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张倩是一家设计公司的经理,最近公司业绩不好,深陷裁员危机中的张倩每天提心吊胆,只能不断加班制作设计稿,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凌晨两三点睡觉是常有的事。然而设计稿总不能让客户满意,还经常接到投诉,张倩内心越发恐慌,已经连着一个月没睡过一个好觉,靠一杯又一杯的咖
张倩是一家设计公司的经理,最近公司业绩不好,深陷裁员危机中的张倩每天提心吊胆,只能不断加班制作设计稿,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凌晨两三点睡觉是常有的事。然而设计稿总不能让客户满意,还经常接到投诉,张倩内心越发恐慌,已经连着一个月没睡过一个好觉,靠一杯又一杯的咖啡和浓茶强打精神。时间一长,张倩的身体就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2018年7月18日,早晨,张倩正聚精会神地画着设计稿,忽然感觉感到右侧乳房有些沉重,仿佛被什么东西压住了,她想着可能是长时间弯腰导致的肌肉疲劳,便轻轻揉了揉胸口,试图舒缓不适,然而那股沉闷感并没有消失,反而变得愈加明显,让她根本没有办法专心绘画。她忍不住伸手按了按了乳房,突然发现乳房的下方有一小块硬块,轻按时有些微痛。想着可能是这几天来月经的缘故,张倩也就没放在心上,继续画稿。
晚上8点,张倩画完稿正准备收拾桌面,刚一弯腰,就感到右侧胸部传来一阵刺痛,如同无数根小针不断地扎着她的乳房,张倩下意识地捂着右侧乳房,明显感觉乳房肿胀起来,触摸硬块比早上更加坚硬,并且不再是那种轻微的痛,同时伴随着灼热感。她以为是今天的内衣穿得有些紧,勒得乳房血液循环不畅,便调整了一下内衣,想着赶紧回家换衣服。
张倩回到家后,立马脱掉了内衣,刚准备换一件短袖,她忽然发现右侧乳房的皮肤有些不对劲:右侧乳房表面出现了明显的凹凸不平,皮肤像橘子皮一样,局部的皮肤有明显的坑洼和隆起,触摸时甚至能感受到皮肤表面的紧绷感。那种纹理就像是皮肤下有液体或者肿块在推动,导致表面凹陷。张倩不敢置信地用手轻触乳房,便传来触电一般的剧痛。张倩当时就慌了神,穿好衣服就直奔医院。
张倩因乳房疼痛和皮肤变化,前往医院检查。乳腺超声显示右侧乳腺有2.5厘米不规则结节,边缘毛刺,疑似恶性肿瘤。乳腺钼靶X光检查确认结节区钙化明显,符合乳腺癌特征。随后的活检结果为侵袭性乳腺导管癌(IDC),肿瘤分级为II级,增殖指数较高。淋巴结活检显示右侧腋下有肿大,怀疑局部转移。PET-CT扫描证实肿瘤有局部转移,肿瘤标志物CA15-3为115 U/mL,远高于正常值。
医生看着张倩,语气严肃:“张女士,您的乳腺癌已经发展到了局部转移的阶段,手术是治疗的首选。我们计划先进行乳腺切除术,术后需要配合化疗和放疗,以防止癌细胞的扩散。术后要特别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饮食和作息,增加身体免疫力。我们给你开了托瑞米芬来辅助治疗,请严格按照医嘱服用药物,避免感染,保持心理稳定,定期与心理医生沟通,缓解情绪压力。”
手术之后,张倩开始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逐步的康复训练,她努力增强体力,开始轻度的散步和瑜伽练习。饮食方面,她严格控制了热量摄入,增加了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取,保持充足的营养,帮助身体恢复,按时按量服用着药物。最重要的是,张倩开始学会释放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半年后的复查结果显示,肿瘤标志物CA15-3已经恢复到正常水平,淋巴结无异常,张倩的身体状况明显好转,知道自己努力没有白费的她继续坚持着自己的习惯。
2020年8月1日,张倩在瑜伽垫做着放松动作,然而刚一弯腰,她便感觉到一阵莫名的酸痛从下背部蔓延开来。她下意识地伸直了双腿,试图通过调整姿势来缓解不适,却发现疼痛越来越明显。每次吸气的时候,背部的疼痛像有尖刺顶在关节处,甚至让她难以保持平衡。张倩想着可能是自己拉伸没到位,便咬着牙用力下弯着腰部,但后腰的疼痛像火灼烧过一般,渐渐地蔓延到下肢体。
不知为何,张倩感觉到右腿开始不听使唤,她想撑地起身,但右腿的膝盖忽然传来剧烈的疼痛,仿佛骨头被压碎了一样。她猛地停下动作,将手放到膝盖之上,按揉着痛处。疼痛从膝盖蔓延至大腿,骨头深处的刺痛让她后背很快被冷汗浸湿,整个人紧紧抱着右腿蜷缩着,浑身发抖不止。
张倩的瑜伽老师以为她肌肉拉伤,便过来要为张倩拉伸,她的手刚用力按了一下张倩的右腿,一声沉闷而又响亮的“咔吧”声从大腿传来,张倩的右腿当即变形。张倩只感觉右腿根部像被铁锨猛烈凿击着,疼痛如同一张无形的大手,死死地掐住张倩的脖颈,连惨叫都没来得及,一阵剧烈的黑暗袭来,张倩便彻底晕倒在了瑜伽垫上。瑜伽老师当时吓傻在了原地,其他学员赶紧上来将张倩送到了医院。
张倩很快便被送到了医院进行了检查。全身骨扫描显示,右股骨和脊柱下段出现多个高摄取区,提示骨转移。CT扫描显示右股骨干有3.2厘米的病变,骨质破坏明显。骨密度检查结果为T值-3.1,表明严重骨质疏松,骨关节连续性中断,出现骨折。肿瘤标志物CA15-3为150 U/mL,远高于正常范围(30 U/mL以下),提示肿瘤活跃。MRI检查发现脊柱和股骨软组织有肿块,可能已压迫周围神经。结合检查结果,医生确诊为乳腺癌骨转移。
医生看着张倩,声音平静但严肃:“张女士,经过这些检查结果,我们确认您的乳腺癌已经发生了骨转移。您的右股骨和脊柱下段的骨质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破坏,CT显示右股骨的病灶直径达到3.2厘米,骨结构受损严重。同时,您的骨密度检查也显示了显著的骨质疏松,这意味着您的骨骼变得非常脆弱,并且右腿已经发生严重骨折。”
她愣愣地盯着医生,眼神空洞,心中那种无法言喻的恐惧让她的脑海一片空白,身体的每一根神经都在抗拒接受这个事实。“怎么会...我的乳腺癌不是已经稳定了吗!这几年我坚持清淡饮食、规律作息、坚持锻炼、烟酒都不沾,多次复查情况都很稳定,怎么就能骨转移呢?”
