曾经桀骜不驯的副局长。他们从误会到合作,最终成为了彼此最信任的战友,在烟草局掀开了新的篇章。

这一天,林川正在办公室批阅文件,周昊敲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报告。

“局长,这是最新的市场调研报告,请您过目。”周昊放下报告,却没有立即离开。

林川抬头看了他一眼:“还有事?”

周昊犹豫了一下,说道:“局长,我们最近在河西区的市场遇到了一些问题。有人在那里销售假烟,影响了我们的正常经营。”

06

“假烟?严重吗?”林川的神色立刻严肃起来。

“情况不太好。据我们掌握的情况,这个假烟网络可能涉及到一些地方保护主义,甚至有人在背后撑腰。”周昊说话时,眼中透露出一丝担忧。

林川思考了片刻:“这件事,你打算怎么处理?”

“按照常规做法,我们应该向上级部门报告,请求支援。但是……”周昊欲言又止。

“但是什么?”林川追问道。

周昊深吸一口气:“但是这样一来,可能会牵扯到一些复杂的关系,影响到局里的整体工作。我想先自己去河西区实地了解一下情况,看看能否找出幕后黑手,然后再决定下一步行动。”

林川皱了皱眉:“这样风险很大,河西区那边的关系网很复杂,你一个人去,恐怕不妥。”

“我知道风险,但这是我分管的业务,我有责任解决这个问题。”周昊的态度很坚决。

林川看着周昊,想起了当年那个不顾一切也要完成任务的刺头兵。他摇了摇头:“不行,太危险了。这次我和你一起去。”

周昊有些惊讶:“您亲自去?”

“怎么,你觉得我是那种只会坐在办公室里发号施令的局长吗?”林川反问道。

周昊笑了:“不,我只是没想到,您会亲自参与这种实地调查。”

“作为局长,我有责任了解一线情况。”林川站起身,“明天你安排一下,我们一起去河西区看看。”

第二天一早,林川和周昊便驱车前往河西区。河西区是市里的老工业区,近年来经济不太景气,但烟草销售却异常火爆,这本身就值得怀疑。

“根据我们的调查,假烟主要集中在这几个街道。”周昊指着地图说道,“其中以兴华路为中心,辐射周边几条街道。”

林川点点头:“我们先去那里看看。”

兴华路是一条老街,两旁都是些小商铺。林川和周昊装作普通顾客,在街上闲逛,仔细观察着各个烟酒店的情况。

“林局长,您看那家店。”周昊小声说道,指着一家不起眼的小店。

那是一家不大的烟酒店,招牌都有些褪色了,但店里的客人却不少。林川注意到,进出的人大多都是买烟的,而且表情鬼祟,似乎都不是什么正经顾客。

“我们进去看看。”林川说着,便朝那家店走去。

店里的老板是个中年男子,看到有陌生人进来,眼中闪过一丝警惕。

“老板,来两条红塔山。”林川随口说道。

老板上下打量了林川一眼:“没有红塔山了,要不要别的牌子?”

“那来两条中华吧。”林川说道。

老板摇摇头:“中华也没有,最近烟草公司供货不足。”

林川心中一笑,这明显是托词。正规烟草渠道的供应从来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那你这有什么烟?”周昊插话道。

老板犹豫了一下,然后压低声音:“有些特价烟,要不要看看?”

林川和周昊对视一眼,点了点头。

老板从柜台下面拿出几条烟,包装看起来和正品几乎一模一样,但价格却低了不少。

“这烟哪来的?怎么这么便宜?”林川故作好奇地问道。

老板笑了笑:“这你就别管了,保证是好烟。”

林川接过烟,仔细端详了一下,确认是假烟无疑。他假装对价格很满意,买了两条,然后和周昊离开了店铺。

“果然有问题。”回到车上,林川对周昊说道,“这家店明显在销售假烟。但是,这只是一个小店,背后肯定有更大的网络。”

周昊点点头:“我们再去其他几家看看。”

一整天下来,他们走访了十几家烟酒店,发现有七家都在销售假烟。这些烟的包装几乎可以乱真,但价格却低得离谱,显然是假货。

“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回程的路上,林川眉头紧锁,“这么多店铺公然销售假烟,当地市场监管部门难道不知道吗?”

周昊叹了口气:“这正是问题所在。我怀疑这些假烟背后,有当地一些人在撑腰。”

“你有什么线索吗?”林川问道。

周昊沉思了一会儿:“有个人,叫张武,是河西区市场监管局的一个科长。根据我们的情报,他可能与这些假烟有关。”

“张武?”林川思索着,“这个名字怎么有点耳熟?”

周昊有些惊讶:“您认识他?”

