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2天内连发3篇Nature和Science,今年顶刊发文量国内前3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3 13:59 1

摘要:4月9日,浙江大学崔一卉与张翔南合作带领团队在顶刊Nature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报道了压力动态调控神经元自噬以控制抑郁发作。该研究发现急性压力会激活(大脑)外侧缰核(LHb)的自噬作用,而慢性压力则会抑制该作用。系统性给予不同抗抑郁药物同样可以恢复外侧

继北京时间3月20日凌晨,在顶刊Nature同一天连发2篇研究论文后。本周,浙江大学再次爆发,2天内连发3篇NS顶刊文章,下面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

4月9日,浙江大学崔一卉与张翔南合作带领团队在顶刊Nature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报道了压力动态调控神经元自噬以控制抑郁发作。该研究发现急性压力会激活(大脑)外侧缰核(LHb)的自噬作用,而慢性压力则会抑制该作用。系统性给予不同抗抑郁药物同样可以恢复外侧缰核的自噬功能,这表明外侧缰核自噬是一个常见的抗抑郁靶点。外侧缰核神经元自噬的基因缺失会促进机体对压力的易感性,而增强外侧缰核自噬则会产生快速的抗抑郁样效应。外侧缰核自噬通过按需降解谷氨酸受体来控制神经元兴奋性、突触传递和可塑性。总之,该研究表明外侧缰核自噬在维持机体应对压力时的情绪稳态中发挥着因果作用。外侧缰核自噬紊乱与慢性压力下的适应不良有关,而通过自噬增强剂逆转这一过程则提供了一种新的抗抑郁策略。

本文第一完成单位为浙江大学,最后通讯作者为崔一卉。她硕士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博士毕业于法国巴黎六大(索邦大学);在浙江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师从胡海岚教授)。她目前为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脑科学与脑医学系博士生导师、竺可桢学院导师,附属邵逸夫医院双聘教授。她主要从事压力转化为内在情绪的分子,细胞及环路机制的研究。她曾获国家“优青”等荣誉。

在同一天的Nature上,浙江大学黄飞鹤、华彬、陈志杰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Jonathan L. Sessler合作作为通讯作者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报道了含烷基分子的超分子对接结构测定。该研究展示了通过使用含有柱[5]芳烃的金属有机框架(MOFs),并利用柱[5]芳烃-烷基链主客体识别作用,可以减少这种运动,并使含有烷基链的分子在整体MOF结构中可接近的柱[5]芳烃单元内对接后变得有序。这样能够使用标准的SCXRD仪器确定48种含烷基链分子的单晶结构,其中包括6种天然产物、2种获批药物和18种来自16个研究小组的定制化合物。来自粗反应产物的含烷基链分子的结构也可以直接通过SCXRD分析确定,无需进一步纯化。这种基于含有柱[5]芳烃的MOF的超分子对接方法的简便性、高效性和明显的普适性表明,它可能成为分析传统SCXRD方法难以确定结构的天然产物和药物的新工具。

总之,该研究首次提出了“超分子对接”的概念,利用超分子大环的金属有机框架,特异性识别长烷基链化合物,解决了测定其单晶结构的难题。本文第一完成单位为浙江大学,最后通讯作者为黄飞鹤,他1996年本科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1999年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博士毕业后在犹他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此后回国加入浙江大学至今,目前为该校求是特聘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黄飞鹤主要从事超分子化学方面的研究工作。他曾获国家“杰青”、英国皇家化学会Cram Lehn Pedersen Prize in Supramolecular Chemistry和Polymer Chemistry Lectureship Award等众多荣誉。

4月10日,浙江大学谢涛与郑宁合作在顶刊Science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报道了基于离解网络设计的高性能光敏聚合物循环3D打印。该研究展示了一种通过逐步光聚合形成二硫缩醛键进行三维(3D)打印的化学方法。聚合网络可以通过二硫缩醛键的解离重新转化为光反应性低聚物。这种网络—低聚物转化是可逆的,因此允许使用相同材料进行循环3D打印。该方法提供了在聚合物网络主链设计中进行模块化调整的灵活性。这使得能够获得具有高机械韧性的完全可回收弹性体、结晶聚合物和刚性玻璃态聚合物,使其可能适用于各种应用。

总之,该研究利用全新的热可逆的光点击化学反应,开发了基于醛基/巯基反应的逐步聚合全新可循环3D打印。浙江大学为本文的唯一通讯单位,谢涛为本文的最后通讯作者。他1993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1996年及1997年又先后获得浙江大学和比利时鲁汶大学的硕士学位,2001年博士毕业于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安赫施特分校。博士毕业后又先后任职于通用汽车公司全球研发部(2001至2012年,高级研究员及主任研究员)和美国HRL实验室(2012至2013年,高级主任研究员)。2013年他回国加入浙江大学至今,目前为该校求是讲席教授。他曾获国家“杰青”和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基础研究王葆仁奖等荣誉。谢涛长期从事多功能智能高分子的基础及应用研究,特别是3D打印技术的创新研究。就在去年7月,他就在顶刊Nature上报道了一种具有超强强度与韧性的可3D打印弹性体(材料);本篇Science可以说其在前期研究成果基础上的进一步突破。

随着本周的3篇顶刊文章的发表,浙江大学2025年以来以第一完成单位发表的CNS顶刊数量已悄然达到了7篇(包括4篇Nature和3篇Science)。要知道浙大今年首篇一单位顶刊是在2月底才发表的,目前浙江大学今年CNS的发文量也升至了国内第3,仅次于北京大学的16篇和复旦大学的8篇(去年全年,浙大也是仅次于清北,位居国内第三)。

来源:科技大满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