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庆祝第41个教师节,展现我市教师“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 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生动实践,近日,市教育局组织开展“好教师讲好故事”活动,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社会风尚,展示我市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成效。
为庆祝第41个教师节,展现我市教师“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 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生动实践,近日,市教育局组织开展“好教师讲好故事”活动,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社会风尚,展示我市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成效。
郭晓明,大连市旅顺口区第二高级中学教师,曾获评旅顺口区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大学时郭晓明所写的获奖征文《西府海棠》,是她教育初心的最初表达。她正如那坚韧而绚烂的海棠,在教师岗位的岁月洗礼中,书写着一位普通教师不平凡的育人篇章。二十年如一日,深耕教学一线,勇担育人重任。她是学生信任的“知心人”,是家长信赖的“守护者”,是同事敬佩的“多面手”,曾荣获“十四五”大连市生物骨干教师、旅顺口区优秀教师等称号,其创立的“心理育人实践”更成为了区域典范。
1
向下扎根:在“冻土”中汲取力量的生物教师
教育之路并非坦途,郭老师初登讲台,因教学脱离学生实际、板书缺乏思路、经常性自问自答而备受质疑。然而,她没有退缩,而是如寒冬中的海棠,在“冻土”中咬牙扎根,从每一次失败中汲取力量。
走过最初的阵痛,她开启了逆袭之旅。深夜灯下,她反复揣摩优秀教案,汲取精华;怀揣笔记本,她四处听课,博采众家之长;备课桌前,她坚持独创的“四遍备课法”,力求课堂教学行云流水,丝丝入扣;每一次承担公开课,她都将其视作磨砺的机遇,教案推倒重来数遍,试讲反复打磨,精益求精。汗水浇灌,终见成效。她的教学逐渐褪去青涩,形成了“紧贴学情、恰当引导、以动提能、点燃兴趣”的鲜明特色。
历经多轮高三教学的磨砺积累,她的课程教授日臻成熟。2018年《拒绝毒品,慎用心理药物》一课,便是其教学理念的生动实践。她以“上瘾”这一核心社会问题为情境,巧妙组织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构建“可卡因上瘾”的生物学概念模型,并引导学生迁移应用模型,去分析解决新的成瘾问题,学生展示、质疑、辩论贯穿课堂始终,学生们思维活跃、参与度高。课程恰逢6月26日国际禁毒日,她敏锐捕捉教育契机,组织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绘制图文并茂的手抄报在校园广泛宣传,并策划组织了全校师生禁毒签名承诺的活动。这节课最终荣获省级二等奖,而这场源于课堂、延伸至校园、服务社会现实的禁毒宣传实践,更赢得了全校师生的一致赞誉,生动诠释了学科育人的深刻内涵。二十年的潜心沉淀,让她对教学真谛的领悟愈发通透。2025年5月,《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一课,她再次大胆创新,采用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体重管理”作为核心现实情境,以项目式学习展开教学。学生们化身“健康管理师”,在真实任务驱动下探究糖类脂质的奥秘。其具有前瞻性的创新设计和显著的课堂实效,赢得了前来听课评审的大连市生物教研员的高度赞誉。如今,郭老师精心栽培的教学之树在向下扎根中愈发枝繁叶茂,硕果盈枝。
2
向上生长:在风雨中守护蓓蕾的班主任
接下了班主任这副重担,她逐渐深深地爱上了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晨光熹微中,她已踏入教室;星斗满天时,她仍在办公室伏案工作。书柜里厚厚的8本班主任工作笔记,记录着班级管理的琐碎日常、学生成长的细微轨迹以及她敏锐的教育观察与思考。
