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北山区这个民乐队不一般,十年坚守奏乡音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6 16:59 1

摘要:天还未亮透,蕲春县张塝镇文化站的小院已飘出悠扬乐声。扬琴清脆、二胡婉转、琵琶灵动,一曲晨间交响唤醒了鄂皖交界的边贸小镇。这里是蕲北枫林民乐队的排练现场,36位民间艺术家正为下乡惠民演出紧锣密鼓地准备着。这支扎根乡野的乐队,用十年时光,将“自娱自乐”的初心,谱写

清晨的乐章:当民乐遇见晨曦

天还未亮透,蕲春县张塝镇文化站的小院已飘出悠扬乐声。扬琴清脆、二胡婉转、琵琶灵动,一曲晨间交响唤醒了鄂皖交界的边贸小镇。这里是蕲北枫林民乐队的排练现场,36位民间艺术家正为下乡惠民演出紧锣密鼓地准备着。这支扎根乡野的乐队,用十年时光,将“自娱自乐”的初心,谱写成乡村振兴的动人乐章。

从7人到36人:十年坚守,破茧成蝶

2014年,镇文化站站长胡有德联合6位文艺爱好者,在田间地头拉起了一支“草台班子”。没有乐器,他们自掏腰包;没有场地,便在文化站门前的小院排练。十年间,这支队伍从7人扩展至36人,乐器从零增至42件,设备价值超31万元,更荣获省“百佳社会文艺团队”等多项荣誉。

“我们像一家人,下地能扛锄头,上台能抱乐器!”75岁的队长何仕文笑道。成员多是六七十岁的农民,也有退休教师、企业职工。他们每周雷打不动排练两次,从田间地头到专业舞台,累计义务演出超500场,志愿服务3万小时。73岁的二胡手张大爷感慨:“乡亲们的掌声,比啥都金贵!”

传统+创新:民乐也能“潮”起来

枫林民乐队从未停止探索。他们改编黄梅戏经典《天仙配》《女驸马》,将鄂东鼓书、戏曲元素融入民乐,创作出《山乡新韵》等新作;联合镇中学开设“民乐课堂”,让青少年感受非遗魅力;抖音直播单场点赞破5万,线上粉丝超1万,刮起“民乐热”旋风。

“既要守住老调子,也要唱出新故事!”队长何仕文说。乐队推行“师徒制”,老艺人免费带徒,已培养20余名年轻学员。29岁的琵琶手小何便是“新鲜血液”之一:“以前觉得民乐土,现在发现它又酷又有魂!”

舞台无界:从山村到外省的“文艺长征”

他们的舞台从不设限:安徽宿松民俗节、湖南韶山红色景区、乡镇惠民演出……一曲《茉莉花》让外省观众惊叹,一首《南泥湾》勾起三代人的回忆。今年3月,乐队在张塆社区广场献上13个节目,器乐合奏《金蛇狂舞》、民俗舞《艾蒲扇》赢得满堂喝彩。

“只要群众需要,我们随叫随到!”乐队将政策宣传融入表演,自编湖北大鼓《森林防火要记牢》、快板《医保惠民好处多》,让村民在笑声中学知识、树新风。

文化惠民:把民乐“种”进乡亲心里

“我们的任务,是让民乐扎根乡土。”创始人胡有德说。这支队伍不仅是文艺团队,更是“移动宣传站”。他们用黄梅戏唱响移风易俗,用器乐合奏传递党的政策,走村入户演出超百场,让文化惠民真正“接地气”。

十年坚守,初心不改。蕲北枫林民乐队用行动证明:乡村振兴,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正如胡有德所言:“我们奏响的不只是音乐,更是一个时代的文化自信!”(通讯员 洪维 洪升 缪勇强)

来源:白论从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