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属于“艺术加工”,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看一系列优质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属于“艺术加工”,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看一系列优质内容。
一位中年女性,在感染流感后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靠“硬扛”熬过了10天。
她以为只是普通感冒,却在第11天被紧急送医,CT一拍,医生愕然:双肺几乎完全“白化”,这是严重肺炎的典型表现。此时,她已进入重症监护,命悬一线。
许多人认为“流感就是小感冒”,只要多喝水多休息就能好,殊不知,这种认知让不少人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甚至危及生命。
流感不是小事,而是潜伏在我们身边的“隐形杀手”。尤其是中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一旦感染流感病毒,可能迅速演变为肺炎、心肌炎、甚至多器官衰竭。
本文将结合医学研究,深入解析流感的危险性、关键症状、身体的警报信号,以及哪些“不能硬扛”的表现,帮助大家真正了解流感的严重后果。
很多人疑惑:一个普通的流感,怎么会让肺变白?答案藏在医学影像里。
“肺白”是医学影像学中的一种表现,指的是肺部实变或渗出,使得原本在CT下应为黑色的通气区域变为白色。这种现象常见于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或爆发性肺部感染中。
流感病毒进入肺部后,攻击呼吸道上皮细胞,还可能引发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导致肺泡内充满炎性渗出液,气体无法正常交换,轻则呼吸困难,重则需上呼吸机维持生命。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显示:每年因流感相关并发症住院甚至死亡的病例并不少见,尤其在60岁以上人群中更为常见。
这不是个例,而是一个被大众忽视的普遍问题。
有多少人把流感当作普通感冒来处理?其实两者的本质完全不同。
普通感冒多由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引起,症状轻微,一般不发高烧,也不会引起严重并发症。
而流感则由流感病毒引发,起病急、发热高、全身症状重,常伴有肌肉酸痛、乏力、畏寒,极易诱发肺炎、心肌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
尤其在流感高发季节(通常是冬春季节),如果出现以下这几类症状,绝对不能再“扛”:
不少人认为“发烧”是身体在“烧病毒”,但在流感中,发热往往是免疫系统正在与病毒激烈作战的信号。
如果高烧超过38.5℃,连续3天不退,甚至出现寒战、盗汗,说明炎症反应持续存在,人体处于高压状态。
尤其是中老年人,一旦持续高热,极易发生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诱发原有疾病加重,如高血压、心脏病发作。
如果发热超过3天仍无缓解,必须及时就医!
流感病毒一旦侵入肺部,会导致气道水肿、分泌物增多,严重时肺泡被炎性渗出物填充,造成通气障碍。
此时,患者会感到呼吸困难,甚至稍微活动一下就气喘吁吁
当肺部感染进一步发展为肺炎时,影像检查就会出现所谓的“双肺白化”。
这不是轻描淡写的“炎症”,而是肺功能正在崩溃的信号。
对中老年人而言,肺部功能本就不如年轻人,一旦出现呼吸困难,必须立刻就医,切忌拖延。
许多人以为“累一点、睡一觉就好了”,但在流感中,极度乏力、嗜睡、精神萎靡往往意味着病毒已经进入血液循环,或诱发了全身炎症反应。
这种“断电式”的疲惫,不是普通疲劳能比的。
尤其是老年人,如果突然变得嗜睡、反应迟钝、胃口差,很可能是并发症的前兆,比如病毒性脑炎或败血症。
这时候,家属一定要警惕,不能简单认为是“老了犯困”。
流感伤肺,还可能伤心。
研究表明,流感病毒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表现为心跳加快、心律不齐、胸闷胸痛,甚至猝死风险。
很多中老年人本身就有高血压、冠心病,流感一来,心脏更是首当其冲。
若在流感期间出现胸痛、心悸、气急,千万别等,以为是“累到了”或者“受寒了”,必须尽快就医排查是否有心肌损伤。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生点小病扛扛就过去了”是很多人根深蒂固的想法,尤其是中老年人,常常把就医当成“最后手段”。
这种“硬扛文化”,在面对流感这种高变异、传播快、致病强的病毒时,往往代价极高。
流感的致命性恰恰在于它的“隐蔽”与“变化”。前两天可能只是鼻塞流涕,第三天可能高烧不退,第五天肺部感染,第七天全身器官功能衰竭。
等到真正感到“扛不住”的时候,往往已经错过治疗的黄金窗口。
60岁以上人群免疫力下降,呼吸系统老化,基础病多,一旦感染流感,发展为重症的概率远高于年轻人。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2023年流感相关死亡病例中,超过70%为65岁以上人群。
中老年人对疼痛、病情的敏感程度降低,往往等症状明显时,肺部感染已经很严重。
这也是为何医院重症监护室中,重症流感患者多为老年人。
科学预防,才是最好的治疗。
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手段。
国家疾控中心建议:60岁以上老人、慢性病患者、医护人员和孕妇等高风险人群,应每年接种流感疫苗。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
· 保持良好通风,避免去人群密集处;
· 养成勤洗手、戴口罩的习惯;
· 出现不适,及时就医,不轻视症状;
· 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以为只是感冒”,是许多悲剧的起点。流感面前,没有人是真正的“硬汉”。
当身体发出求救信号时,不是逞强的时候,而是该停下来认真倾听。
生病不是软弱,是身体在提醒你:该休息、该治疗、该珍惜。
在健康面前,谨慎永远胜过侥幸。
愿每一位中老年朋友,都能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流感,不要让“肺白”成为生命的最后一张影像。
1.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3年第44卷第2期,《中国流感相关住院和死亡负担研究》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2024年流感防控专题数据发布
3. 《实用内科学(第1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呼吸系统疾病章节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来源:健康365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