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逆袭的学生太多,真动手的却没几个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15 23:51 2

摘要:我不太喜欢听人讲“逆袭”这个词。像电视剧,主角光环一开,吊车尾考上清华,前桌倒追、老师热泪盈眶、爸妈朋友圈发疯转发,像极了打游戏开了外挂——除了你。

我不太喜欢听人讲“逆袭”这个词。像电视剧,主角光环一开,吊车尾考上清华,前桌倒追、老师热泪盈眶、爸妈朋友圈发疯转发,像极了打游戏开了外挂——除了你。

说句不好听的,真要是初一初二天天打王者、段考从没上过80分,现在突然说“我要逆袭”,多少有点像胖虎突然宣称要竞选学生会主席,连大雄都不带信的。

但偏偏这个阶段,信了的人还不少。

毕竟,谁不幻想自己能一夜之间开窍,熬夜通宵搞学习,突然就考个第一,惊艳四座?结果是,逆袭没看到,黑眼圈倒是先上线了。

我就吃过这亏。

初二那年,我的数学拿了个56,老师批完卷子语重心长:“你不是学不明白,而是没想明白。”我当时差点站起来鼓掌——原来不是我不行,是我想得太少。

后来事实证明,是我也不行,想得再多也没用,卷子写不对,想得再精彩也白搭。

不过老实说,那阵子也真是痛苦。

明明很努力,但卷子还是惨,心里泛酸,眼圈发黑,有种“我命由天不由我”的怨气。那会儿我就下了狠心,干脆不搞励志那一套了,换个玩法,不感动自己,只卷死自己。

现在回头看,初三其实没啥玄学。

你要是真的敢在最后这7个月里干点脏活累活,不光能从“差等生”改成“稳定中游”,甚至还能搏一搏进重点高中。

当然,前提是你不怕丢面子,不怕累,不怕被卷,不怕听实话。

谁说差生不能翻身?

也可以,只不过是翻得比别人晚点、费劲点、难看点、掉几层皮罢了。

学习差,不一定是没找对方法,可能就是没开始干。方法不过是拖延的遮羞布,越讲究技巧,越容易原地画圈。

初三不需要什么精致的计划表,最需要的是粗暴的执行力。

所谓“把错题整理好再刷一遍”听起来人模狗样,结果一周整理半小时,摸鱼八小时;不如直接打开试卷猛怼十套,看错到哪算哪儿,起码有个姿态。

我当年数学是跪着学起来的。初三刚开学,卷子几乎交白卷,后来发现自己的错题比别人全题还多,于是干脆挑最难的那几类题集中攻破,一天一道,看不懂就抄,抄完再硬背,背完去套。

三个月后,数学直接冲进年级前五。

就像我哥打麻将一样,从来不靠胡牌,全靠别人放炮。

有一次我妈劝我别太辛苦,说“别给自己太大压力,慢慢来”。我感动得热泪盈眶,立马关了书本打开王者荣耀。

结果当天晚自习被班主任当众点名:“有些同学最近学习倒数第一,还天天游戏王者,我看你这是打算中考去当主播?”

我怒了:“老师,您这太小看人,我都计划好了,先去当主播积累流量,再反向带货学习资料,出一本《我如何从倒数第一变身网红学霸》。”

老师笑了:“你变身倒是挺快,下一步是不是准备拍《差生逆袭指南》?”

后来我真写了一篇作文,题目就叫《差生的自我修养》,语文提了15分。我想,可能就是老师没料到,我真的能把段子写进考卷。

学校组织家长会,我妈听完后回来跟我说:“老师说你最近进步了不少。”我欣喜若狂,心想努力终于被看见了。

她又补了一句:“老师说,你之前太差,现在能进步,也说明主要是底子太薄。”

我当场石化,差点把手里的英语单词书吞下去。

为了让她闭嘴,我一个月背了四本单词书、八张语法表,还强行逼自己听了十集BBC英文原版新闻,虽然一句都听不懂,但背完那句“Britain’s economy will shrink faster than expected”,我仿佛听到了自己,中考前夜的命运预言。

人没法选择自己的擅长,但可以选择不自暴自弃。

语文不好可以靠背,英语差可以靠听,数学懵懂可以靠练,真要说学不进去,那可能是你心里从没打算学进去。

很多人说“我就是理科脑子不行”,拜托,理科又不是玄学,不需要你悟道,只需要你别犯二。比如数学题不会做,很多时候不是你不聪明,是你根本没复习公式。

我有个同桌,历史背不进去,天天吼“我天生不记得朝代,背了也白背”。我说那你背歌词那么溜,陈奕迅的《十年》你怎么一字不差?

他说:“歌词有感情,历史没感情。”我说:“你看清楚点,《十年》那歌词里的女主角比慈禧还冷血。”

后来我俩一起做笔记,他负责把历史内容改成歌词,我负责点评押韵。结果期末考试他历史上了90,我问他咋回事。他冷笑一声:“我背的是《乾隆情歌》、《辛亥恋曲》和《改革开放Remix》。”

班上有个学霸从不偏科,后来我问他语文怎么学的。

他说:“我每天写200字日记,坚持两年。”我一听也开始写日记,但写了三天就不写了,太痛苦。不是没内容,而是写出来太丢人:

“今天上课听了一半,另一半在发呆;下午翻了一页历史书,困得像在看仙侠小说。”

后来我决定写“虚构日记”:内容全编,比如“今天模拟考考了全班第二”,幻想自己被同桌暗恋。

神奇的是,写着写着语文分数真的提高了。

可能是阅卷老师终于看到一篇“非流水账”的作文,感动得加了两分。

有一种学生错题集是艺术品,写得工整、排版华丽、颜色分明,宛如彩页特辑。就是不用。

而正确的错题集是战场,划痕密布、笔记凌乱、旁边写着“我咋这么傻”“必考会出”“下次必对”,像是跟自己吵了一架。

我曾经拿自己的错题集拍照发给朋友,被误会是心理医生的临床手稿。毕竟上面写满了“我为啥又错了?”、“是不是脑子坏了?”、“打自己一拳清醒点”。

有次我整理物理错题,发现其中一题已经错了三次,连字体都熟悉。我怒了,在题目上写下“再错就是猪”。

期末考试又遇到原题,结果我一激动,真的又错了。

回家后我翻开错题本,看到那句“再错就是猪”,默默给自己画了个猪头,还写了一句:“接受事实,是智者。”

班主任曾提倡大家用艾宾浩斯记忆法。我当真了,专门买了记忆周期表,按时间反复复习,结果发现……根本记不住。不是方法不科学,是我上课没听,课后再复习就是复读。

后来我干脆改成“人狠话不多”模式:错过一次的题,一天做五遍,一周做十遍,直到我做题做到梦里都在喊“洛伦兹力”。

有一次深夜梦话说出“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我爸吓醒了,以为我通电了。

所以,想逆袭的学生太多,真动手的却没几个。

想靠“希望”翻盘?得先问问你自己,这个希望,到底是努力的火苗,还是拖延的借口。

从初三开始,真正能改变命运的,不是那些喊口号喊得响的学生,而是愿意咬牙坚持、看着进步慢也不放弃的怪胎。你不需要惊艳所有人,你只需要悄悄强大,然后惊动自己。

七个月,够了。不是时间不够,是你不够狠。

不感动自己,不等待奇迹,不和天赋比命,初三的你,拿命去卷一场,最差也能在泥潭里站起来喘口气。

忍住寂寞,干点狠活,等你回头看,会发现最难熬的日子,也撑起了最硬气的自己。

来源:教育思享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