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EVER-132-002研究作为TROPiCS-02的亚洲桥接研究,纳入了70%的中国患者人群,证实了SG在HR+/HER2-晚期乳腺癌中国患者中有显著PFS与OS获益,且安全性良好。基于SG在中国患者中的优异表现,其获NMPA批准成为首个用于HR+/HER2
编者按:EVER-132-002研究作为TROPiCS-02的亚洲桥接研究,纳入了70%的中国患者人群,证实了SG在HR+/HER2-晚期乳腺癌中国患者中有显著PFS与OS获益,且安全性良好。基于SG在中国患者中的优异表现,其获NMPA批准成为首个用于HR+/HER2-晚期乳腺癌的Trop-2 ADC药物,并纳入多项国内指南,为中国患者提供了高级别循证依据。日前,EVER-132-002研究更新了中国大陆人群数据。基于此,在近期举行的2025年CSCO年会上,肿瘤瞭望特邀江苏省人民医院李薇教授和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令晓玲教授就SG在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治疗中的数据、独特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及未来的探索方向进行介绍和解读。
01
《肿瘤瞭望》:作为TROPiCS-02研究的桥接研究,EVER-132-002研究在以中国人群为主的亚洲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中显示出了PFS获益,且已在今年3月18日由NMPA批准,成为首个获批用于HR+/HER2-晚期乳腺癌的Trop-2 ADC药物。在近期举行的ESMO TAT Asia会议上,EVER-132-002研究更新披露了中国大陆人群数据,为SG在中国临床实践应用再添力证,您认为相关数据的发布对HR+/HER2-乳腺癌治疗有何重要意义?
李薇 教授:EVER-132-002是TROPiCS-02研究的桥接研究,该研究证实了SG在以中国人群为主(中国大陆患者约占70%)的亚洲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其获益与全球研究结果保持一致。
TROPiCS-02研究[1]纳入了100%的CDK4/6i经治、2-4 线化疗经治的晚期HR+/HER2-乳腺癌患者,SG与TPC组的mPFS分别为5.5个月 vs 4.0个月(HR 0.66,95%CI:0.53-0.83,P=0.0003);mOS为14.4个月 vs 11.2个月,HR为0.79(95%CI:0.65-0.96),P=0.020。安全性方面,最常见的≥3级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腹泻和疲劳,未发现新的安全性信号,治疗中止的比例仅为6%,且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SG凭借该研究,成为迄今为止HR+/HER2-晚期乳腺癌中唯一获得PFS和OS双重阳性结果的Trop-2 ADC。
EVER-132-002研究[2]则针对以中国人群为主(中国大陆约70%)的亚洲患者,要求患者既往接受过2-4次系统性化疗,不限制既往CDK4/6i的应用(49%的患者为CDK4/6i经治)。结果显示,SG组较TPC组明显改善了BICR评估的mPFS,分别为4.3个月vs 4.2个月(HR 0.67;95%CI:0.52-0.87;P=0.0028),6个月(41.4% vs 24.2%)、9个月(26.2% vs 12.9%)和12个月(17.2% vs 9.2%)PFS率均显著提升近2倍,mOS分别为21.0个月vs.15.3个月(HR 0.64; 95%CI:0.47-0.88;P=0.0061)。SG治疗组患者安全性和既往研究一致,主要以血液学毒性、腹泻为主,且SG治疗患者停药率低(3%),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再次印证了TROPiCS-02研究结果。
图1. EVER-132-002研究的BICR PFS和OS
EVER-132-002研究中国大陆人群数据显示[3]:90%存在基线内脏转移,约43%的患者为CDK4/6i经治,约56%的患者在转移阶段既往接受过2线化疗。中位随访13.6个月,SG组较TPC组明显改善了BICR评估的mPFS,分别为5.5个月 vs 4.1个月,HR 0.622(95%CI: 0.457-0.846);mOS分别为20.5个月 vs 15.1个月,HR 0.583(95%CI: 0.401-0.847),SG在中国大陆患者中的安全性表现也与ITT人群一致,因治疗期间不良事件(TEAEs)停药的比例为3.4%,未见TEAEs相关的死亡事件和新的安全信号。
和欧美国家相比,中国乳腺癌患者有自己的特征,如发病年龄更年轻、且注册研究开启时 CDK4/6i临床应用比例不同。EVER-132-002研究数据的发布,为中国患者了提供了高级别循证依据,推动了SG纳入《CSCO BC乳腺癌诊疗指南(2025)》[4]、《中国抗癌协会与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5年版精要本)》[5]等指南;EVER-132-002研究中国人群数据的发布,进一步验证了SG在中国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该数据的发布夯实了SG在该人群的证据,增强了临床医生使用SG的信心,为其在中国患者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循证医学基础。
令晓玲 教授:EVER-132-002是TROPiCS-02的亚洲桥接研究,其中中国患者占比70%,更具代表性;研究结果显示,SG治疗组和TPC组经BICR评估mPFS分别为5.5个月和4.1个月(HR=0.622),SG治疗组和TPC组的mOS分别为20.5个月和15.1个月(HR=0.583),与ITT人群保持一致,PFS在数值上似乎显示了更好的临床获益。
EVER-132-002研究中国人群数据的披露,凸显了SG在不同种族和地域患者中的疗效与总人群一致,中国人群数据分析显示,无论患者年龄、基线ECOG评分、HER2 IHC状态如何,且无论是否存在内脏转移、转移性阶段是否经过化疗、CDK4/6i治疗等,均显示出一致的OS获益趋势。该研究数据有助于推动国内外指南的更新,使SG成为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治疗的优选方案之一。
02
《肿瘤瞭望》:基于III期ASCENT研究数据,既往SG已在全球多个国家获批用于mTNBC二线治疗的优选方案。SG作为首个在mTNBC和HR+/HER2- mBC中均获批的Trop-2 ADC,给广大晚期乳腺癌患者带来了更多治疗选择。SG在HR+/HER2-乳腺癌中的疗效机制是什么,您认为其为何能在乳腺癌患者中实现“跨亚型”治疗?
