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少年夫妻老来伴,携手相看两不厌”这是古人对于婚后夫妻感情完美的评价,意思就是说,自俩人结婚做夫妻、互相关心照顾、携手到老彼此都不厌烦。听起来好像是很幸福很完美的一句话,事实上,却很少人能做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少年夫妻老来伴,携手相看两不厌”这是古人对于婚后夫妻感情完美的评价,意思就是说,自俩人结婚做夫妻、互相关心照顾、携手到老彼此都不厌烦。听起来好像是很幸福很完美的一句话,事实上,却很少人能做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就现在而言,少年就是指8岁以上、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这个年龄也根本不符合现在的结婚年龄。可事实上,在古代却多是这个年龄段结婚。
比如、清朝的康熙皇帝据野史记载,13岁就当了父亲了。据不同记载,唐朝时期法定婚龄就是男15岁、女13岁,由此可见,按照古代结婚年龄古人说“少年夫妻”也是有道理的。
按照古代“少年夫妻”的说法,十多岁就结婚成家,直至到老相伴,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真的俩人没有矛盾地“携手相看两不厌”,那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俩个人的性格爱好等等不可能会完全一致,既需要互相的理解与尊重,又需要相互的忍让与包容。
在古代,也许很多人都能做到,因为在以前的封建社会男女地位不平等,首先约束了女性,女人嫁了人就只能跟着男人走,没有选择权。男人做的对是对,男人做的不对也是对,女人没有权力去厌烦男人,所以,在外表来看,古代的多数人都能做到“少年夫妻老来伴,携手相看两不厌”。
就现在而言,却不同了,现在男女社会地位家庭地位平等,各自为政的理念太强,能真正地做到“少年夫妻老来伴,携手相看两不厌”的人实在是太少了,多数是由最初各自不同观点的隐瞒去适应、迁就,发展到互相裸露本质的缺点后去容忍,才勉强做到“携手相看两不厌”。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就感觉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夫妻虽然性格不同,在包容谅解的基础上也在一起共同生活了三十多年,虽然做到了“少年夫妻老来伴”,但如果说“携手相看两不厌”却是假的。
随着长时间的在一起,各自不再隐瞒自己的缺点,你挑我毛病、我寻你缺点,甚至因为鸡毛蒜皮的一些小事还要拌嘴,当然,我也知道我是个不够格的男人,心胸还是太少,如果我一点不去计较,能够把她的缺点当优点,充当一个怕老婆的人,也许在外人眼中也就成了“携手相看两不厌”的一对幸福伴侣,可我自己知道自己没做到,而且也有难度。
个人认为,人生短短百年。俩人既然结合了,就要以尊重体谅为基础,互相包容对方,休逞口舌之快。纵然不能避免一时的口舌之争,也不能念念不忘、斤斤计较,吵吵闹闹是一天,平平和和也是一天,俩人在一起终要互相搀扶走完今生这段路,何必摔摔打打磕磕绊绊度余生呢?
要想真正地做到“少年夫妻老来伴,携手相看两不厌”就要从心里改变自己,常言道“事在人为”,我坚信只要自己真心的付出,多为对方着想,谅解对方尊重对方,有事共同商量,也就能够做到“携手相看两不厌”。最后祝愿所有人都能成为“少年夫妻老来伴”,都能“携手相看两不厌”的走过完美的一生!
来源:刘哥文化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