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湖南大学高考,一场影射杨树达父女名誉的泄题风波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13 17:02 1

摘要:高考命题和阅卷是攸关关教育公平的大事。一旦泄题或者是徇私舞弊,都将招致众声喧腾的汹涌舆情,给高考本身和政府公信力造成极大伤害。因此,历朝历代政府对于考试泄题都是甚于防川。

高考命题和阅卷是攸关关教育公平的大事。一旦泄题或者是徇私舞弊,都将招致众声喧腾的汹涌舆情,给高考本身和政府公信力造成极大伤害。因此,历朝历代政府对于考试泄题都是甚于防川。

但总有人打盹的时候,意外就在这时不期而至。

1941年湖南大学的高考,在7月20日--22日举行,考点在省内外有多个。国学大师杨树达当时就在辰溪湖南大学本部监考。然而就在23日湖南大学开始阅卷当天,按杨树达日记记载,长沙、耒阳以及辰溪三个考点,却都传出了试题泄漏之说。杨树达认为,之所以会这样,是“当局者之疏怠也”。

然而,湖南大学似乎并没有从这场大面积泄题的高考事故中吸取足够的教训。仅仅过了两年,1943年,湖南大学的高考又出现了泄题风波。而且,这一场风波还直接涉及到了杨树达本人及其女儿杨德纯。

1943年的6月29日,湘西小城辰溪是个雨天。吃过早饭之后,湖南大学国文系教授杨树达就出门找到郑权中,“商撰(国文)入学试题事”。很快,郑权中就拟好了部分试题。次日,“定入学试题,送交杨华一。”

7月12日,正在高考前夕的湖南大学,却传出了校长胡庶华被更换为李叔唐之事。更加让人猝不及防的是,7月19日,教育部突然通知,当年高考的作文题必须从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中择拟。无奈,杨树达只好临阵磨枪,“因阅其书竟日,拟题二通。”

此后一直平安无事。

但到了7月29日,湖南大学校园内外却平地陡起风波:“晚,陆慎仪来,云英文、国文、公民试题已传布外间”。兹事体大,杨树达与陆慎仪马上告知杨华一,对方表态当改正。杨树达以为这事就这样过去了,也没有在意。

哪料第二天一早,杨树达刚到学校,就有人告诉他,这次学校泄题,纯粹是一场针对杨树达本人及其女儿杨德纯的有预谋的行为——

“到校,有人见告陈某等因纯女投考,豫设计,欲因题目事倾陷余。”听闻此言,杨树达有些震惊与愤怒,“揆之日来情势,杨华一昨日毫不及请余撰题事,及日前崔明奇劝纯女考他校,陆慎仪来言时词意闪烁,知说者非诬。”但杨树达转念一想,“幸题漏者不止一科,诡计不得遂。”决定不再深究此事。

但很快,另一同事孙豫恒告知杨树达,泄题事件发生之后,杨华一非但没有要杨树达立即重拟试卷,反而是试图接受王闿运之孙王名畴出的馊主意,自己越过国文系重拟国文试卷,“孙告余王无赖,怂杨华一径拟国文题,不必商国文系同人。”

听到这里,杨树达说,“余闻愤极,不料清高之地,竟同鬼蜮世界也。”事实的确如此,此次学校高考泄题事件,已经闹得沸沸扬扬:“归过教室,多人蜂拥注册部有所质询,问之,则为漏题事也。其他三五成群昌言诋毁者复数起。”

看到这一幕幕,杨树达不禁联想起这一年二月学校大考时发生的泄题事件及其杨华一否认漫应的态度:“余问华一,华云无有,盖全取官场敷衍态度,遂猖獗至此,向非赃款不均,学生互讧,则事犹不露也。”

泄题事大,至关名节。

面对某些宵小的阴谋和众人背后的指指戳戳,杨树达表现得非常硬气。首先是拒绝校方请他到办公室的行为,“三时,校方著人请余到办公室,辞不赴。”其次是先后连续拒绝杨华一要他重新出题和参加阅卷的要求,并且在新校长李叔唐到任后主持的首次茶会上,拒绝杨华一要他作答谢词的要求。

