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摩斯IPO》发现,优迅股份过度依赖传统光通信市场,八成以上收入来自光通信收发合一芯片,且目前以10Gbps及以下速率产品为主。而代表行业发展前沿的25Gbps及以上高端产品收入规模极低,2025年上半年仅167万元。
9月19日,厦门优迅芯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优迅股份)将在上交所科创板迎来上会大考。公司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优迅股份拟募集资金总额为8.89亿元。
《摩斯IPO》发现,优迅股份过度依赖传统光通信市场,八成以上收入来自光通信收发合一芯片,且目前以10Gbps及以下速率产品为主。而代表行业发展前沿的25Gbps及以上高端产品收入规模极低,2025年上半年仅167万元。
此外,公司10Gbps及以下速率产品的毛利率逐年下滑,同时面临上有晶圆采购单价上涨的成本压力,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产品降价,挤压盈利空间。
最后,25Gbps及以上速率的高端产品是行业未来方向,但需经历长期客户认证、生态建设过程,短期难贡献显著收入,有待市场考验。
01 收入结构单一,毛利率下行压力大
优迅股份专注于光通信前端收发电芯片的研发、设计与销售,采用典型的Fabless经营模式。公司自身不具备晶圆制造和封装测试产能,而是专注于芯片的研发与设计环节。设计完成后,公司向晶圆代工厂采购晶圆,再交由封测厂完成封装与测试,最终形成产品。
在财务表现方面,报告期内(2022年至2024年),优迅股份营业收入分别为3.39亿元、3.13亿元和4.11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8139.84万元、7208.35万元和7786.64万元。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激光驱动器芯片(LDD)、跨阻放大器芯片(TIA)、限幅放大器芯片(LA)及光通信收发合一芯片等。其中,光通信收发合一芯片是核心收入来源,近几年收入占比均超过80%。不过,2023年该类产品收入较上年下降2003.72万元。
虽然优迅股份产品覆盖接收、发射、时钟数据恢复等,但核心仍集中在光通信前端。过度依赖单一市场,可能导致优迅股份抗风险能力较弱。相比竞争对手(如Semtech、MaxLinear等产品线更广的公司),其多元化布局略显不足。
从产品结构看,公司目前仍以10Gbps及以下速率产品为主,而25Gbps及以上速率产品尚处于逐步渗透和拓展阶段。
受半导体行业周期波动影响,2022年前三季度芯片供应紧张,部分产品售价偏高;自2022年第四季度起,供应趋于缓解,叠加市场进入收缩阶段及价格竞争加剧,2023年相关产品的平均售价出现下降。
与此同时,上游晶圆价格上涨及美元汇率波动带来成本压力,优迅股份毛利率呈持续下滑趋势。2022年至2024年各期期末,公司毛利率分别为55.26%、49.14%和46.75%,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降至43.48%。
光通信芯片设计是技术和资本高度密集的领域,尤其是高速产品,研发周期长、投入大,短期内对盈利能力存在一定挤压。同时,行业竞争激烈,产品价格普遍面临下行压力,而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上游环节的成本波动也直接影响公司盈利空间。报告期内,公司采购主要原材料晶圆的单价由2022年的6815.70元/片上涨至2024年的9555.07元/片。
另一方面,报告期内,优迅股份多个产品销售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受不同产品类别下具体型号构成变化、市场竞争等因素影响,公司产品光通信收发合一芯片、跨阻放大器芯片(TIA)、限幅放大器芯片(LA)、激光驱动器芯片(LDD)平均销售单价略有降低,分别由2022年的2.66元/颗、1.01元/颗、1.27元/颗、3.73元/颗降至2024年的2.49元/颗、0.61元/颗、1.16元/颗、2.95元/颗。
监管重点关注其产品单价和毛利率持续下滑情况,以及相关风险是否充分披露。事实上,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优迅股份可能被迫以价换量,盈利能力承压。虽有FTTR、车载等新场景,但能否带来足够大的增量以抵消传统市场的利润侵蚀,仍是未知数。
监管要求其论证“是否面临业绩下滑风险”。如果高速产品不能快速放量并提升毛利率,而传统业务继续“内卷”降价,同时研发投入持续加大,盈利能力可能进一步被侵蚀,成长性故事将难以兑现。
02 高端产品收入规模极低,有待市场验证
优迅股份超80%收入来源于电信侧,其中绝大部分又由10G及以下速率产品贡献。
根据ICC数据,25Gbps及以上速率的光通信市场,市场份额基本为国外厂商所占据,而中国厂商市场占有率约为7%。
从产业化进程看,25Gbps及以上速率电芯片的技术门槛更高,需突破高带宽设计、信号完整性、功耗控制等核心技术瓶颈,从初始设计、验证、工艺平台选择与适配,到完成严格的可靠性测试,整个研发周期通常需要2至4年的时间。
电信侧光通信电芯片市场增速相对平稳。根据ICC数据,2024年,全球电信侧光通信电芯片市场规模为18.5亿美元;预计到2029年底,全球电信侧光通信电芯片市场规模将达到37亿美元(266.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4.97%。
然而根据ICC数据,2024年度,优迅股份在10Gbps及以下速率产品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位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二,进一步渗透和提价空间有限。
而被寄予厚望的25Gbps及以上速率产品,尽管优迅股份在这块技术有所突破,但优迅股份来自于这部分收入的规模极小,2025年1-6月仅167万元,占同期总收入比例极低。
这暴露出公司业务转型缓慢,毛利率较高的产品规模增长不及时的核心问题。监管反复追问其25Gbps及以上速率产品规模小的原因及增长依据,正是对此风险的担忧。
25Gbps及以上速率产品市场空间巨大,增速20%多,是未来发展方向。但全球93%份额被Macom、Semtech等国际巨头把持。优迅股份虽在“国产替代”叙事下被看好,但当前实际市场份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中国厂商总计仅占7%)。
根据ICC数据,2024年优迅股份在10Gbps及以下速率光通信电芯片市场的占有率位居中国第一、全球第二,主要竞争对手包括Macom、Semtech、亿芯源、嘉纳海威等。但在25Gbps及以上速率领域,中国厂商整体自给率极低,下游厂商对境外产品依赖度高。按收入统计,2024年中国厂商在该细分市场的全球占有率仅为7%。
从“技术突破”到“规模收入”之间有巨大鸿沟,这需要经历漫长的客户认证(18-24个月)、成本控制、生态建设过程。监管质疑其增长的可实现性,本质是质疑其能否真正从巨头口中夺取实质性份额。
优迅股份在问询回复函中,精心对比了其25G/100G产品多项参数优于或持平国际竞品,试图证明技术竞争力。然而,芯片竞争力不止于纸面参数,更在于与上下游生态的深度融合、长期可靠性验证以及品牌信任。国际巨头拥有多年的生态壁垒和客户黏性,这是优迅股份作为追赶者难以短期逾越的。
作者 | 摩斯姐
来源 | 摩斯IPO(MorseIPO)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