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金价持续上扬的当下,黄金投资宛如一块散发着诱人光泽的磁石,牢牢吸引住众多年轻人的目光,成为他们眼中炙手可热的 “香饽饽”。社交平台上,有关黄金投资的讨论热度居高不下,如火如荼。与此同时,一种借助信用卡、花呗、消费贷等金融工具进行 “炒黄金” 的投资方式,正如
在金价持续上扬的当下,黄金投资宛如一块散发着诱人光泽的磁石,牢牢吸引住众多年轻人的目光,成为他们眼中炙手可热的 “香饽饽”。社交平台上,有关黄金投资的讨论热度居高不下,如火如荼。与此同时,一种借助信用卡、花呗、消费贷等金融工具进行 “炒黄金” 的投资方式,正如同暗夜中的星火,悄然燃起且风头日盛。然而,在这种看似便捷高效、能够迅速开启财富大门的投资方式背后,实则隐匿着诸多不容小觑的风险,涵盖财务风险、信用风险,甚至可能触及法律红线。
多家银行及金融机构明确表示,信用卡和消费贷款主要用于消费,而非投资。利用这些金融工具进行黄金投资,不仅违反了相关使用规定,还可能被银行视为违规行为,进而影响个人信用记录。一旦资金链断裂,无法按时还款,投资者将面临信用评级下调、贷款额度受限乃至法律诉讼等一系列严重后果。
“前段时间,我眼见黄金价格一路飙升,网络上众多博主纷纷发布攻略,信誓旦旦地预测金价还会持续上涨,还传授大家怎样进行‘短线套利’。当时金价达到 758 元 / 克,我一冲动,便用花呗买了 50 克黄金。谁能想到,后续金价起起落落,这过山车般的行情,实在让我有些招架不住。” 遵义的安女士满脸懊悔,最终删掉了手机里收藏的那些炒金攻略。
记者在深入采访过程中发现,安女士的经历并非个例。近些年来,全球经济形势充满不确定性,动荡不安。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黄金作为避险资产的地位愈发突出。从国际金价的走势来看,其价格不断攀升,屡屡创下新高。这不仅吸引了专业投资者的密切关注,众多普通民众也纷纷心动,跃跃欲试。而年轻人群体,作为数字金融领域的主力军,更是积极踊跃地投身到黄金投资的浪潮之中,满心期待着能够通过黄金投资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为自己的财富蓝图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此背景下,一种非传统的投资方式 —— 利用信用卡透支、花呗分期或者申请消费贷款等手段筹集资金购买黄金,悄然流行。
这些金融工具凭借低门槛、易获取的显著特点,宛如一把把便捷的钥匙,迅速成为年轻人进行 “炒金” 的得力武器。在各大社交平台上,不难看到不少年轻人熟练地分享着自己的 “炒金” 经验,从如何成功申请贷款,到怎样精准选择合适的黄金产品,每一个步骤都讲解得头头是道,操作起来也显得轻车熟路,仿佛已然是经验丰富的投资老手。 然而,这种看似巧妙、充满智慧的投资策略,实则暗藏玄机,危机四伏。
“年轻人通过信用卡、消费贷购买黄金并试图套现的行为,表面上看像是一场低风险的套利游戏,实际上却构建起一个错综复杂的风险网络,其中杠杆脆弱性、信用传导链断裂以及合规性黑洞相互交织,隐患重重。” 针对这一现象,贵州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黄江玉给出了极具价值的专业意见,并发出了严肃警示。
贵州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黄江玉
黄江玉首先提及了风险管理的 “不可能三角”。任何投资套利行为,都不可避免地需要在收益性、流动性和安全性这三个关键要素中做出艰难取舍。而借贷炒金这种方式,却妄图同时兼顾三者,这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违背金融基本规律的危险尝试,如同在悬崖边缘寻求平衡,稍有不慎便会坠入万丈深渊。自 2024 年以来,黄金价格步入高速上行通道,一路高歌猛进。国内金价也随之同步飙升,部分投资者短期内成功获利的案例在社交平台上广泛传播,这些看似诱人的 “财富神话”,极大地刺激了年轻人追涨的投资心理,让他们在冲动之下盲目跟风,陷入高风险的投资漩涡。
其次,是消费金融工具的便利性误导。“部分金店与银行开展合作,推出极具吸引力的‘满减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看似放大了投资套利的空间。然而,正是这些看似优惠的条件,让年轻人产生了错觉,误将信贷工具当作无需付出成本的神奇杠杆,从而忽视了背后隐藏的手续费、利息以及巨大的还款压力。”黄江玉说,当还款期限来临,他们才惊觉自己已陷入财务困境,难以自拔。