令晓玲 教授:SG在乳腺癌患者中实现“跨亚型”治疗是因为具有以下特点:
1、靶点特性:Trop-2是一种主要表达于肿瘤上皮细胞的跨膜蛋白,在乳腺癌、肺癌、尿路上皮癌等多种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中存在广泛表达,Trop-2在HR+/HER2-乳腺癌的表达率可达95%[6],Trop-2是除HER2以外乳腺癌治疗的重要靶点,这为SG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分子基础,使其能实现“跨亚型”治疗。SG无需检测Trop-2表达,适用人群更广。
2、精准递送:SG是全球及中国首款靶向Trop-2的ADC药物,抗体部分hRS7是靶向Trop-2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平衡解离常数(KD)值为0.29 nmol/L[7],抗原亲和力高,能精准将细胞毒药物送到Trop-2表达的癌细胞,降低不良反应。
3、细胞毒药物载荷优势:细胞毒药物载荷SN-38是伊立替康的活性代谢物,为强效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与传统化疗药物交叉耐药性小。
4、连接子与双重“旁观者效应”:可裂解连接子CL2A在血液中稳定,到达病灶后在肿瘤细胞溶酶体和肿瘤微环境中释放细胞毒药物,杀伤靶细胞临近肿瘤细胞,发挥双重“旁观者效应”。
5、高药物抗体比:高达7.6:1的药物抗体比进一步加强细胞毒作用,增强疗效。
03
《肿瘤瞭望》:在实际临床应用中,您是如何管理SG的不良反应的,有哪些预防和处理经验?
李薇 教授:SG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良好,以血液学毒性和腹泻为主要不良反应,但大多为轻中度,FN发生率低,无ILD、眼毒性、口腔炎等特殊不良反应,易于管理。对于≥3级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可采用粒细胞刺激因子(G-CSF)进行预防或治疗;对于腹泻,可通过及时监测并对症补液、补充电解质、使用止泻药物等手段有效控制。
在临床管理中,我们会根据不良反应的分级、采取对症处理、剂量调整或暂停治疗等措施,以确保患者安全。此外,我们还注重对患者的教育和支持,提高其对治疗的认知度和依从性,从而更好地管理不良反应。
04
《肿瘤瞭望》:基于现有的研究数据,您认为SG在HR+/HER2-乳腺癌中的治疗地位如何?未来在该领域还有哪些探索方向?
李薇 教授:基于EVER-132-002研究和TROPiCS-02研究的积极结果,SG已成为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优选方案之一,并获得了国内外指南的推荐。未来,SG有望在更前线的治疗中发挥作用,如晚期内分泌耐药患者的一线治疗、新辅助治疗、辅助强化治疗等,进一步拓宽其临床应用范围。
同时,SG与其他药物的联合治疗也是未来的探索方向之一,如与免疫治疗、内分泌治疗等的联合应用,以期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
令晓玲 教授:SG在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治疗中的治疗地位日益巩固,其独特的疗效和安全性优势使得其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未来,我们期待能有更多关于SG的真实世界数据的积累,以进一步验证其在不同患者群体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此外,针对SG的耐药机制和克服策略的研究也是未来的重要方向之一,以期为患者提供更持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Rugo HS, Bardia A, Marmé F, et al. Overall survival with sacituzumab govitecan in hormone receptor-positive and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negative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TROPiCS-02): a randomised, open-label, multicentre, phase 3 trial. Lancet. 2023;402(10411):1423-1433. doi:10.1016/S0140-6736(23)01245-X
[2]、Xu B, Wang S, Yan M, et al. Sacituzumab govitecan in HR+HER2-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the randomized phase 3 EVER-132-002 trial. Nat Med. 2024;30(12):3709-3716. doi:10.1038/s41591-024-03269-z
[3]、shusen Wang, Min Yan, et al. Sacituzumab govitecan (SG) vs treatment of physician’s choice (TPC) in Chinese patients (pts) with hormone receptor-positive and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negative (HR+/HER2–)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mBC): subanalysis of the results from the phase 3 EVER-132-002 study. 2025 ESMO TAT Asia Poster #14eP.
[4]、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工作委员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2025). 2025年CSCO指南会.
[5]、《中国抗癌协会与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编撰秘书处, 中国抗癌协会与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5年版精要本).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24年12月.
[6]、Rugo HS, et al. Presented at SABCS Annual Meeting 2022. 6–10 December. San Antonio, TX. Abstract #GS1–11.
[7]、CHEN Lulu, SONG Qibin. New Advances in Dato-DXd Treatment for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J]. Cancer Research 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2024, 51(7): 535-541. DOI: 10.3971/j.issn.1000-8578.2024.24.0116
李薇 教授
江苏省人民医院肿瘤科
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青年专家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长江学术带乳腺联盟(YBCSG)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研究型医院肿瘤分子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江苏省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江苏省“科教强卫工程”青年人才
美国南卡莱罗那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
令晓玲 教授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肿瘤科副主任
乳腺中心副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硕导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癌症基金会全国乳腺癌防控协作组委员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肿瘤防治与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委
甘肃省抗癌协会癌痛整合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甘肃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来源:肿瘤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