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备受瞩目的ICML会议上,最新的突破性摘要(LBA)环节成为焦点。会议的核心议题之一是如何在前线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的治疗中,超越已沿用二十年的R-CHOP方案。来自哈佛大学的Ele
在备受瞩目的ICML会议上,最新的突破性摘要(LBA)环节成为焦点。会议的核心议题之一是如何在前线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的治疗中,超越已沿用二十年的R-CHOP方案。来自哈佛大学的Eleonora Calabretta博士代表其合作团队,发表了一项基于POLARIX临床试验数据的深度回顾性分析,为DLBCL的精准治疗提供了革命性的新思路。
POLARIX试验:打破DLBCL一线治疗二十年僵局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无数临床试验尝试通过在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和泼尼松)方案基础上增加新的靶向药物,以期改善DLBCL患者的预后,但均未达到主要终点。POLARIX研究是首个取得历史性突破的III期随机对照试验。该研究证实,用抗体偶联药物(ADC)维泊妥珠单抗替代R-CHOP方案中的长春新碱,形成Pola-R-CHP方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
Calabretta博士在报告中首先回顾道:“POLARIX试验的数据显示,Pola-R-CHP治疗组的两年PFS率达到76.7%,显著优于R-CHOP组的70.2%,近期公布的数据更证实了这一优势在五年时依然存在。” 此外,一项探索性亚组分析初步提示,这种获益在转录定义的活化B细胞样(ABC)亚型中可能更为明显,这为后续更深层次的分子分型研究埋下了伏笔。
DLBclass分类器:超越传统分型,实现基因组精准画像
DLBCL是一种具有高度遗传异质性的恶性肿瘤。为了更精确地对其进行分层,Calabretta博士所在的团队先前开发了一套名为“DLBclass”的分子分类系统。该系统将DLBCL划分为五个具有独特遗传特征和临床预后的分子亚型(C1至C5)。
“为了实现全面的遗传学分析,我们必须整合所有类型的基因变异,包括突变、拷贝数变异和结构变异,” Calabretta博士强调。DLBclass分类器正是基于这一理念,它采用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先进算法,分析163个基因组特征,能够将每个肿瘤样本精确地归入特定的分子亚型,总体准确率高达90%,在高置信度样本(约占75%)中更是达到97%。
其中,与ABC亚型富集相关的“C5”(Cluster 5)尤为引人关注。该亚型具有BCL2基因拷贝数增加、MYD88和CD79B基因激活突变等标志性特征,并且在接受R-CHOP治疗时预后最差,显示出独特的结外侵袭倾向。
核心发现:Pola-R-CHP疗法为“C5”DLBCL患者带来最大获益
本研究的核心目标,是利用DLBclass分类器对POLARIX试验中407例可获取活检样本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确定Pola-R-CHP方案的疗效是否在不同的分子亚型中存在差异。
研究结果清晰地揭示了Pola-R-CHP疗法的优势人群。在“C5”DLBCL患者中,Pola-R-CHP组的五年PFS率高达70%,而R-CHOP组仅为42%,疗效差异极为显著(HR= 0.38, P=0.005)。Calabretta博士指出:“这一发现尤为重要,因为它表明,在所有亚型中,接受R-CHOP治疗的C5患者预后最差。Pola-R-CHP的加入似乎能够逆转这一固有的不良预后。”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其他四个分子亚型中,两种治疗方案的PFS曲线并未显示出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
为了验证这一发现的稳健性,研究团队进行了多变量分析,在校正了国际预后指数(IPI)、年龄以及传统的细胞起源(ABC/GCB)分型等重要临床和生物学因素后,“C5”患者从Pola-R-CHP治疗中的获益依旧显著(HR = 0.41)。 这项结果有力地证明,DLBclass提供的分子分型比传统的ABC/GCB分型具有更强的预测价值。此外,分析还表明,在“C5”亚型内部,无论患者是否携带CD79B或MYD88突变,Pola-R-CHP的疗效优势均保持一致。
临床应用展望
针对研究中传统的ABC分型患者约占33%,而研究中的“C5”患者约占25%的问题。Calabretta博士回应称:“C5确实是ABC富集的亚型,但并非所有C5患者都是ABC型。我们的分类器能够超越细胞起源的标签,精准识别出对Pola-R-CHP响应最敏感的生物学实体。”
从临床实践的角度出发,针对在尚无法普及基因组测序的情况下,医生应如何选择患者的问题。Calabretta博士认为:“随着我们迈向基于分子特征制定治疗决策的时代,进行全面、准确的分子分型至关重要。未来的方向必然是推动这类先进的诊断技术进入临床常规。”研究团队表示,尽管在“C5”亚型中尚未观察到统计学上显著的OS优势,但已呈现出延长生存的积极趋势。
结语:开启DLBCL分子驱动治疗新纪元
这项研究的发布,标志着DLBCL治疗正从“一刀切”的标准化方案,迈向基于精准分子分型的个体化治疗新阶段。DLBclass不仅为理解DLBCL的生物学复杂性提供了有力工具,更重要的是,它展示了作为预测性生物标志物的巨大潜力,能够精准筛选出最能从Pola-R-CHP这一突破性疗法中获益的患者群体。正如Calabretta博士在总结中提到的,这些发现有力地支持了利用DLBclass来设计分子驱动的临床试验并指导未来的临床实践。这一成果不仅是POLARIX试验价值的深度挖掘,也为全球淋巴瘤研究领域贡献了宝贵的智慧与方向。
来源:肿瘤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