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哈喽大家好我是大司徒,今天我们开一个新的系列,解读名著。《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这四部作品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哈喽大家好我是大司徒,今天我们开一个新的系列,解读名著。《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这四部作品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四大名著”。
“四大名著”这一说法,最早出现在1919年2月14日,上海《申报》求古斋书帖社的广告上就有四大名著,但这个四大名著指的是《廿五史弹词》《随园诗法丛话》《金圣叹、陈眉公才子尺牍》《唐诗白话解》,与我们如今所了解的“四大名著”完全没有关系。
真正确定为我们熟悉的这四本书,得到了八十年代以后,1982年《红旗杂志》上一篇论文中才将这四本书定为四大名著,也就是说,这个说法还没改革开放年龄大。
但并不是说这四本书不重要,新文化运动时期,鲁迅胡适等人就对这四本书有深入研究,建国后,毛主席周总理对这四本书也极为看重,只不过那个时候没有将这四本书称为四大名著。
其实早在明朝,就有所谓四大奇书一说,也就是《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以及《金瓶梅》,四大名著这个说法也可以看出是借用的四大奇书。
只不过《红楼梦》取代了《金瓶梅》的位置。
其实不论是四大名著还是四大奇书,我们都看得出来,这四本书的配置非常有意思。
《三国演义》主要讲权谋战争,《西游记》主要讲神佛妖怪,《水浒传》主要讲市井绿林,《金瓶梅》和《红楼梦》主要讲世情男女。
《三国演义》,用过去的评书话语这叫袍带书,也就是帝王将相战场厮杀的故事,
《西游记》,这是典型的神魔小说。
而《金瓶梅》和《红楼梦》则是典型的世情小说,什么叫世情,说白了世情就是人情,这里的人情不光指亲情爱情友情,是世间所有的情,只要是人与人的情都叫世情。
《红楼梦》和《金瓶梅》的主要内容讲的就是这样的世情。
这里面最复杂的其实《水浒传》,用过去评书的观点,似乎可以将水浒归类为短打范畴。
也就是江湖绿林行侠仗义的故事,用现在的观点就是武侠小说。
但短打并不是水浒的全部内容,甚至不是主要内容,水浒中也有不少袍带书的内容,战场撕杀、排兵布阵,甚至还有不少神魔斗法的情节,你能想象宋江也是会魔法的。
而以我刚才的观点,也可以说水浒是一本世情小说,甚至水浒的世情方面是不弱于《金瓶梅》和《红楼梦》的。
说到这,我就该说说,四大名著这四本书在我个人心中的排行地位。
就我个人而言,我最喜欢的当然是《水浒传》,其次是《西游记》,《三国演义》和《红楼梦》并列最后。
当然,这完全是我个人的喜好,也并不是说我不喜欢《三国演义》和《红楼梦》,只不过相比之下,我更喜欢《水浒》和《西游》。你可能会奇怪,作为一个男性,我对《红楼》不感冒很正常,为什么《三国演义》在我心中排名也这么低?
是这样的,三国故事作为中国古代流传最广,最受欢迎的故事蓝本,也可以说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之鼻祖,这么说吧,中国古代几乎大部分长篇小说都是根据三国故事流变出来的。
三国故事之于古典小说,是有奠基性的,但这也同样造成一个问题,那就是最基础的东西,其故事也好,价值观也好,往往最陈旧,说句不恰当的比喻,过时了。
我们看四大名著,红楼的价值观往往是最受现代人欢迎的,水浒的价值观,由于太过超前,往往不被人理解,西游记最为灵活,能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而三国的正统史观,尤其对现代人来讲,老掉牙了。
但这并不是说《三国演义》不好啊,《三国演义》对我来说是很矛盾的一本书,注意我说的是《三国演义》,不是三国历史,就是按理说,你应该过时了,你应该被淘汰了,但你发现,它永远过不了时。
我是什么时候发现的,小时候看《火凤燎原》的时候我就发现了。
就是《红楼梦》的故事它都有过时的那天,但《三国演义》,由于它早就过时了,所以它就过不了时。
另外一点,很多人不喜欢《三国演义》是它的行文风格,它虽然是演义,但他的行文风格半文半白,是非常接近史书的。
我刚说了,正因为它是古典小说之鼻祖,所以它是近乎于小说和大说之间的作品。
什么叫大说?经史子集嘛,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三国演义》过时的原因,因为他的说教味很浓。
它也没有我们印象中小说的那种,非常细腻的刻画,它描写的细腻程度很多时候甚至不如《史记》,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觉得,《三国演义》的电视剧拍的比小说写的好,甚至很多说书先生说的都比原文要精彩的多,这点我之后具体讲《三国演义》的时候再说。
但这就导致很多人误解,认为《三国演义》的文笔差,实际上不是文笔的问题,是他作为奠基性的作品的局限性。
而说到文笔,就不得不说古典小说中公认的,文笔最佳的作品《红楼梦》。
《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中成书最晚的,它的优点在于,相比于传统的古典小说,红楼梦更加注重人物的心理,更加注重人物的思想。
这点特别契合现代读者的口味,所以对于清朝当时的读者,尤其是读过书有文化的读者来说,看到《红楼梦》这样的作品,往往惊为天人!
