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1日,码头镇遭遇极端大风、暴雨、冰雹天气,短时间狂风暴雨肆虐,全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受灾人口约5920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生产和百姓生活。面对极端天气考验,码头镇迅速反应、积极作为,第一时间组织党员干部迅速开展抢险处置和受灾排查工作,全力保障辖区人民
4月11日,码头镇遭遇极端大风、暴雨、冰雹天气,短时间狂风暴雨肆虐,全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受灾人口约5920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生产和百姓生活。面对极端天气考验,码头镇迅速反应、积极作为,第一时间组织党员干部迅速开展抢险处置和受灾排查工作,全力保障辖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开展“敲门行动”,应急响应及时有效
“4月11日,瑞昌市将迎来大风、暴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袭击,局地最大降水量预计超100毫米,阵风达8-10级……”4月11日一早,我市发布极端天气预警。傍晚,暴雨冰雹俱下。
码头镇北倚长江,是工业重镇,应急防范工作须臾不可松懈。
“余总,厂区现在情况怎么样?有事及时和我们说,干部正在去你厂区的路上”“主次干道被风刮倒的树枝和下水道要及时清理掉”“黄叔,你家情况我已经了解了,你先别急,我们正在上报定损情况……”
灾情就是命令,等不及慢不得。4月11日晚,码头镇党委、政府迅速集结300余名镇村干部、党员志愿者,深入园区、企业、社区开展“敲门行动”,对受灾园区企业、房屋安全隐患展开地毯式排查。深入53家园区企业对受损情况进行登记上报;镇村干部连夜将50名危险区域群众安全疏散转移;出动码头镇综合行政执法队,清理50余棵倾倒树木、15个破损屋顶,疏通8个下水管道等,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积极与电力、通信部门协同合作,全力开展线路抢修工作,确保当晚全镇正常供电和通讯。
开通“绿色通道”,善后处置全速全力
受暴雨影响,码头镇三源村种粮大户赵小明不久前栽插的460多亩早稻被积水淹没。由于暴雨来得过于迅猛,农田排水系统不堪重负,嫩绿的秧苗漂浮在水面。4月12日,码头镇组织干部及时帮助清沟排水,减轻内涝影响,对于已经冲毁的农作物及时帮助补种,并提醒他做好田间管理。
受极端天气影响, 码头镇农作物总受灾面积约4300亩,其中,油菜花生等油料作物受灾面积约3000亩,水稻小麦粮食作物受灾面积约800亩,蔬菜大棚及露天菜地受灾面积约500亩。灾情发生后,党员干部第一时间前往田间地头,全力帮助农户开展生产自救,力求将灾害损失降至最低。
面对极端天气,4月12日,码头镇全体镇村干部取消休假,成立四个工作组,投入减灾救灾的善后处置工作中。成立农房定损组,主动联系农房保险机构,开通快速理赔“绿色通道”。组建5支查勘定损专班,分赴各个村组核查房屋受损状况,让受灾群众能够尽快获取赔偿加固房屋。成立农作物抢救组,联系农业技术人员为受灾农户提供一对一专业指导,帮助农户最大程度降低农业经济损失。成立隐患排查组,深入各村组对受灾区域可能存在的次生灾害隐患进行拉网式排查,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成立安全隐患消除组,针对道路上的障碍物、高空摇摇欲坠的广告牌等排查出来的安全隐患,调用专业设备和人员,及时消除安全风险,确保群众出行安全和生活秩序稳定。
开启科学预防,宣传引导有力有效
“此次过程大风有一定的极端性,请大家密切关注当地气象部门最新发布的预报、预警信息,尽量避免在风力较大强对流活跃时段外出……”4月11日,码头镇广播、微信群等各大平台,持续滚动发布安全提示和科学有效的灾害应对信息。
应对综合减灾工作,码头镇有“妙招”。近年来,码头镇成立综合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镇政府各部门、各职能部门、各村(居)分工负责、紧密配合、具体督查的管理模式,实现了从机关到农村、从部门到企业、从企业到生产经营者的“横到边,纵到底”的“三线三级”责任监管体系,实现监督管理的良好态势。配备镇、村专职灾害信息员,实行镇、村、组、监测员四级联动,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防治工作。人防技防物防相结合,建有视播一体监测系统,实现对重点防洪工程和防汛现场的实时监测和信息传输。
经初步统计,码头镇此次短时极端天气,农作物总受灾面积约4300亩,705间房屋在灾害中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情况,53家企业不同程度受损,镇域经济损失约2536万元。经过多方努力,目前,码头镇已平稳度过本次极端天气,善后工作正有序有力推进。
接下来,码头镇将继续完善应急预案,提升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为人民群众筑牢安全屏障。
来源:九江瑞昌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