医生仔细翻阅着张倩的检查报告,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解和好奇,说道:“这也是我们所好奇的地方,多次复查都显示您的癌细胞基本以及控制,并逐渐减少,根本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有如此严重的复发。”为了查明原因,医生详细询问了张倩的生活习惯和日常作息,果真发现了罪魁祸首——托瑞米芬!
医生叹了口气,说道:“真的是无妄之灾啊!虽然托瑞米芬是非常好的抑制乳腺癌的药物,但是在服用过程中不注意这三点,不仅没办法控制病情的蔓延,还会导致再度恶化,临床上很多乳腺疾病的患者,都是因为服药的时候忽略了这三个要点,不仅结节恶化成癌,还会导致癌症迅速扩散,直接威胁生命啊!”
张倩的乳腺癌病情已经到了骨转移的阶段,医生在详细分析她的病史时,逐渐发现了与她治疗药物——托瑞米芬相关的一些潜在问题。托瑞米芬,作为一种常用于治疗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药物,旨在通过阻断体内的雌激素信号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然而,尽管托瑞米芬在很多患者身上能够有效减缓乳腺癌的进展,但对于张倩来说,它却可能在某些方面加速了癌症的转移,特别是骨转移的发生。经过医生对张倩病史的深入回顾,发现了以下三点与托瑞米芬相关的潜在原因。
首先,托瑞米芬虽然能够有效阻断雌激素对癌细胞的刺激作用,但它的代谢产物在一些患者体内可能具有促癌作用。托瑞米芬通过肝脏代谢产生一些活性物质,这些代谢产物可能会通过不同的机制刺激已经存在的癌细胞生长,尤其是在骨骼这一特殊环境中。对于张倩来说,长期使用托瑞米芬并未完全抑制她体内的乳腺癌细胞,反而在骨骼微环境中,这些活性物质可能促进了癌细胞的侵袭性扩展。特别是骨骼环境的微血管和慢性炎症状态,可能为癌细胞提供了适宜的生长条件,从而导致骨转移的发生。
其次,托瑞米芬的副作用之一是它可能导致骨密度下降。长时间服用托瑞米芬的患者常常面临骨质疏松的问题,张倩的体检结果显示她的骨密度显著低于正常范围,这增加了骨折和癌细胞转移的风险。托瑞米芬通过抑制雌激素的作用,减少了骨骼中重要的成分——骨密质的生成。骨密度降低意味着骨骼结构的脆弱性增加,癌细胞就更容易在这样的骨骼环境中生根发芽。张倩的骨骼系统原本因为骨质疏松而变得脆弱,而癌细胞正是利用这一点,在骨骼中迅速扩散和繁殖。
最后,托瑞米芬虽然被广泛应用于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治疗中,但在一些患者体内,它的抗癌效果并未持续或发挥出预期的作用。这种耐药性的出现并不罕见,尤其是对于那些长期服用托瑞米芬的患者。当肿瘤细胞对托瑞米芬逐渐产生耐药性时,药物的抑制作用减弱,癌细胞开始突破药物的防线,进而扩散至其他部位,特别是骨骼。张倩的乳腺癌在托瑞米芬的治疗下并未完全控制,随着药效逐渐减退,癌细胞变得更加侵袭性,最终导致了骨转移。
资料来源:
[1]杨胜娇,邹雅琪,肖静,等.超声弹性成像联合增强CT及MRI在鉴别BI-RADS 4b类乳腺小结节(直径≤2cm)性质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25,32(03):274-278.
[2]张文馨,李学栋,陈喜慧,等.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钼靶检查对良恶性乳腺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5,31(05):74-76.
[3]刘诚,林陶玉,侯吉学.基于超声特征决策树模型对乳腺结节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25,41(03):270-274.
(《回顾:四川42岁女子乳腺切除后,吃了2年托瑞米芬,为何还是转移了》一文情节稍有润色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均为网图,人名均为化名,配合叙事: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
来源:彭医生科普健康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