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两年的便携前端领域,电子管这种具有强烈复古意味的元器件频频与新问世的器材结伴亮相。在解决了供电、抗震抗干扰封装等核心问题之后,电子管在声学电路上的应用日趋成熟,同时给各家厂商留下了足够大的声音打磨空间。在温暖和煦的背景之上,我们看到了纷繁绚烂、毫不单调的声音
山灵
M7T
类型:便携播放器
“M7T于自身更完备的素质基础之上,融入了关于‘音乐性’的思考。这种有独立审美价值且声音达到较高完成度的播放器,身上已然投射了旗舰器材的影子。”
这两年的便携前端领域,电子管这种具有强烈复古意味的元器件频频与新问世的器材结伴亮相。在解决了供电、抗震抗干扰封装等核心问题之后,电子管在声学电路上的应用日趋成熟,同时给各家厂商留下了足够大的声音打磨空间。在温暖和煦的背景之上,我们看到了纷繁绚烂、毫不单调的声音色彩。
要说近期哪个品牌在电子管领域动作频繁,或许山灵是“出镜率”比较高的一家。尽管在台机领域山灵是不折不扣的电子管大户,可在便携领域,山灵一直到去年年底才推出首款电子管便携播放器M8T,“入行”并不早。M8T播放器以及山灵今年上半年推出的CD播放器EC Zero T都与市面主流方案一样围绕两枚雷神JAN6418真空五极管构建电子管电路,以我实际听下来的感受而言,其电子管味道浓烈而不泛滥、平衡度把控得很不错,让人从便携“小器材”上面,听到了山灵自家台式电子管CD机的风采。
近期,山灵又紧锣密鼓地推出一款电子管便携新品M7T播放器,售价6998。早在2022年初,它的前代型号M7就凭着无明显短板的素质表现和良好的日常使用体验获誉无数,我也曾给一些既要高水平音质又不想牺牲便携性的烧友推荐过这款机器。借M7T问世的契机,我将它和M7作仔细对比,看看如今的山灵对声音理解和调校的方式如何演变。
M7T的三围尺寸为129mm×77.5mm×21mm,重量约320g,和M7相差无几,都是堪堪可以单手握持操作的机器。它的外观设计相比M7有明显的改动,原本M7的侧边做成圆弧形、表面加上曲线的纹理,突出的是流线之美;M7T的设计则采用了山灵从M3 Plus开始使用的设计语言,边角保留了一定的棱角,侧边两条对称的凸起线条交汇于旋钮位置,风格更显简约,同时保留了原有的灵动。机身顶部开了一扇蜂窝网格小天窗,两枚电子管就安置在天窗的下方,布局和M8T一样。M7T提供了摩卡慕斯、星河灰、暗夜蓝三种颜色,我手头这台摩卡慕斯色配合细腻的表面磨砂处理工艺,在电子管猩红色灯光亮起时,明暗渐变的视觉效果颇有黄昏渐晚的美感。
M7T的机身配置方面,高通骁龙665、6G运存、128G存储内存、5英寸1080p显示屏等等硬件都和M7保持一致,搭载的系统则是Android 13,实际优化的效果还算比较流畅。其7000mAh的电池容量与M7相当,我猜测是系统用电管理进行了优化,续航时间稍有提升,可以分别支撑单端与平衡PO口大约14和12小时,并且支持18W的QC3.0与PD快充协议,以我日常通勤使用的结果来看,两天充一次电也没什么问题。
早在M7T公开售价的时候,我就听到有一些烧友提出疑问:M7上市至今已有三年的时间,如今我们已经可以在一些电商促销活动上以一个相对实惠的价格买到,而M7T上市的售价依然达到七千元,电子管的差价有那么大吗?
实际上,除了电子管相关配置之外,M7T从解码芯片到音频电路元器件都与M7完全不同。反映在实际的听感上,M7T几乎是对M7实现了全方位的升级——
首先是素质的提升。M7T的声音给人最深刻印象的是其宽广的声场表现。论及尺寸规模而言,它的声场绝对称得上舒展,横向稍微比纵向张得更开阔一点,尽管声音最远端隐约存在一道可闻的边界,但往声音空间中“塞”进一个正常规模的乐团演绎古典曲目,也能表现得自然开朗。比如在演绎伯恩斯坦指挥、皇家大会堂管弦乐团演奏的马勒《第九交响曲》时,M7T给人的感觉是层次明晰、远近分明的,特别是第一乐章几个主题承接演奏时,不同的乐器组所拓展出声音空间有着互相呼应的效果。相较而言,用M7来演绎同一首曲目,就略微会有一点儿拘束。
另一个提升明显的维度是密度。M7T提供了一个致密的声底,使得它的声音天然具备了扎实、有凝聚力的质感,我们可以从其演绎的音乐中感受到音符掷地有声的“重量”,音乐场面也随之显得立体化。
除开声场和密度以外,M7T素质的其他方面综合表现称得上优秀。在演绎大编制曲目的时候,M7T的动态范围能够还原出曲目的演奏气势,情绪流变把握到位;不同的乐器在良好的分离度加持之下,声音并不糊成一片。可以说,M7T的素质水平放在中高端播放器里面属于很有竞争力的一档;拿它和当下市面万元级别的旗舰机型对比,M7T除了个别微弱细节挖掘得不太深,以及瞬态响应速度有点过于温和以外,已经没有本质上的差距了。
