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头还未完全升起,70岁的菜农俞阿婆就已戴着斗笠在这片田野间穿行,今年以来,阿婆养成了每天早上来自家菜园里走一遭的习惯。“有了这条路,进出都方便,今年我们接到的预订单可不少!”俞阿婆笑着说。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周夏林
九月的车谷线,空气里浮动着一股奇异的甜香。丝丝缕缕的香气从公路两侧连绵的蔬果园里传出,枝头上,沉甸甸的香榧子颗颗饱满,田埂间,绿油油的水稻轻轻摇曳。
日头还未完全升起,70岁的菜农俞阿婆就已戴着斗笠在这片田野间穿行,今年以来,阿婆养成了每天早上来自家菜园里走一遭的习惯。“有了这条路,进出都方便,今年我们接到的预订单可不少!”俞阿婆笑着说。
从崎岖古道到共富通途
在大桥村村民们看来,“要想富,先修路”这话实在正确。自打车谷线提质增效后,当地的老百姓们不光出行方便,与外界的联系增多,致富的路子也是一条接着一条。
以俞阿婆家为例,近几年,借助路改建修缮后的运输便利,老两口扩建了家里的菜园,专门种植时令蔬菜,依托村级强村公司统一收购销售,通过村里的共富工坊集中包车转运至上海出售。
“呐,就是顺着这条路,今天我们地里刚摘的西葫芦和丝瓜,新鲜着呢,晌午发车,晚上上海人的餐桌就能添道新鲜的土菜。”俞阿婆伸出手一指,乡野公路上,冷链物流车正吞吐着白雾,如一尾银鱼游向杭绍台高速的入口。这条蜿蜒在会稽山深处的车谷线,如今已成了串联起千家万户的“金丝带”。
不只是大桥村,整个稽东镇的蝶变密码,都藏在车谷线26.234公里的曲线里。
“以前香榧运出去,颠簸半天才能进城,鲜果损耗大,农户和客都心疼不已。”站在焕然一新的车谷线旁,龙西村党支部书记至今记得道路改造前的困窘。柯桥区交通运输局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契机,2018年起对车谷线实施三轮提升改造。伴随着“交通+”融合模式的深入实施,这条曾让货商望而却步的“褶皱山道”,最终蝶变为带动11个行政村增收致富的产业黄金通道。
“路通了,世界就大了。”站在杭绍台高速稽东互通口,稽东镇负责人指向车谷线辐射的产业集群:14个行政村如珍珠串链,香榧产业园、研学基地、影视拍摄点沿路星罗棋布。昔日困守深山的乡镇,如今成了长三角的“绿芯后花园”。
在金丰村的香榧品牌管理中心里,“榧二代”任庆琳举起一篮青果,对着直播镜头开始介绍:“稽东香榧已经进入‘孕香期’,想要预定古法炒制香榧的宝宝们现在可以直接拍1号链接,前五百单加送香榧芝麻饼!”直播间背景是云雾缭绕的榧林公路,各种各样的香榧延伸品正通过车谷线接驳的共富物流专线发往全国。
除了传统种植售卖,交通与产业的深度融合还催生着香榧全产业链的发展:集中打造香榧森林公园等地标性建筑,让车谷线成为游客的心选之地;与江西中医药大学合作研发香榧驱蚊抑菌液、香榧香薰等健康产品,让昔日废弃物也迎来新生;打响“稽东香榧”品牌标识,全镇香榧标准化加工能力大幅提升。2024年整年,假种皮项目收购量突破2000吨,带动村级集体和3400余户榧农增收超100万元,稽东香榧全产业链总产值超3亿元。
交通动脉孕育乡村新生
“今年5月全国登山挑战赛(会稽山站)就在这里办的,来了近千名跑手呢,给村子里带来的文旅增量与经济增量都不错。”谢刚说。
据稽东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车谷线改造升级后,凭借着便捷交通和别具特色的沿线风景,镇里持续举办了香榧文化旅游季、香榧马拉松等品牌活动,打造了“浙东唐诗之路——榧香诗路”等主题游线12条,全镇年游客接待量突破50万人次。“交通方便后,我们还构造了全链条研学教育体系,开发香榧探秘、古法炒制、生态科考等12门特色研学课程,两年累计接待研学团体超20万人次。”除此之外,“榧香诗路·稽东雅集”等文化IP也相继出现在大众视野,以香榧造型为灵感的文创品类源源不断走向市场。
“车谷线模式的核心在于‘交通不是目的,而是赋能手段’。乡村振兴,交通先行绝非简单的道路硬化,而是要以路为媒,串联产业、激活生态、温暖民生。”柯桥区交通运输局负责人这样说。通过资源整合放大乘数效应,如今,以车谷线为中轴的路衍经济正蓬勃发展, 交通网络与产业链条深度咬合,绿水青山也在道路的铺陈中转化为金山银山。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