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林女士的手指悬在电话挂断键上,方才与销售方的通话仍在耳畔嗡嗡作响——对方机械重复着"合同面积无误"的辩解,却对房屋内凭空多出的空间缄口不提。
林女士的手指悬在电话挂断键上,方才与销售方的通话仍在耳畔嗡嗡作响——对方机械重复着"合同面积无误"的辩解,却对房屋内凭空多出的空间缄口不提。
她转身时,目光不经意扫过那道通往上层的楼梯。
林女士的太阳穴突突跳动,后颈泛起细密的战栗——这处本该是阁楼储物间的位置,此刻却诡异地延伸出十二级实木台阶,通向一片完全未知的领域。
三天前验房时,这里分明只有堵贴着墙纸的死墙。
此刻墙纸边缘却蜷曲着,露出底下泛黄的石膏板。
暮色渐浓,楼梯转角处忽然掠过一抹暗影。
林女士的后背瞬间沁出冷汗,她死死盯着那片虚空,听见自己剧烈的心跳声盖过了窗外渐起的雨声......
01
三个月前的那个周末,天气有些阴沉,风刮在脸上凉飕飕的。
姚琪卉站在售楼处门口,她特意穿上了那件最好的黑色风衣,深吸了一口气,试图让自己镇定下来。
33岁的她,在这座城市已经打拼了整整十年。
刚来时,她只是个月薪三千的设计助理,为了在这个城市站稳脚跟,她没日没夜地工作,从设计助理到设计师,再到设计主管,最后爬到了广告公司创意总监的位置,月薪也涨到了18000元。
她摸出手机,看了看银行短信,余额显示:761,240元。
这数字背后,是她十年的汗水与泪水,是她省吃俭用,加班到深夜,连续三年春节都没回家的结果。
姚琪卉,原名姚汇晨,江西人,家里世代务农。
父母供她读完大学,已经竭尽全力,毕业后的路,只能靠她自己走。
刚来这座城市时,她住在城中村的一间10平米小屋里,夏天热得像蒸笼,冬天冷得像冰窖。
“当时我就发誓,一定要在这个城市买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姚琪卉后来回忆起那段日子,总是感慨万千,“哪怕再小,也要有个家。”
为了攒钱买房,姚琪卉过着近乎苛刻的节俭生活。
早餐是白粥配咸菜,午餐是公司食堂最便宜的套餐,晚餐经常就是泡面。
衣服从来不买品牌货,都是网上淘来的便宜货。
化妆品也只买最基础的,护肤品用的是超市里几十块钱的大宝。
同事们经常劝她:“琪卉,你也该对自己好点,总不能一辈子都这么省吧。”
“等买了房子再说。”这是姚琪卉的标准回答,也是她坚持的动力。
十年的坚持,终于有了回报。
她的月薪从3000元涨到了18000元,除了基本生活费用,她几乎把所有收入都存了起来。
“林姐,您来了!”中介小周热情地迎了上来,他的笑容里带着几分急切,“今天看房的人不少,您看中的那套阁楼,已经有两拨客户在谈了。”
姚琪卉心里一紧,这套76万的阁楼复式,是她看了三个月后唯一能够承受的房子。
位于城市副中心,虽然不在最繁华的地段,但交通便利,周边配套齐全,最重要的是,价格刚好在她的预算范围内。
其实在看这套房子之前,姚琪卉已经看了上百套房子。
从最初的不切实际的幻想,到后来的现实妥协,她的购房标准一降再降。
最开始她想买市中心的房子,但动辄150万以上的价格让她望而却步。
“市中心的房子太贵了,我根本买不起。”她叹了口气,对自己说。
然后她把目标转向二环内,但那里的房价也要120万以上。
“二环内的房子也买不起,再看看三环内的吧。”她安慰自己。
接着是三环内,价格在100万左右,但她的积蓄还是不够。
“要不考虑看看更远一点的地方?”中介小周试探性地问。
姚琪卉犹豫了一下,最终点了点头。
于是她把目光投向了副中心。
这里的房价相对便宜,新房价格在80万左右,二手房更便宜一些。
但问题是,大部分房子都超出了她的预算。
“再看看吧,总会有合适的。”她对自己说。
直到她看到了这套阁楼复式。