再次,黄避险需求与资产焦虑驱动。她表示,在当前股票、基金等传统投资品收益普遍低迷,表现不尽如人意的背景下,黄金的 “抗通胀” 属性被过度宣扬和神化。一些投资者在缺乏理性思考和深入研究的情况下,盲目地将黄金视为稳赚不赔的避险资产,甚至不惜采取抵押房产、申请大额消费贷等激进方式,加大投资筹码,试图在黄金市场中获取高额回报。这种过度依赖和盲目跟风的行为,不仅增加了个人投资风险,也给整个金融市场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年轻人借贷炒黄金所带来的风险,已经远远超出了个体行为的范畴,其影响广泛而深远,涉及金融稳定、社会信用体系以及法律合规性等多个重要层面的严峻挑战。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从强化监管力度、深化金融教育、优化市场机制等多个维度构建系统性的治理框架,以有效应对这一复杂问题。” 黄江玉教授强调。同时,她还建议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前,务必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工作,深入了解黄金市场的运作机制和内在规律。此外,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合理规划个人财务,确保投资行为不会对日常生活质量造成负面影响,始终坚守理性投资的底线。
她有三点提醒:
其一,黄金投资应回归理性。黄金本质上是一种适合长期配置的资产,投资者应以自有资金进行持有,将其作为资产稳健增值的一部分,而非将其当作短期投机获利的工具。年轻投资者在进行黄金投资时,必须充分考量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盲目跟风,随波逐流。任何投资行为都应当以合法合规为首要前提,那些妄图通过所谓 “套利捷径” 获取财富的行为,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法律风险,最终得不偿失。
其二,穿透式监控与动态风险定价。金融监管部门应强化对资金流向的穿透式管理,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完善的监管体系,精准追踪黄金交易的每一个环节和链路,坚决杜绝虚构消费场景进行套现的违法行为。对于黄金投资类消费贷,要根据市场变化和风险状况,设定动态的杠杆率阈值,从源头上抑制投资者非理性加杠杆的冲动行为。同时,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风险联防联控网络,建立专门的 “黄金异常交易预警平台”。该平台应整合银行信贷数据、金店交易记录以及社交平台舆情信息等多方面资源,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智能算法,精准识别高风险投资群体,并在风险萌芽阶段提前介入干预,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爆发和蔓延。
其三, 普及金融知识与风险教育。金融机构应积极联合媒体,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专题宣传教育活动,深入揭示借贷炒金过程中隐藏的 “手续费成本”“利率倒挂” 等各种隐性风险,让投资者充分认识到其中的潜在危害。可以在流动人口密集的区域,如商场、车站等地设立咨询点,安排专业人员为市民提供黄金投资风险模拟工具,通过直观的体验和讲解,帮助市民提升风险意识和识别能力。此外,要加强对社交平台的管理,要求平台对 “刷信用卡炒金攻略” 等容易误导投资者的内容进行限流处理,从传播源头减少不良信息的扩散。
同时,建立家庭、学校和金融机构三方联动的金融教育机制,金融机构可推行 “冷静期” 制度,即在黄金消费贷申请成功后,设置一段合理的犹豫期。在犹豫期内,通过短信、推送等方式,向申请人详细介绍风险案例和违约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数据,引导投资者理性决策,避免冲动投资。
专家表示,黄金投资固然充满诱惑,其潜在的收益可能让人憧憬不已,但在投资过程中,理性思维与风险意识同样不可或缺,甚至更为重要。年轻人在追求财富增长的道路上,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注重个人财务健康,坚守理性投资的原则,避免盲目跟风,切不可轻易陷入高风险的投资陷阱,以免给自己的财务状况和生活带来沉重的负担和难以挽回的损失。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丹灵
编辑 何涛
二审 李劼
三审 刘丹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