班上曾有一位男生,因原生家庭创伤(母亲离家、父亲再婚,与奶奶相依为命)而深陷厌学泥潭,一度在家闭门绝食。电话、短信沟通未果,情况危急,郭老师心急如焚,立即上门家访。她的执着与关爱深深打动了这位学生,帮助他重返校园。为了保护孩子敏感脆弱的自尊心,她避免刻意的说教,在课堂上创造机会自然提问,赋予他力所能及的班级管理职责,并敏锐捕捉他的语文天赋和闪光点,在班内给予及时、真诚的表扬,帮助他重建自信。同时,她与年迈的奶奶保持密切沟通,反馈孩子的点滴进步,指导她如何更好地开展家庭教育,家校协同形成合力。男孩脸上的阴霾逐渐被阳光驱散,笑容多了起来,开始主动承担值日等班级任务,身边也渐渐有了知心的朋友。他重新认识到了自我的价值与生活的意义,厌学的阴霾终于被彻底驱散,生命之花开始重新孕育绽放的希望。郭老师坚信:班主任如主干,学生如枝条,家校同心浇灌,方能静待蓓蕾绽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班主任工作的“风雨”洗礼,不仅没有让她疲惫退缩,反而让她如树木般的育人“主干”愈加虬劲茁壮、韧性十足,也让她对“用生命影响生命”的教育真谛有了刻骨铭心的体悟。
郭老师所带的班级,洋溢着团结友爱、积极向上、温暖如春的氛围。教室墙壁上贴满的各类奖状,是集体智慧与汗水凝结的勋章,无声诉说着共同的奋斗历程。曾经在课堂上扰乱秩序、让科任老师头疼的男生,在她的慧眼识才和巧妙引导下,男孩被委任为“批考助理”,他的责任感油然而生,奇迹般地实现了成绩与纪律的双提升;因班级足球赛失利而发生激烈冲突、剑拔弩张的学生,在被她充分肯定其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后,学会了理性沟通、妥善解决问题;自习课上曾经的“捣蛋鬼”,被引导认识到自身行为对他人造成的困扰后,幡然醒悟、发奋图强,最终变成“自律之星”;一位长期受神经性头痛困扰、内向寡言的女生,在郭老师创设的安全空间里,终于卸下心防,泪流满面地倾诉积压已久的心事;神奇的是,倾诉后困扰她许久的头痛竟得到了明显缓解……郭老师用真心、耐心和匠心守护的“海棠园”,终于迎来了满园芬芳,结出了累累育人硕果。
当教师节来临,办公桌上堆满了感恩卡片,上面写满了学生们的真挚话语;当学生金榜题名时,家长专程赶到学校,向她深深鞠躬,道不尽心中的感激;当曾经的学生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部攻读研究生,给她发来长长的信息,深情回忆并感谢她当年对自己人生方向的指引;当毕业前的最后一课,全班学生眼含热泪,郑重地递上一张写满签名和祝福的“请假条”……每一次回忆这些平凡却又无比珍贵的瞬间,都让她仿佛再次清晰地听到了生命拔节、海棠花开的簌簌声响,那声音纯净而有力,是对她所有艰辛付出的至高褒奖。
3
向美绽放:播撒心育甘霖的心理老师
心育理念如春风化雨,全方位、多角度地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她倾力将所带班级打造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心育”示范班。2018年母亲节,她精心策划的“感恩的心”主题班会情真意切、感动全场,被市级媒体报道,在校内引起强烈反响,被众多班级邀请授课,惠及了更多学生的心灵成长。郭老师立足学校实际,首创了别开生面的“心理拓展运动会”。她匠心独运地设计了多个团体挑战项目,师生参与热情高涨,并在全区中小学进行推广,举办第二届时,全区各中小学心理专干齐聚现场观摩。迄今,心理拓展运动会已成功举办四届,活动内涵不断丰富,形式持续优化,已成为学校最具影响力的德育心育品牌活动之一,多次荣获区级优秀活动案例嘉奖。2019年指导学生创作校园心理剧,原创剧本获大连市二等奖。排演过程化成疗愈契机:女主角因剧情触及自身母女矛盾而拒演,郭老师促成母女二人深度沟通、解除芥蒂、相拥而泣,最终演出感动全场。郭老师还创新设计“校园心理剧展演+亲子讲座”复合模式,连演3场,近千人观看,学生、家长反响热烈,深受启发。以此为基础,她带领“明心社”心理社团乘势而上,于2024年5月成功策划并举办了学校首届校园心理剧大赛,5部聚焦学业压力、同伴关系、自我认同、家庭期待等学生真实成长痛点的原创剧目精彩上演,引发了师生的强烈共鸣。
二十年前,她在《西府海棠》一文的结尾写下:“只论耕耘,莫问收获。”这朴素的话语,是她投身教育事业的初心灯塔。回望来时路,当心中崇高的教育理想,穿越时光隧道,最终照进现实,她深情告白:耕耘的历程本身,就是最丰厚的馈赠!那一树树如霞似火的海棠红,正是时代赋予教育者最璀璨的勋章,更是教育初心最动人的回响!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