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假借关心,实则套话,以此达到自己【已经意识到/或暂时没有意识到】的目的,不管怎样,先套到话再说。套话,已成为该类人种的交际习惯。
不要中计,你没有义务回答所有问题。
日常喜欢套话,挖人隐私的人,简直不要太多,每个人的身边都比比皆是。
假借关心,实则套话,以此达到自己【已经意识到/或暂时没有意识到】的目的,不管怎样,先套到话再说。套话,已成为该类人种的交际习惯。
这样的人,有一个算一个,都怀着恶意,说一句坏种也不为过。在他们面前,只要傻白甜一次,就可能给自己引来无尽的麻烦。
一
爱套话的“人精”,都是高度自恋者
这世上有两种东西是无法直视的,一是太阳,二是人心。交浅言深,是人际交往中的大忌,这将使你在无意间被人“攻城掠地”。
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话,经过别人嘴巴之后,会被再传播几道,最终会被传成什么样子。你过度暴露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其去向和所有权,都不再归属于你了。
在被套话时,常常轻易缴械,对别人掏心掏肺,过度自我暴露。如果往深里挖掘,仔细内观自己,你会发现:你还处在与父母的共生状态里。
掏心掏肺,意味着你在成长中没有被父母真正看到和关注过,内心始终保有一大块“期望自己被看到”的强烈渴望。于是,爱套话的人,有了可乘之机。
成年人之间的相处应是有边界的,明晰什么是自己的事,什么是别人的事。守住自己的边界,皮肤以外是别人,皮肤以内是自己。不窥探他人隐私,但也不在聊天话题中失守,逾越自己的安全边界。
那么,什么是安全的,什么是不安全的?
每个成年人心里都有自己的一杆秤,当你触及到不安全话题,说出去的话大概率会后悔,心头会被不安萦绕。
爱套话的人,看上去都很精明,他们会聊天,懂话术,三言两语便能收获别人的隐私。但本质上,他们仍处于与父母共生状态。
因为共生,所以毫无边界意识,自恋水平很高,心智水平很低。他们的人格极不稳定,擅长做背后动作,容易出卖别人。
蝇营狗苟的这些事情,于他们而言,就像吃饭喝水一样简单,是他们从小到大基于高自恋水平习得的生存手段。
二
“人精”通常是这样套你话的
热衷于打探别人私事的人,内心充斥着强烈的嫉妒心和比较欲,看上去在关心你,实则“套路你细无声”,笔者总结了几个“人精”经常使用的心理套路:
1.假装不了解,故意说错话,等着你纠正
运用这个套路的前提是,他们已经对事件有了大概了解,但需要掌握更多细节。他们可能会假装不懂,或故意说错,扮猪吃老虎,诱使你主动解释和纠正,从中获取你的真实想法。
比如:“听说你们公司最近裁员了?”(其实并没有,但你大概率会忍不住去作具体澄清)。
2.不断质疑,激发辩解欲
在交谈中,他们会通过质疑你的某个观点或行为,激发你进一步的反驳欲望,使你在辩解中不自觉地透露更多信息。
事实是,他们并不在乎你的具体观点,他们想获取的是你在自证过程中外泄的信息,以及你在据理力争时消耗的能量,他们会吸得很饱。
3.利用人性的共鸣心理,制造知己假象
人精普遍肤浅,欠缺深度沟通能力,但为了套话,他们很会伪装自己。
在伪装阶段,他们会利用人性的共鸣心理,表现出与你相似的经历或观点,如:“我也经历过这种事,真的太难受了,你是怎么熬过来的?”语气和态度都很真诚,使你如遇知己,从而放松警惕,说出很多体己的知心话。
4.“彩虹屁攻击”,卸下你的心防
用赞美让你感到愉悦,卸下心防,在“得意忘形”的放松状态下透露出更多信息。警惕:当一个人把你夸得心花怒放时,可能是你最放松警惕的时候,最容易掉进交浅言深的陷阱。
5.先一步分享,撩拨你的分享欲
他们会有意无意地跟你套近乎,话很多很密,也喜欢在无意间透露自己一些无关紧要的小秘密,这会使你感到对方是真诚的,从而放下防备,主动分享自己的秘密。
三
面对套话,怎么做
碰到喜欢套话的人精,不管对方应用了哪些手段,最好的应对方法,永远都是六个字:远离,不问,不听。尽可能地远离这些人,离得越远越好。
喜欢套话的人,往往很狡猾,熟稔世俗手段。凑他们太近了,一旦没有防备,就容易嘴巴比脑子快,一不小心把心窝子掏出来。
为了杜绝风险,最简单和彻底的方法就是:离远点。如果遇到躲不开的情况,就使出三“不”绝招:不知道,不清楚,不需要。
如果对方还是穷追不舍,你也看穿了对方的目的,那完全可以反客为主,快一步揭露其真实目的,以阳谋对阴谋,让对方无话可说。
一个小人,一段烂关系,很多的恶意,及时止损,没啥不好意思的。
此处分享一小段我孩子前几天的经历:这学期她一直被班里一个女同学纠缠,缠着做同桌,缠着为她传纸条,缠着在课上说小话,缠着听她的数段朝三暮四的情感经历。孩子忍受了整整两周,上周我看她的笑容都变少了。在我的建议之下,她自己也确实是忍无可忍了,于是她第一次主动找老师帮忙,解决了分组问题,与这位女同学拉开了物理距离。这周,我看她又恢复了阳光开朗的心境,她也发现了一个真理:靠自己去解决问题的感觉,很爽。
以上,如果我们能做到以上所有,起码可以为自己避开90%的非必要麻烦,还自己一片清明之境。
来源:小诺言的Vlo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