对于他们来讲,小说居然还能这么写?
这也太超前了!
但《红楼梦》最大的问题依然是,剧情内容尤其是对于我一个男生来讲,说好听点剧情起伏不大,说不好听就是太墨迹了。
最难以接受的是,它的剧情最吸引人的时候,正要高潮的时候……咔!没了……
没了!我的天哪!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红楼梦》的两本续写,《程高本》和《癸酉本》。
《程高本》的问题是,文笔尚可但故事稀烂。
《癸酉本》的问题是,故事足够吸引人,甚至能够做到前呼后应,但你没那个文笔啊!
癸酉本听up们给我讲故事挺有意思的,但真让你看,很难看下去的。
《红楼梦》对于现代研究古典文学的人来说,可以说是第一大显学了,以至于产生了一门学问,就叫红学。
具体到《红楼梦》这本书的创作,它到底是不是曹家之事,或者到底是不是悼明之作,我不是红学家,在这里不进行讨论。
但我要说,包括《西游记》,包括《红楼梦》以及各种的古典名著,古代文人也好,现代文人也罢,将自己的私货夹进书文之中,用来影射和抨击,这是非常常见的事情。
用点人名字的谐音梗啊,借古讽今啊,甚至借今讽今,这都是很正常的。
不过,如果以此认为某个作品完完全全就是在讲现实中某个家族或者某个王朝的真实故事,那也是不客观的。
《红楼梦》中有没有关于清朝或者明朝历史的映射呢?
瞎子都能看明白,肯定是有的,有些人为了反阴谋论,反索隐派,死活都不承认。
但你说《红楼梦》讲的主题就是这些历史的阴谋吗?也不见得。
提到关于名著的阴谋论,就不得不提这些年非常火的《西游记》方面的阴谋论了。
关于《西游记》的阴谋论我之前专门做节目分析过,我的观点还是,《西游记》原著本身没有那么白,但同时它也没有阴谋论者说的那么环环相扣。
文学价值来看,《西游记》是我认为,四大名著甚至所有古典小说当中,最完美的一部。
它几乎没有什么大的缺点,文笔风趣幽默,故事跌宕起伏,不仅想象力丰富,而且讽刺意味拉满,甚至可以说,只要有足够创意,西游的故事可以永远写下去。
在中国古典神话小说中,《西游记》与《封神演义》可以说是最经典的两部作品,经常有人拿它俩进行比较,西游重故事,而封神重设定。
西游记唯一可以算是缺点的地方就在于,在某些细节方面从现代读者的角度来看,它打磨的不是特别深,尤其是孙悟空前期和后期的战斗表现问题,为什么大闹天宫时期怼天怼地的齐天大圣取经路上就经常吃瘪呢?
