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11日上午10时,厦门市美术馆一楼珍品AB厅翰墨飘香、群贤毕至,“千里不同风——宋唯源书画展”开幕式在此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界领导、艺术机构代表、学术专家及媒体人士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场融合传统笔墨精神与时代艺术气象的文化盛宴。
“千里不同风——宋唯源书画展”在厦门市美术馆盛大启幕
2025年4月11日上午10时,厦门市美术馆一楼珍品AB厅翰墨飘香、群贤毕至,“千里不同风——宋唯源书画展”开幕式在此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界领导、艺术机构代表、学术专家及媒体人士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场融合传统笔墨精神与时代艺术气象的文化盛宴。
一、开幕式:风雅启幕,共襄艺术盛举
开幕式前3分钟,温馨提醒声响起,嘉宾们有序入座,静待盛会开启。主持人以“海风拂墨韵,丹青绘鹭岛”的优美诗句开篇,向莅临现场的各界来宾致以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厦门市美术馆作为文化地标的重要意义。
(一)嘉宾云集,共贺展览启幕
出席开幕式的重要嘉宾包括:
政界与文化界领导:原临汾市委秘书长、一级巡视员,现任临汾市三晋文化研究会会长郭行杰,定兴县副县长刘晓涛,定兴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纪振杰,定兴县文化馆馆长张杏茹,原厦门文旅局二级巡视员、闽南研究会会长叶细致,厦门市美术馆书记、副馆长戴华妮,厦门大学历史系与文化遗产学院院长张侃,厦门海沧区政协委员、厦门华智文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建智等。
艺术与学术机构代表:临汾市博物馆馆长狄跟飞,天津书画频道董事长周连起,厦门市美术家协会秘书长林再福、副主席黄雪芳,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厦门黄道周书画院院长吴盛辉,厦门李叔同研究会艺委会会员陈凯琳等。
企业与媒体代表:天津书画频道董事长周连起、CMG栏目编导王贵来、著名收藏家、三斯堂主杨志刚,昊丰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朋,北京墨宫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马明,尚简美术馆馆长杜海云,以及广发证券厦门、厦门君立集团、北京一果影业、深圳小艾影视等协办单位代表。
(二)致辞环节:多维视角,共话艺术价值
1. 主办单位致辞:定兴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纪振杰代表主办单位发言,他强调宋唯源先生的艺术创作根植于传统文化,兼具时代精神,此次展览是定兴与厦门两地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希望通过艺术作品传递“百里不同俗,千里不同风”的文化内涵。
2. 协办单位致辞:临汾市博物馆馆长狄跟飞在致辞中表示,临汾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与宋唯源先生的艺术渊源深厚,此次展览不仅是艺术的展示,更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体现,期待未来与厦门市美术馆开展更多合作。
3. 执行单位致辞:厦门华智文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建智作为执行单位代表,感谢各界对展览的支持。他提到,公司致力于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此次展览通过精心策划,力求呈现宋唯源先生的艺术全貌,为厦门市民带来高品质的文化体验。
4. 艺术家致谢:宋唯源先生上台致辞时,首先向主办方、协办方及各界来宾致以诚挚谢意。他回顾了自己的艺术生涯,强调师从叶浅予、李可染、李苦禅、蒋兆和等大师的经历对其艺术道路的深远影响,希望通过此次展览与观众分享自己对中国书画的理解与感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把“千里不同风——宋唯源书画展”的创作理念及作品构思,进行了深入阐释,结合其艺术实践与学术思考:
主题内涵:从地域文化差异到艺术精神的共通
“千里不同风”取自“百里不同俗,千里不同风”,旨在通过书画艺术呈现中国各地域文化的独特风貌与艺术语言的多样性。宋唯源在讲话中提到,这一主题源于对传统艺术生态的观察:历史上因地理隔阂与文化差异,不同地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艺术流派(如北方的雄浑、南方的灵秀),但核心是通过笔墨传递“人对自然与生活的认知差异”。他认为,这种差异并非割裂,而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体现,正如展览中既有磅礴的北方山水,也有细腻的江南图景,最终指向对“中国艺术血脉纯正性”的坚守——即在不同风格中保持传统笔墨的核心精神。
创作理念:传统为本,以心传心
“血统论”的实践
宋唯源先生提出“中国画血统论”贯穿创作始终,主张在吸收西方艺术观察方法的同时,坚守中国绘画的本质特征(如写意精神、笔墨韵味)。他强调,“真正的个人风格并非刻意求变,而是内心修养的自然流露”。例如,其人物画《明式人物肖像》《秦淮八艳》注重线条的韵律与人物神态的刻画,既有传统工笔的细腻,又融入对历史人物精神世界的现代解读。
