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风所过之处尘土飞扬,天昏地暗,天地变色。为躲避这场大风的到来,部分地区中小学生放假,工厂停工,规避大风带来的危险性。不可否认这场大风的破坏能力之强悍,有的大树连根拔起,有的蔬菜大棚毁于一旦,有的彩钢顶瞬间消失不见,有的房屋的瓦片刮了个七零八落。大风所到之处,
4月11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风打乱了人们正常的生活节奏。这场大风历史同期罕见,过程风力强,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大,破坏能力强,具有具有极端性。
大风所过之处尘土飞扬,天昏地暗,天地变色。为躲避这场大风的到来,部分地区中小学生放假,工厂停工,规避大风带来的危险性。不可否认这场大风的破坏能力之强悍,有的大树连根拔起,有的蔬菜大棚毁于一旦,有的彩钢顶瞬间消失不见,有的房屋的瓦片刮了个七零八落。大风所到之处,给人们带来了紧张的气氛。
这场大风自4月11日到13日才逐渐减弱。4月12日恰好是阴历的三月十五日,有经验的老人说“三月十五刮大风,农夫种田收成空”,那么老人为什么这样说?有没有道理?
三月十五日刮大风,农夫种田收成空。
这句老话就是说:阴历的三月十五日这天刮大风的话,农民种地会化为泡影。当然,这是一种夸张的手法,不必过于深究,意思是说会对农民的收成产生一定的影响。那么老人为什么会这样说?
一,我们来看阴历的三月十五日,正常处于清明节到谷雨之间,正好处于小麦返青,花生,大豆等农作物即将种植的时节。
农谚当中有“三月十五刮大风,三月寒回头”的说法,意思就是三月十五日刮大风,会产生寒流的影响。寒流对于正值返青的农作物而言,不是一种好现象。受冻害的影响,难免会减产。为什么老话会这样认为呢?
三月十五日,正好处于清明将结束和谷雨将到来的时间。此时正是春季大气环流调整的季节,冷暖空气激烈对峙,产生很强的气压梯度,从而容易产生大风。暖空气想登上舞台,冷空气做最后一搏,不想退出战场。冷空气一旦占据上风,会全力一击,会将“暖空气”挤到一边。就形成了这场大风,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风带来的寒冷。寒流的到来,对农作物的影响不必细说,轻则减产,重则绝收。
二,农谚当中还有“三月十五刮大风,一百日后大雨倾”的说法。
我们来看“一百日后大雨倾”,这句话带着两层含义:一是三月十五日大风过后,一百天之内都不会产生什么有效的降雨。二是,一百日以后大雨倾盆。
首先,三月十五日后一百天内干旱少雨,对于农作物而言,是不利的因素。这一百天的时间正是春季作物生长到收获的关键时期,尤其是灌溉措施不到位的古代社会,干旱少雨对于春季农作物而言,那是毁灭性的打击。禾苗都旱死了,哪儿会有什么好收成?
其次,我们再来看一百日后下大雨。从三月十五数一百天,来到阴历六月二十五,阳历7月。这个时间,在部分地区正好是春季作物收获,夏季作物播种的关键期。此时下大雨,可不是什么好事,将要收获的作物,如不及时收获,有可能直接烂到地里,尤其在古代,纯手工收农作物,收获时间更长晴好天气很重要。即便收获了农作物,无法及时晾晒,照样是毁灭性的打击。
夏季作物如不能及时播种,会直接影响到夏季作物的收获时间,间接的会影响到产量。比如到了霜降时节,作物还未成熟,一场寒霜降下来,作物直接枯死。产量受到影响是必然的。
三,三月十五日前后,在部分地区,是祭祀神仙的很重要的日子。在这几天以前的人们祈福好收成,祈福安康,祈福财富。
比如三月十五日是神仙赵公明和碧霞元君的生日。
赵公明,被民间誉为“武财神”,是深受人们喜爱的财神。
碧霞元君,在民间有许多称号如:送子娘娘,泰山奶奶,泰山娘娘等,碧霞元君在北方拥有众多信众。
三月十八是后土娘娘的圣诞日,后土娘娘是北方最大的女神了,尊称“大地之母”。
还有部分地区的后山奶奶。这里不一一细说。
在这个祈福的关键节点刮大风,有的人就会迷信的认为:是神仙动怒了,不是吉利的预兆。当然这只是以前人们祈福图吉利的说法,不必介怀。
老话“三月十五刮大风,农夫种田收成空”,是古人总结出来,流传至今的农谚。是无数辈人经验的总结。在古代而言,确实有比较强的指导意义,而对于现代社会而言,产生的影响相对较弱。朋友们,你们怎么看待三月十五日刮大风,欢迎留言讨论。
来源:缓慢爬行的蜗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