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厚脸皮”到全网力挺,卤鹅哥为何能实现口碑逆袭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13 21:28 1

摘要:“蹭流量”这个词,在互联网时代几乎成了贬义词的代名词。可谁能想到,一个被全网嘲讽“厚脸皮”的中年大叔,硬是靠着一只卤鹅和一身花棉袄,在短短十天内扭转了所有人的看法。他的故事里没有剧本、没有资本包装,甚至没有一句流利的英语,却让无数人一边刷着他的视频一边感慨:“

“蹭流量”这个词,在互联网时代几乎成了贬义词的代名词。可谁能想到,一个被全网嘲讽“厚脸皮”的中年大叔,硬是靠着一只卤鹅和一身花棉袄,在短短十天内扭转了所有人的看法。他的故事里没有剧本、没有资本包装,甚至没有一句流利的英语,却让无数人一边刷着他的视频一边感慨:“原来真诚真的可以打败套路。”

这个被网友戏称为“卤鹅哥”的重庆大叔林江,原本是个再普通不过的草根创业者。七次创业失败的经历,让他的人生看起来像一本写满“倒霉”二字的流水账。他卖过家具、跑过快递、开过小吃店,甚至因为房贷逾期不得不借钱度日。可偏偏是这个“干啥啥不成”的中年人,在49岁这年干成了一件大事——用一只卤鹅撬动了全球流量,让家乡荣昌的名字火遍全网。

故事的开端充满争议。当林江第一次挤进美国网红“甲亢哥”的保镖人墙时,围观群众嗤笑他“蹭得难看”;当他追着对方连跑五座城市投喂卤鹅时,弹幕里飘满了“想红想疯了”的嘲讽。

可就在这样的质疑声中,事情悄然起了变化——人们发现这个大叔虽然嘴上说着“要流量”,行动里却透着股笨拙的实诚劲儿。他会因为买不起3000块的翻译机而挠头憨笑,却在山火地震时默默当志愿者;他明明穷到借钱追星,却坚持给农民原价卖滞销甘蔗;哪怕被恶评淹没,他依旧每天只睡三小时,就为了把家乡卤鹅塞进“甲亢哥”的镜头。

这种近乎偏执的坚持,让他的“蹭流量”行为逐渐显露出另一层底色。当其他网红忙着和“甲亢哥”自拍时,林江会悄悄把酒杯压低半寸;当众人簇拥着网红求关注时,他像老父亲般给“甲亢哥”夹菜盛汤。这些细节被网友一帧帧扒出来,拼凑出一个与“精致利己”完全相反的草根形象。

更让人意外的是,这个连普通话都说不标准的重庆大叔,居然真用蹩脚英语让“荣昌卤鹅”成了国际网红口中的高频词。当“甲亢哥”在香港脱口而出“怎么又是你”,在深圳主动搂住他肩膀,在长沙扒着车窗喊“uncle在哪儿”时,这场原本单方面的追逐悄然变成了双向奔赴。

有人说这是运气,可翻开林江的人生履历就会发现,这份“运气”里藏着他49年摸爬滚打练就的本能。七次创业失败教会他的不是放弃,而是“摔倒了就换个姿势爬起来”的生存智慧。开餐馆倒闭让他明白选址的重要性,卖酱料滞销让他学会研究市场口味,做助农直播赔本却积累下与农民打交道的真诚。

这些散落在失败里的碎片,最终在追逐“甲亢哥”的疯狂旅程中拼接成完整的拼图——他知道怎么在人群里突围,知道用花棉袄制造记忆点,更知道如何用笨办法把“荣昌卤鹅”四个字刻进全球网民的脑海。

这场逆袭最耐人寻味的地方,在于它撕开了流量时代的虚伪面纱。当其他城市忙着做高大上的文旅宣传片时,荣昌选择全力支持这个“不专业”的草根代言人;当全网都在讨论“蹭流量”的道德边界时,网友用真金白银的卤鹅订单投票支持这个“实心眼”的大叔。

连最初骂他“不要脸”的人也不得不承认:这个时代太缺愿意为家乡拼命的人了。毕竟能坚持追五座城市的人很多,但能让被追的人主动邀请去美国做客的,恐怕只有这个穿着旧T恤的“卤鹅哥”。

如今回到荣昌的林江,依然穿着那件被汗浸出盐渍的花棉袄。家乡人给他颁奖、报销路费、往他嘴里塞卤鹅腿的热闹场面,与他在直播间被骂“厚脸皮”的遭遇形成强烈对照。

这个总说自己“没才艺”的大叔或许还没意识到,他早已用最原始的真诚完成了对流量规则的颠覆——在这个人设比纸薄的时代,他用油渍麻花的围裙兜住了人心,用跑断腿的执着证明了:笨功夫,才是这个浮躁社会最稀缺的聪明。

这个49岁才迎来人生高光时刻的普通人,用一场跌跌撞撞的逆袭告诉我们:有时候,世界会给笨人留一扇窗——只要你跑得足够久,久到让所有套路都追不上你的真诚。

来源:史趣杂谈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