当然,你要硬找补是能找补的,但根本原因还是,这是两个不同体系的故事相互融合时的必然缺陷。
大闹天宫和唐僧取经原本是两个故事,后人强行将其缝合到一块了。
很多人不喜欢《西游记》的原因是,它的剧情安排过于程式化、套路化,大师兄,师父被妖怪捉走了,然后大师兄去打妖怪,打不过了,请菩萨帮忙。
不过从表现效果来讲,虽然是套路化的,但每一次遇到的劫难,又与上一难不同,且人物都是在路途中不断成长的,幽默风趣中还能悟出不少道理。
这种兼具文学性、哲理性与趣味性的特质,使《西游记》历经五百年仍保持旺盛生命力。
这也是为什么迄今为止,西游记依然能够有不少衍生作品的原因。
虽然《西游记》我十分喜爱,但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欢的还是《水浒传》。
论情节,水浒故事跌宕起伏,环环相扣。
论文笔,水浒细腻传神,风趣幽默。
但是,水浒是我最喜欢也是我觉得最可惜的一本名著,水浒的前半部分,尤其是个人戏的内容,可以说是中国古典小说文笔之最。
但是进入群像戏之后就稍显逊色,尤其是进入战争戏以后,让人提不起兴趣,有人说那是因为征四大寇是后人补写的。
我觉得最关键的不是这个原因,首先征田虎王庆你可以说是后人补写,征辽你可以说是牵强附会。
但征方腊,是水浒故事必须有的一个结局,可这一部分赶工痕迹非常重,为什么会造成这个现象,我在之后的节目中会重点分析。
很多人不喜欢水浒后半段,都在批评诏安这个路线问题,我倒觉得水浒后半段最关键的并不是路线问题,甚至不是文笔问题,而是视角问题。
很多人物在上梁山以前,都是有血有肉的,但上了梁山以后,几乎都变成了行尸走肉,似乎只是一个干活的工具。
就算是被大家所诟病的林冲这个人物,在个人戏时都是很鲜活的,但上了梁山,他就是个武器,就是个工具。
而水浒前期个人戏的内容,简直绝了!那个细节,那个文笔,堪称中国文学之最。
与刚才说的《红楼梦》相比,水浒的优势在于,《红楼》的绝大多数视角都局限在贾府之内,所以红楼想要描绘细节,主要注重家宅之内以及人物的内心,这是红楼的优势,但也成了它的局限。
而水浒的细节描写是方方面面的,并且从人物塑造来讲:水浒对于市井群像的立体书写可以堪称巅峰。
关键是,水浒的时代背景选择的也十分有特色,北宋时期,这正是中国市民文化崛起的时代,市井中各色人物,上至达官显贵,下至贩夫走卒,每个人都是立体的。
我不知道水浒的作者有没有见到过《清明上河图》,但他确实还原了北宋时期的市井风貌。
而且你看《金瓶梅》和《水浒传》,虽然用的是同一故事背景,但你明显能看出一个区别就是,水浒虽然是明朝人写的作品,但它写的那个宋代生活十分还原,你感觉不像明朝人写的。
而金瓶梅虽然以宋代为背景,但那个故事怎么看怎么不像宋代,就是晚明时期的故事。
同时,水浒既是一部英雄史诗,也是一部生存启示录,其对权力、忠义、自由的追问,至今仍能引发读者的共鸣。正如金圣叹所言:"《水浒》之文精严,读之即得读一切书之法也"。
关于《水浒传》,我想讲的内容太多了,等之后具体再谈。
经常会有人讨论,哪部作品不配列入四大名著,比如《水浒传》,三观不正,再加烂尾,不配列入四大名著,《三国演义》过于陈腐,不符合史实,不配列入四大名著,《西游记》小孩看的,不配列入四大名著。
《红楼梦》,没写完,不配列入四大名著。
其实从我视频一开始的描述来看,将四大名著定为这四本书,恰恰不是哪个权威人士私自定的,真的就是人民群众自发的一种行为。
这里的人民群众,上至知识分子学者高官,下至贩夫走卒文学青年。
这就是大家共同选择的结果,这四本书恰恰从不同的纬度,来塑造我们的文化内涵。
虽然这四本书并不能全面概括中华文化,但中华文化在这四本书中展现的可谓是淋漓尽致,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
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包含了诗词、绘画、建筑、民俗等诸多方面的文化元素,成为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对后世文学、艺术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在世界范围内传播,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文化的魅力。
好,本期节目到此结束我是大司徒,喜欢我的可以点赞三连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来源:我是大司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