除了素质的提升外,M7T还比M7更加富有“音乐味”。而提到声音韵味,新增加的JAN6418电子管就成为了主角。打开M7T的电子管模式后,M7T声音呈现出蓬松、绵厚的状态,歌手演唱以及部分管乐演奏的时候会留下悠长的尾韵;它的音色出现了一丝音染,像是给声音镀上一层略微提升光泽感与厚度的涂层,感染力很强。同时,电子管模式下M7T对于声音能量的调度与释放较为活跃,从而让音乐以更富有动感的方式表达出来。
但即便选择晶体管模式,M7T的声音也依然保持着鲜活的乐感。它的声底在中性的基础上略带有一点暖意,增强了耐听度,但远达不到山灵标志性暖润风格的程度;同时稍微进行了柔化的处理,让声音带上了一定的粘滞感,每个音乐元素彼此连贯、共同融入同一个音乐的框架当中。此前的M7结像走的是精致的路线,而M7T延续了这一风格并且打磨得更加细腻、透亮;音色在大致还原的基础上增加了润泽的效果,并没有明显地改变乐器或者歌手嗓音原本的特征。
应该说,无论是电子管还是晶体管模式,M7T讲究的都是对音乐整体场面的再现,区别在于电子管以其独特的方式重塑了声音的形象,而晶体管只在局部施加恰到好处的修饰,两种声音各有千秋。
在三频方面,晶体管状态下的M7T能量分布基本均衡:它的高频维持着不错的亮度,细节保留得足够多,听感顺滑,对高频器乐的华彩呈现得相当精妙;低频的下潜深,有一定弹性,残响控制得比较严谨。切换到电子管时,声音的整体亮度小幅度压暗,中低频的表现也相对比高频更抓耳一些。
过去的M7选择了着重加强中频厚度,主打人声、兼顾器乐的调音方式,而现在M7T先天拥有双模式的优势,提供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审美风格,因而玩法更丰富,所适应的音乐类型也更加广泛:晶体管模式对于器乐和人声的演绎效果几乎可说是平分秋色,而电子管则精通于演绎流行音乐,特别是港台流行以及欧美厚嗓型人声。我很喜欢用它的电子管音色,欣赏梅艳芳、徐小凤、张国荣等等唱功深厚、声线沉稳的歌手于八九十年代推出的经典作品,音乐的主题、歌手的深情演绎与M7T电子管的宽松温厚风格堪称绝配。
在驱动力方面,M7T的平衡口输出功率高达980mW/32Ω,光看纸面数据的话它甚至比一些万元以上的播放器推力更大。在我使用森海塞尔IE 900与其搭配的时候,耳塞在声场方面遇强愈强的特性被充分激发出来,聆听一些live版本的曲目时让人宛如置身音乐会现场。风格上,韵味丰富的M7T和IE 900这种中正的塞子搭配起来也很合拍,播放器声底的特性成为整套系统里画龙点睛之笔。
在IE 900这种单动圈耳塞之外,我还尝试了一些单元架构不同、声音风格也各有特点的塞子,从实际效果上看,M7T驱动力完全够用,而它出色的控制力也保证了各种搭配尽可能不发出尖锐的恶声。而在品种复杂的复合单元架构耳塞里,我觉得搭配效果最具有代表性的恰好就是山灵自家的两款塞子:
在M7T搭配Regal这款2圈4铁2平板耳塞时,播放器展现出了优秀的驾驭能力。它与塞子共同刻画出中高频段细腻的信息量以及清秀的声音线条,声音韧性十足,同时又保证了足够的流畅度。Regal自带两个调音拨杆、共有4种三频分布的模式,我个人推荐在欣赏器乐的时候以M7T的晶体管搭配Regal“标准模式”(开关全关),获得相对平稳的听感;而在聆听人声泛流行乐的时候选择电子管+Regal“人声模式”(1关2开),以进一步增强人声的厚度;如果想要从音乐里得到比较强烈的律动感,则可以直接选择电子管+“靓丽模式”(开关全开),整个搭配声音鲜活热情,将听者包围在音乐之中。无论哪种搭配,M7T都能够将Regal比较张扬的调性发挥出来,并且不让其失控。
如果说Regal考验的只是前端器材的控制力,那么M7T与Majestic系列旗舰耳塞的搭配,则将器材的调性也一并纳入考虑范畴。我手头的Majestic是“沐枫”特别版,相较于原版而言高频的音色更清丽。M7T+沐枫的搭配着重营造规整的声音空间,并铺垫上安定感很强的声底,能量的释放充足但平稳,音乐场面还原得秩序井然。而在风格方面,M7T的晶体管模式和沐枫偏清瘦的声底风格几乎是“天作之合”,它们的组合十分擅长演绎清秀型女声以及小提琴弦乐乐曲,沐枫的调音开关全关时声音细腻均衡,单独打开开关2则进一步增强人声的通透感。
在推塞子之余,我也尝试用M7T去搭配一些通常需要上台的大耳机,如三万档的MEZE AUDIO的旗舰平板大耳EMPYREAN II。虽然低频质感和动态相比大型台机仍有一耳朵的差距,但M7T最值得肯定的在于它用足够的力量撑起了耳机声音的“基座”,听感上保持乐感的完整性。考虑到其自身的定位,效果已经很让人感到惊喜了。
从三年前的M7到如今的M7T,前后两款机型看似只有电子管的区别,实际上已经悄然完成了声音的蜕变升级。我还是能从M7T的声音脉络中抓到来自M7的蛛丝马迹,它们俩都不是遵循典型山灵式温润调音的作品;但对比聆听下来便会发现,M7T于自身更完备的素质基础之上,融入了关于“音乐性”的思考。这种有独立审美价值且声音达到较高完成度的播放器,身上已然投射了旗舰器材的影子。
以上。
閑雲散人记。
来源:耳边事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