林川突然想起来了:“我在部队时,有个战友就叫张武,后来转业到了市场监管系统。不知道是不是同一个人。”

“如果是同一个人,那就太巧了。”周昊说道,“不过,无论如何,我们都需要更多的证据,才能确认他与假烟的关系。”

林川点点头:“你说得对。这样,你继续暗中调查,收集更多的证据。我会通过其他渠道,了解一下这个张武的情况。”

回到烟草局后,林川马上联系了一些老战友,打听张武的情况。果然,河西区市场监管局的张科长,就是他当年的战友。

“没想到会是他。”林川自言自语道。他与张武虽然不算特别亲近,但也有些交情。如果张武真的涉及假烟案,那么调查起来会相当棘手。

07

几天后,周昊带着一叠材料来到林川的办公室。

“局长,我收集到了一些证据。”周昊将材料放在桌上,“这些是河西区几家销售假烟的店铺的经营记录,还有一些照片,证明张武与这些店主有联系。”

林川翻看着材料,脸色越来越凝重:“这些证据确实很有价值,但还不足以定张武的罪。我们需要更直接的证据,比如假烟的仓库、物流路径等。”

“我已经派人在跟踪调查了,相信很快就会有结果。”周昊说道。

就在这时,林川的电话响了起来。电话那头,是一个熟悉的声音。

“林川,好久不见啊。听说你现在是烟草局的局长了?”

“张武?”林川有些惊讶,“是我,你怎么会有我的电话?”

对方笑了笑:“你回来这么久了,都不联系老战友,是不是太不够意思了?正好,我有些事想跟你聊聊,今晚有空吗?”

林川看了周昊一眼,然后对电话那头说道:“好啊,你定个地方吧。”

挂断电话后,周昊问道:“张武?他找您干什么?”

林川面色严肃:“不知道,他说有事要谈。这倒是个了解情况的好机会。”

“局长,您一个人去太危险了。”周昊担忧地说道。

林川笑了笑:“放心,我又不是去抓人,只是和老战友叙叙旧。”

当晚,林川按约定来到了一家高档餐厅的包厢。张武已经等在那里,见林川进来,站起身热情地迎上去。

“林局长,真是好久不见了。”张武握住林川的手,热情地说道。

林川笑着回应:“是啊,没想到你现在是河西区市场监管局的科长了。”

两人坐下后,张武主动倒了两杯酒:“来,先干一杯,庆祝我们的重逢。”

林川举起酒杯,轻轻抿了一口,然后放下杯子:“张武,直接说吧,找我什么事?”

张武脸上的笑容收敛了一些:“林川,还是这么直接。好吧,我也不绕弯子了。我听说你们烟草局最近在调查河西区的烟草市场?”

林川面不改色:“是有这么回事,有什么问题吗?”

张武的语气变得有些暧昧:“林局长,我知道你是个正直的人,做事情讲原则。但是,在地方上工作,有些事情不能太死板,要懂得变通。”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林川皱了皱眉。

张武压低声音:“河西区的烟草市场,有些特殊情况,不是你们烟草局单方面能够处理的。如果你硬要追查下去,可能会得罪一些人,对你的工作不利。”

林川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张武,你是在威胁我吗?”

张武连忙摆手:“不,不,我这是在提醒你,帮你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们是老战友,我不希望看到你刚来就陷入困境。”

林川冷笑一声:“谢谢你的好意,但是,我们烟草局有责任维护烟草市场的秩序,打击假烟销售。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张武的脸色沉了下来:“林川,你还是这么固执。我给你提个建议,河西区的事,你最好别管太深,否则,后果自负。”

林川站起身来:“谢谢你的'忠告',我会认真考虑的。”

离开餐厅后,林川马上给周昊打了电话,将与张武的谈话内容告诉了他。

“果然如此,张武是在替假烟网络打掩护。”周昊听完后说道。

林川点点头:“不仅如此,他还透露出,假烟背后有更大的势力。我们需要加快调查进度,尽快找到决定性证据。”

接下来的日子里,林川和周昊加紧了对河西区假烟网络的调查。周昊派出的人员发现,假烟的主要仓库位于河西区的一个废弃工厂内,由一个名叫黄强的人负责管理。

“黄强是张武的表弟,这个线索很重要。”周昊向林川汇报道。

随着调查深入,林川和周昊获取了决定性证据,证实张武和黄强涉嫌假烟网络。在省烟草专卖局和市纪委的支持下,他们成功捣毁了这个由张武主导的假烟团伙。面对昔日战友,林川感到痛心却坚定。

案件结束后,周昊升任烟草局副局长,林川在局里的威信也越来越高。某天,林川收到一封来自监狱的信,是张武写来的忏悔信。

“当年在部队,你曾教导我:'军人的职责,不仅在战场,更在于守护民众的利益。'我辜负了你的教诲。”

林川将信放入抽屉,看向窗外,心中感慨万千。从烟草局到部队再到假烟案,命运的轮回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来源:渝鲜生大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