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4 国全票赞成的停火决议,愣是被美国一张反对票掐死在安理会,美国的传统盟友英、法此次都站到了对立面,其国内甚至有半数民众认为以色列的行动 “过火”,但特朗普政府依旧坚定支持以色列。
14 国全票赞成的停火决议,愣是被美国一张反对票掐死在安理会,美国的传统盟友英、法此次都站到了对立面,其国内甚至有半数民众认为以色列的行动 “过火”,但特朗普政府依旧坚定支持以色列。
安理会 10 个非常任理事国共同提交了一份关于巴以冲突的决议草案,核心诉求清晰而迫切:推动加沙立即实现获各方尊重的永久停火,促使被哈马斯及其他团体扣押的人质无条件释放,同时要求以色列全面取消对人道主义援助的所有限制,确保救助物资能安全、无阻碍地送达加沙民众手中。
这 10 个非常任理事国涵盖了亚、非、欧、美四大洲,最终投票结果显示,安理会 15 个成员国中,14 票全票赞成,中、俄、英、法这四位常任理事国均投下赞成票,全程无一张弃权票。
然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 “一票否决权” 在此刻显现了分量 —— 美国的一张反对票,让这份凝聚 14 国共识的草案最终未能通过。
面对 14 国的赞成立场,美国代表当场表达了反对意见,并反过来向其他 14 个国家提出指责,美方称,这份决议草案存在三大 “问题”:未明确谴责哈马斯的相关行为,未承认以色列所主张的 “自卫权”,甚至让所谓 “有利于哈马斯的虚假陈述” 在安理会上传播。
美方明确表示将坚决反对该决议,同时提出诉求:要求哈马斯立即释放所有被劫持人员,并无条件投降。只是在这番表态中,加沙地区已迫在眉睫的饥荒危机、民众急需的人道主义援助等现实问题,并未被美方提及。
最令人关注的,是美国的传统盟友英法此次的选择 —— 两国均投下了赞成票。
法国代表的表态直接且务实,他提到,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已逐渐失去军事意义,必须立即停止,同时呼吁安理会联合沙特等国,推动 “两国方案”(巴勒斯坦与以色列各自建国)的落实,这被认为是解决巴以问题的根本路径。
英国代表的表述则更为委婉,其在发言中提及了对哈马斯的谴责,强调哈马斯不应在加沙的未来发展中扮演任何角色,但话锋一转,他也指出以色列 “鲁莽扩大军事行动” 的做法,正在让原本有望达成的和平协议逐渐远离,更特别提到 “一场完全人为制造的饥荒正在加沙发生”,呼吁以色列尽快停止冲突。
尽管英法的措辞侧重不同,法国更直接、英国有顾虑,但两张赞成票传递的信号很清晰:在 “停火救人” 这件事上,盟友并未与美国站在同一阵线。
与盟友的立场分化形成对比的是,中国对美国的行为明确表达了态度 —— 只用了 “失望” 二字。
这两个字的分量不言而喻:当国际社会都在为停火、救援奔走努力时,美国的一票否决,无疑给所有和平尝试泼了一盆冷水,也削弱了各方为解决冲突付出的心血。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公开表达了类似的忧虑,他明确表示支持安理会改革,尤其认可英法提出的 “限制一票否决权” 提议。古特雷斯坦言,当前安理会的架构已难以适配国际社会的现实需求,成员国之间的分裂态势,让诸多关乎民生与和平的工作举步维艰。但改革之路注定漫长,美国早已明确表态,即便接纳新国家进入安理会,也绝不允许其拥有否决权,而美国自身的否决权更 “动不得”,中俄英法等其他常任理事国也各有诉求,安理会改革仍是 “任重而道远”。
古特雷斯
美国政府的强硬立场,在其国内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最新民调数据显示,已有 50% 左右的美国成年人认为,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 “过头了”。而在巴以冲突刚爆发时,这一比例仅为 40%,短短时间内的 10 个百分点涨幅,折射出美国民众对相关议题的态度变化。
围绕美国的否决票,国际社会出现了不少讨论,其中一种观点认为,美国或许在借着支持以色列推进其中东战略 —— 即通过扶植以色列,使其成为中东地区的 “核心力量”,甚至有声音猜测,其潜在目标是让以色列的影响力覆盖巴勒斯坦乃至叙利亚地区,从而形成 “美国主导美洲、以色列影响中东” 的地缘格局。
不过需要明确的是,这类说法目前更多停留在分析与猜测层面,并无官方信源直接证实,但从现实来看,美国此次否决停火决议,客观上为以色列的军事行动争取了更多空间,也让相关猜测有了讨论的土壤。至于 “以色列吞并巴勒斯坦后将瞄准叙利亚” 的说法,同样属于未被证实的预判,更多是基于地区局势的推演。
三个观点:从停火否决看中东局势的深层变化
美国的否决权难掩孤立态势,14 国全票赞成与自身一票反对的对比,加上英法等传统盟友的 “不追随”,已然说明美国的中东政策正在失去国际共识;国内半数民众的反对声音,更凸显其政策与民意的脱节,长期来看或将反噬其国际话语权。
以色列难成 “地区霸主”,即便有美国的支持,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已引发国际社会广泛批评,加沙饥荒等民生问题更让其面临道德压力,周边阿拉伯国家的立场、国际社会的舆论监督,都注定其难以通过军事手段实现所谓 “地域扩张”。
和平仍是中东的最终归宿,从中俄英法的赞成票,到英法对停火的呼吁,再到古特雷斯推动的安理会改革诉求,不难看出 “停火救民” 已是国际社会的主流期待,美国的短期阻挠或许会延缓进程,但民生需求与和平诉求终究是大势所趋。
结语
一张否决票,暂时搁置了一份决议,却搁不下加沙民众对活下去的渴望,也挡不住国际社会对和平的追求。那些关于地缘野心的猜测,或许需要时间来验证,但此刻最该被看见的,是每一个在冲突中挣扎的生命。
历史早已证明,所有以 “霸权” 为目标的博弈终将落空,唯有尊重生命、守护和平,才能真正化解分歧。加沙的黎明或许会迟到,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它不会缺席。
来源:四海视野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