从生活到艺术的转化
作品题材多源于对自然与人文的实地考察。他认为,“古人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关键在于‘心源’——即通过观察自然,提炼内心的感受而非表面的形似”。如山水作品中,他通过反复写生北方的雄浑山势与南方的湿润丘壑,以不同的皴法(斧劈皴、披麻皴)与墨色层次,传递地域特质与个人心境的融合。
多元形式的探索
展览涵盖书画、手卷、扇面等131件作品,体现了对传统艺术载体的全面驾驭。他的山水画作品展现了山水的绵延壮阔,兼具文人意趣与生活气息,展现“小中见大”的创作智慧。展览中的许多作品并非短期创作,而是数十年艺术积淀的结晶。宋唯源提到,“有些题材在心中酝酿多年,直到某个瞬间的灵感触发才动笔”。同时,他注重现场创作时的即兴发挥,如扇面作品多在展览筹备期间即兴完成,捕捉当下的情感与意境,展现“意在笔先”的创作状态。
文化使命:以艺术促进地域对话
宋唯源将此次展览视为南北文化交流的桥梁。他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厦门作为兼具传统底蕴与开放气息的城市,与他“在传统中求新变”的艺术追求高度契合。通过展示不同地域风格的作品,他希望打破“地域艺术隔阂”,让观众在感受“千里不同风”的同时,领悟中国艺术“和而不同”的深层精神——即无论风格如何变化,始终根植于中华文化的深厚土壤。
结语:笔墨为媒,传续文脉
宋唯源对“千里不同风”的阐释,既是对地域艺术多样性的致敬,更是对中国绘画本质的回归。他通过几十年的创作实践,证明传统艺术并非僵化的符号,而是鲜活的、与时代对话的文化载体。正如展览中《折梅风雪洒衣裳》所传递的“坚韧不拔” 精神,既是梅花的品格,也是他对中国艺术在当代传承的期许 —— 在多元文化碰撞中坚守本心,以笔墨续写中华文明的千年风华。也是他对中国艺术在当代传承的期许——在多元文化碰撞中坚守本心,以笔墨续写中华文明的千年风华。
(三)捐赠仪式:墨宝留香,文化传承再添新篇
在捐赠仪式环节,宋唯源先生将其国画作品《折梅风雪洒衣裳》捐赠给厦门市美术馆。这幅作品以梅花为主题,笔墨苍劲有力,意境深远,既展现了梅花“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也与厦门“爱拼才会赢”的城市气质高度契合。厦门市美术馆书记、副馆长戴华妮代表馆方接受捐赠,并向宋唯源先生颁发受赠证书,对其无私捐赠表示衷心感谢。她表示,这幅作品将成为美术馆的重要馆藏,为公众提供更多艺术鉴赏与学习的机会。
(四)剪彩仪式:金剪落处,开启艺术新程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当属剪彩仪式。原临汾市委秘书长一级巡视员郭行杰、临汾市博物馆馆长狄跟飞、原厦门文旅局二级巡视员叶细致、厦门市美术馆书记戴华妮、著名书画家宋唯源、定兴县副县长刘晓涛、定兴县文广新局局长纪振杰、厦门大学历史系与文化遗产学院院长张侃、厦门海沧区政协委员陈建智等10位嘉宾共同登台,为展览剪彩。随着金剪落下,现场掌声雷动,主持人宣布“千里不同风——宋唯源书画展”正式开幕,标志着这场为期19天(2025年4月11日—4月29日)的艺术盛宴全面开启。
(五)结束语:笔墨传情,共筑文化愿景
开幕式在温馨的氛围中接近尾声,主持人引用“一城春色半城花,万顷波涛拥海来”描绘厦门的艺术氛围,强调此次展览为“海上花园”增添了浓墨重彩的文化亮色。随后,嘉宾们移步展厅,开始参观展览,部分艺术家与来宾还在现场留下墨宝,以笔墨抒怀,共贺展览圆满举办。
二、展览亮点:多元呈现,尽显大家风范
此次展览集中展示了宋唯源先生在人物、山水、花鸟、书法、篆刻等领域的代表作,共计百余件。作品题材丰富,风格多样,既有气势磅礴的山水巨制,也有细腻传神的人物小品;既有传统笔墨的深厚功底,也有与时俱进的创新表达。观众可以通过展览,深入了解宋唯源先生对中国书画艺术的探索与实践,感受其作品中蕴含的文化底蕴与艺术魅力。
展厅设计上,主办方巧妙运用空间布局与灯光效果,营造出雅致的观展环境。每一幅作品都配以详细的说明,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创作背景与艺术内涵。此外,展览还特别设置了互动环节,邀请观众参与艺术体验,近距离感受中国书画的独特魅力。
三、宋唯源:笔墨丹青写春秋,艺海耕耘铸辉煌
(一)个人简历
宋唯源,原名宋筱明,1957年生于北京,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艺术理论家、鉴定家。他出身于艺术世家,自幼受传统文化熏陶,对书画艺术产生浓厚兴趣。少年时期,先后师从叶浅予、李可染、李苦禅、蒋兆和等艺术大师,系统学习中国书画理论与技法,打下坚实的艺术基础。
1982年,宋唯源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后留校任教,从事中国画教学与创作工作。期间,他不断探索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1990年,赴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讲学期间,研究西方艺术与东方艺术的融合与发展,进一步拓宽了艺术视野。
多年来,宋唯源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深入生活,感悟自然,创作了大量反映时代精神与生活气息的优秀作品。他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重要展览中展出,并被各大美术馆、大英博物馆等知名机构收藏。同时,他还担任多个艺术机构的重要职务,致力于推动中国书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二)学术成就与艺术风格