7月30日。“旋杨华一来,邀往出题,余以纯女与试,应避嫌却之。杨懊丧而去。”其后数天,杨树达每天以平常心会友看书写作看病,仿若无事一般。

大概是为了缓和关系,8月11日,杨华一主动上门请求杨树达参加高考阅卷,但又遭到拒绝,“杨华一来,意请阅卷,辞之。”看得出来,杨树达对杨华一漫不经心、极不负责、前倨后恭的态度,内心极为不满。

但不管怎样,高考毕竟攸关许多寒门学子的前途命运,作为国学大师的杨树达自然明白,拒绝杨华一,只是为了表达对其个人的不满,但再多的个人情绪也不能影响对众多考生负责的高考公平阅卷。

随着新校长李叔唐8月19日到校,杨树达积极参与到阅卷中来,于8月23日出席阅卷委员会议,并针对会上有人提出所有试卷全阅,他指出了更稳妥的办法:“余谓衡耒卷既未改试题,而外间人言啧啧,恐招物议,主电部请示后再定。”

结果他的提议得到一致认同。第三天,杨树达又致信同人,共同商讨阅卷标准。改卷归改卷,但洗清嫌疑、自证清白的事,不能不表明态度。8月25日,杨树达向新校长李叔唐明确表示,为了避嫌,自己不参加辰溪卷的阅改。

需要说明的是,按杨树达日记记载,其间由于教育部迟迟不回复对于舞弊考区及舞弊考生的处理决定,同时李叔唐担心改卷太慢,导致优秀考生被别的学校抢先录取,学校遂决定,先行暂阅漏题之衡耒考区试卷,如到时教育部电主无效,仍作废更招。

因此,杨树达等人很快进入了阅卷状态,从9月9日到13日,连续几天都在材料室阅卷。

文章写到这里,有人不禁要问,1943年湖南大学这场关涉杨树达父女的高考泄题风波,幕后始作俑者是谁?其实,杨树达7月30日的日记指向已经非常明确,引起这场风波并将其影射到杨树达父女身上的是一个姓陈的同事。

那这个姓陈的同事是谁?相信,杨树达当场已从同事口中得知其具体姓名,但当时他不好直接指名道姓,仅以“陈某”代之。这样做,一是真相还未完全暴露,究竟是不是此人所为,还有待更多的事实和证据;二是想给当事人留一点面子。

其后直到11月18日,杨树达日记中皆不载此事。但就在19日,在杨树达为湖南大学三四年级教授连署罢教的当天,他从浏阳籍同事伍薏农口中意外得知了幕后主使。“出答访伍薏农,云漏题事,陈嘉勋之子有关连,可谓无赖矣。”

至此,影射杨树达父女泄题的幕后人,终于浮出水面。至于其为何构陷杨树达父女,日记中语焉不详。

笔者猜测,主要或与三件事相关:第一,杨树达的大女儿杨德娴,通过其父弄进了湖南大学就读,另一个女儿杨德纯当年报考湖南大学,而自己父亲又是国文试卷出题人,这两件事给了外界尤其是校内同事以揣测及至不满的口实;

二是杨树达在学术上建树极深,同时人脉宽广,而处事又极正直敢说,让那些妒忌他占有资源多、心性又不合的人不免积怨成恨;三是当时湖南大学内部本来人事纷纭、派系林立、师生对立。如此文化氛围,有德有绩者不免招人妒恨。

至于最后对于漏题之衡耒考区试卷和考生的处理,湖南大学校方最后等来的教育部处理结果,不是杨树达等人原先设想的试卷作废重新考试,而是让人完全意想不到的处理方式,先录取再复试!有杨树达9月27日日记为证:

九时列席招生委员会,部电适至,云衡耒试卷录取后再行复试。

有了教育部的尚方宝剑,杨树达等湖南大学的改卷老师这才拆封已经阅卷打分完毕但又封存的试卷,最终杨树达、曾星笠等国学大师任教的湖南大学国文系初录了39人。但也因为这桩风波,湖南大学的这一届新生,进校后还经历了一轮前所未有的甄别考试,有杨树达11月15日和16日的日记为证:

监大一新生甄别试验,校中备晚餐。

九时,到电讯实验室。阅衡耒区新生甄别卷。

只是不知道经过这一次甄别,到底最后甄别出了几个靠舞弊出成绩而最后又原形毕露的李鬼?谁留,谁离开,杨树达没有告诉我们,历史也留下了永远的谜。

来源:志天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