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斯蒂芬·米兰(Stephen Ira Miran)在美联储理事会的首场会议上投下他那张格格不入的选票时,他似乎更像是在表演,而不是制定政策。这位由特朗普总统亲自提名、刚刚走马上任的联储理事,不顾共识,坚持呼吁将利率下调整整50个基点——比最终决定的幅度大了一
当斯蒂芬·米兰(Stephen Ira Miran)在美联储理事会的首场会议上投下他那张格格不入的选票时,他似乎更像是在表演,而不是制定政策。这位由特朗普总统亲自提名、刚刚走马上任的联储理事,不顾共识,坚持呼吁将利率下调整整50个基点——比最终决定的幅度大了一倍。他的异议成为了华尔街关注的焦点,却丝毫没有改变政策路径。结果,只留下一个刺眼的问题:米兰究竟是美联储里的声音,还是特朗普经济舞台上的“角色”,抑或向美联储掺入的沙子。
孤独的异议,不起作用的干预
在这场为期两天的政策会议中,米兰与其他11位理事围绕通胀与就业问题展开激烈讨论。然而,在投票时,他是唯一支持更激进降息的人。即使是另外两位由特朗普任命、此前也曾提出异议的理事——克里斯托弗·沃勒和米歇尔·鲍曼——此次也回归主流,选择支持25个基点的温和调整。
米兰不仅被孤立,更未能在任何实质性层面上说服同僚。他提交的“点阵图”利率预测显示,今年还应再降息125个基点,几乎是联储当前路径的三倍。这种预测不仅引来市场的好奇,也招致了业界的冷嘲热讽——Annex Wealth Management 首席经济学家布莱恩·雅各布森 (Brian Jacobsen)称米兰的利率路径“像拇指酸痛一样突兀”,”NatAlliance Securities 副主席 Andy Brenner 则断言“没有意义”。
一场精心设计的政治登场
从其进入美联储的方式来看,米兰的表现并不令人意外。他的提名、确认、乃至经济观点的形成,几乎都带有特朗普经济哲学的烙印。作为财政部前顾问、保守派智库常客,以及特朗普第二任期经济议程的理论支持者,并自2025年3月起担任特朗普政府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米兰代表的是一套早已成型的意识形态,而非联储系统内部的政策演化。
特朗普阵营显然希望通过安插“忠诚派”来施加货币政策影响。然而,正如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所强调的,联储决策的基础必须是“数据和分析的说服力”,而非政治忠诚度。米兰的失败不仅是一次政策投票的失败,更是对试图以政治手段操控美联储的警示。
从“理论家”到“表演者”
值得注意的是,米兰并非无知之辈。他的背景堪称精英——波士顿大学本科、哈佛博士,博士师从前里根政府经济顾问马丁·费尔德斯坦。他也曾在资产管理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市场经验。然而,他在联储内部的表现却令人怀疑:这是在行使独立判断,还是在为政治目的“配合演出”。
2024年11月,米兰出版了《重组全球贸易体系的用户指南》(A User's Guide to Restructuring the Global Trading System),研究探讨特朗普回任总统后重塑国际贸易的工具,该文分析了美元高估背景下的关税和货币策略,并提出了潜在的市场后果。分析家推测,特朗普第二届任期关税可能跟随这份文件,并促成所谓的“海湖庄园协议”。
他此前曾公开否认关税推高通胀,宣称移民政策收紧将“压低住房需求并降低通胀”,这些观点既偏离共识,又缺乏实证基础。如今他在点阵图中的极端预测,同样无法以美联储自己的通胀与就业前景数据为依据。这种以意识形态为主导、与宏观现实脱节的政策主张,更像是一次立场宣言,而非审慎决策。
艰难的任命。2024年12月22日,特朗普宣布提名米兰担任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他于2025年3月12日获参议院确认出任此职。他以53比46票获得确认。所有53位共和党人都投了赞成票,而所有46位民主党人和无党派人士都投了反对票。
本周,米兰以 48 票对 47 票 (投票主要按党派划分) 获得参议院确认,成为美联储理事会的最新成员。
两次投票表明,米兰并未获得广泛支持,难以服众。
欠严谨的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
譬如,知情人士透露,4月25日,米兰会见15名金融机构的代表,包括对冲基金Balyasny、Tudor和Citadel,以及资产管理公司PGIM和贝莱德的代表。
两位知情人士表示,米兰在关税政策和金融市场方面的表述“语焉不详”或“逻辑混乱”,其中一人称米兰已经“难以应付”。
一位了解会议情况的人士说道:“只要有人向米兰提问,局面就崩了。当面对一群知识渊博的听众时,讨论的要点很快就会被驳倒。”
又如,有知情人士称,米兰在一次与投资者的接触中,正逐渐疏远《海湖庄园协议》中的想法。
2月28日,笔者在财富中文网撰文《如何评价CEA 主席人选斯蒂芬·米兰阐述的经济愿景?》,在该文中,笔者一针见血指出米兰的局限及挑战,其中的一些内容被后来的事件印证。可以说,米兰改任美联储理事,肯定有特朗普“甩锅”因素。
美联储制度的韧性,仍待考验
米兰的异议虽然未能改变政策,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其可以掉以轻心。他的存在提醒我们,美联储独立性始终脆弱。一旦政治干预开始通过“人事任命”渗透,制度的边界就在悄然漂移。
特朗普已成功提名多位联储理事,并有望在未来数月进一步扩大其影响力。如果像米兰这样的“边缘角色”不断占据美联储席位,未来政策制定过程中的理性协商、数据驱动、共识构建将愈加困难。届时,货币政策的方向不再由经济数据决定,而将沦为政治剧场的延伸。
真正的“菜鸟”?
米兰或许自认为是引领政策变革的“异见者”,但从现实效果来看,他更像是美联储这场宏大剧作中的“杂技演员”。他的高调亮相无法掩盖论据的薄弱,孤独异议更未能赢得同僚支持。而在当前全球经济风险愈发复杂之际,美联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理性、独立和专业。
在美联储这个以冷静著称的机构里,噱头不是本事,热闹也不是结果。米兰的表现,或许更该提醒我们一个古老的道理:当一个人太渴望引起注意时,他往往扮演的,不是正常人,而是贻笑大方的“菜鸟”。
不得不说,特朗普选人用人确实有卓尔不群之处,譬如,特朗普在2017年提名鲍威尔担任美联储主席, 拜登在2021年再次提名鲍威尔。而实际上,鲍威尔极有可能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优秀的美联储主席,特朗普功不可没。但这次,米兰的平庸表现,正在变成特朗普的“负资产”,他好像没有真正领会特朗普的真实意图。鲍威尔有平衡棘手经济和政治重压的高超本事,即,“两手都要硬”,而米兰明显缺少这个本事,可以预计,未来特朗普提名的鲍威尔继任者,也一定有这个本事,换句换说就是,“没有金钢钻,别揽瓷器活”。殷鉴不远,特朗普需要深谋远虑、左右逢源、雷霆万钧的人,而最不需要的是“菜鸟”。(财富中文网)
作者王衍行为财富中文网专栏作家,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