1. 多元领域的深厚造诣
中国画创作:在人物画领域,宋唯源擅长描绘历史人物与现代生活,笔下人物形象生动,神态各异,既注重传统笔墨的表现,又融入现代审美理念,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其山水作品师法自然,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为准则,注重意境营造与笔墨韵味,无论是层峦叠嶂的雄奇山水,还是小桥流水的田园风光,都能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花鸟画则兼收并蓄,工写结合,既继承了传统花鸟画的精髓,又赋予作品新的时代内涵,笔下的花鸟虫鱼栩栩如生,充满生机与活力。
书法与篆刻:书法方面,宋唯源擅长多种书体,楷书端庄严谨,行书流畅洒脱,草书奔放豪迈,每一种书体都展现出深厚的功底与独特的个性。篆刻作品则注重刀法与章法的结合,线条刚劲有力,布局巧妙新颖,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与艺术理论:除了书画创作,宋唯源在诗词创作与艺术理论研究方面也颇有建树。他的诗词作品意境深远,语言优美,与书画作品相得益彰。在艺术理论方面,他撰写了多部学术著作,对中国书画的发展历史、艺术规律、创作技巧等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性的观点,为中国书画艺术的理论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2. 融合与创新的艺术理念
宋唯源始终秉持艺术理念,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他认为,中国书画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必须加以传承和弘扬。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也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
在创作中,他巧妙地将西方艺术的表现手法与中国传统笔墨相结合,注重色彩的运用与空间的处理,使作品既具有中国传统书画的韵味,又具有现代艺术的视觉效果。此外,他还将古琴、京剧等传统文化元素融入书画创作中,丰富了作品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魅力。
3. 鉴定与教育的重要贡献
作为中国著名的中国画鉴定家,宋唯源凭借其深厚的艺术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古画鉴定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他多次参与重要的文物鉴定工作,为保护和传承珍贵的文化遗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教育领域,宋唯源致力于培养优秀的艺术人才,他的学生遍布国内外,许多人已成为艺术界的中坚力量。
(三)荣誉与影响
宋唯源的艺术成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他曾多次荣获国内外艺术奖项,入选英国剑桥大学《世界名人录》,成为中国当代书画界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广受好评,在国际上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多次在欧美、亚洲等地举办展览,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
此次“千里不同风——宋唯源书画展”的举办,是对其艺术生涯的一次全面回顾与总结,也是向公众展示中国书画艺术魅力的重要平台。展览将持续至4月29日,免费向公众开放,欢迎广大艺术爱好者前往厦门市美术馆参观,感受宋唯源先生笔下的艺术世界与文化气象。
在文化自信日益增强的今天,宋唯源先生以其深厚的艺术功底、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传统文化的执着追求,为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相信通过此次展览,将进一步激发公众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与关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千里不同风——宋唯源书画展”嘉宾合影
厦门黄道周书画院院长吴盛辉做为艺术与学术机构嘉宾代表接受央视书画频道记者采访,发表观展感言。
展览时间:2025年4月11日一4月29日
展览地点:厦门市美术馆一楼珍品AB厅
主办单位:天津书画频道定兴文化馆
支持单位:厦门市美术馆
执行单位:厦门华智文博科技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临汾市博物馆都臣企业
广发证券厦门湖滨南路厦门华圃启源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厦门君立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一果影业有限公司
深圳小艾影视有限公司厦门清实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来源:天津书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