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受美国发起的贸易战影响,最近市场波动较大,未来一段时间主要看外部的关税谈判以及内部的政策加码。总体上,我们认为未来A股与港股走势可能呈现以下特点:政策托底与结构性机会并存。近期中央汇金、社保基金等“国家队”资金通过增持ETF及协同多部委政策组合拳(如央行再贷款
对当下市场的看法
受美国发起的贸易战影响,最近市场波动较大,未来一段时间主要看外部的关税谈判以及内部的政策加码。总体上,我们认为未来A股与港股走势可能呈现以下特点:
政策托底与结构性机会并存。近期中央汇金、社保基金等“国家队”资金通过增持ETF及协同多部委政策组合拳(如央行再贷款支持、险资增配比例上调),为市场注入强心剂;
关税冲击倒逼产业升级。特朗普关税政策对出口依赖型行业(消费电子、光伏、轻工纺服等)形成压制,但加速了半导体、稀土等国产替代领域以及纯内需领域的政策倾斜,新消费和传统消费均有望获得更多资金关注;
港股阶段性的上下波动会更大一些,外部关税扰动、流动性博弈(受美债利率和外资回流影响)与估值修复交织在一起。从估值来看,港股仍是全球资本市场的估值洼地。
我们的配置方向
我们配置的方向主要是港股中估值与成长匹配度仍然较好的公司以及A股中估值仍未高估且未来三年每年净利润预期能增长20%以上的公司。主要包括:港股中的新消费公司、港股和中概的互联网平台企业、AI相关产业链(包括智能驾驶、机器人等)、食品饮料行业(食品为主)、黄金珠宝和化妆品等其他消费行业。
新消费公司范围较广,潮流玩具、IP运营、谷子经济、拼搭积木、古法黄金饰品、高端美妆、智能驾驶汽车都属于广义的新消费,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新消费进可攻退可守:产品价值由功能价值、情绪价值和资产价值构成,随着时代的变迁,年轻的消费群体越来越注重情绪价值,能带来情绪价值又能国际化的新消费赛道仍处于高速成长期,未来仍有几倍成长空间。在关税导致出口受压的背景下,消费必须更有作为,各路资金也会更关注to C的内需消费。
重点关注的企业:
一、在这个新的时代,我们公司重点关注和研究尽可能符合以下条件的消费品企业:
产品有很多创新点;
产品属于“新供给创造新需求”;
产品在消费者心智中是“高端、高质、高性价比”;
产品能带来情绪价值,有一定的保值增值潜力;
产品能让年轻人喜欢,产品能让女性喜欢,产品热销甚至需要排队购买;
产品能卖向全球,渠道拓展空间仍然巨大;
产品有知名度和美誉度,产品能在小红书等自媒体上形成自传播;
品牌势能仍处于上升期。
按照以上标准,我们发现筛选出的消费品企业属于新消费的偏多,属于传统消费的偏少,而且发现新消费公司往往增速更快(比如今年增长50%以上、明年和后年均有望增长30%以上)。
二、港股互联网企业未来有望迎来“AI赋能基本面改善+低估值修复+流动性驱动”的三重机遇,核心逻辑概括如下:
AI技术重构增长引擎。港股互联网巨头凭借海量数据资产与高频应用场景(社交/电商/本地生活),形成“AI技术+商业生态”的双壁垒。DeepSeek等国产大模型的突破性进展(性能对标GPT-4,成本优势显著)正加速AI商业化落地,赋能内容生产、云计算、智能硬件等领域,驱动降本增效与新兴业务增长。
估值修复与戴维斯双击机遇。相比美股,港股的科技公司仍有明显的估值折价,南向资金持续流入,贸易战缓和后外资重新流入,叠加企业大规模回购,估值修复动能强劲。
AI产业链已形成“芯片-算法-终端-应用”的完整生态,技术突破与政策红利将推动智能驾驶、机器人等场景爆发。我们持续关注AI应用领域、算力硬件的部分标的。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