“我们先上去看看。”姚琪卉努力保持镇定,但握包的手已经微微出汗。
这已经是她第四次来看这套房子了。
第一次是两个月前,她被这套房子的价格吸引;第二次是一个月前,她带着做建筑的朋友来看房屋结构;第三次是两周前,她专门在不同时间段来感受采光和噪音情况。
每一次看房,她都会发现新的细节,也会产生新的疑虑。
电梯在十八楼停下,小周掏出钥匙打开了那扇她已经来过三次的门。
阳光从天窗洒下来,整个客厅都被照得通透明亮。
这是一套loft结构的阁楼,上下两层,总面积78平米。
“您看,这个采光多好!”小周指着头顶的天窗,兴奋地说,“这种斜顶的设计,住起来特别有感觉。楼下客厅加厨房,楼上卧室加书房,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姚琪卉再次仔细查看了每一个角落。
客厅大约25平米,开放式厨房8平米,卫生间4平米,这是楼下的空间。
她拿出卷尺,开始测量客厅的长度和宽度。
“客厅长5.2米,宽4.8米,25平米没问题。”她心里默算着。
接着是厨房,“厨房长4米,宽2米,8平米也对。”她自言自语道。
逐一测量下来,各个房间的面积都和图纸基本吻合,这让姚琪卉稍微放心了一些。
“楼梯占了多少面积?”她突然问。
“大概13平米左右,这个在图纸上都有标注的。”小周翻开资料,指着平面图说,“您看,这里写得很清楚。”
姚琪卉接过图纸仔细看了看。确实,楼梯部分标注着13.2平米。
她在心里算了算,25+8+4+15+10+3+13.2=78.2平米,和合同上标注的78平米基本吻合。
但她还是不放心,又用卷尺粗略地测量了一下楼梯的占地面积。
楼梯长约3.2米,宽约4.1米,粗算下来确实是13平米左右。
“这套房子的户型还是很合理的。”姚琪卉对小周说,“就是价格……”
“林姐,说实话,这个价格已经很优惠了。”小周压低声音,神秘地说,“这个楼盘的其他户型都要85万以上,这套之所以便宜,主要是因为是顶层,还有就是面积相对较小。”
姚琪卉知道小周说的是实情。
她在网上查过这个楼盘的价格历史,这套房子确实是最便宜的一套。
“顶层会不会有什么问题?比如漏水、夏天太热之类的。”她担忧地问。
“不会的,这是新房,防水做得很好。而且您看,这个天窗还可以开启通风,夏天不会太热。”小周指着头顶的天窗,演示了一下开关功能。
姚琪卉仰头看了看天窗,确实设计得不错。钢化玻璃很厚实,密封性看起来也很好。
而且天窗周围没有漏水的痕迹,这让她稍微放心了一些。
“这个价格还能谈吗?”她试探性地问。
小周为难地摇摇头:“林姐,说实话,这个价格已经是底价了。开发商那边很坚持,而且今天下午还有人要来看,您要是真心想要,我建议您今天就定下来。”
姚琪卉心里有些着急。她知道在这个价位,好的房源总是抢手的。但76万几乎是她的全部积蓄,容不得半点马虎。
“我能再考虑一下吗?最晚明天给您答复。”她犹豫地说。
“可以,但您得先交个定金,表示诚意。不多,5000块钱就行。”小周趁热打铁地说。
姚琪卉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转了5000元定金。
回到租住的小单间,姚琪卉彻夜难眠。
她一遍遍地回想这套房子的优缺点,在心里做着复杂的计算。
优点很明显:价格在预算范围内,位置不错,采光很好,户型合理,是新房质量有保障。
缺点也不少:顶层可能存在漏水风险,面积相对较小,楼梯占用空间较多,周边配套还不够完善。
她拿起手机,给在老家的父母打了电话。
“爸妈,我看中了一套房子,想听听你们的意见。”她开门见山地说。
“多大的房子?什么位置?多少钱?”父亲连珠炮般地问。
姚琪卉详细介绍了房子的情况。
“76万?这么贵?”母亲的声音里满是担忧,“琪卉,你确定要买吗?这几乎是你的全部积蓄了。”
“妈,我在这个城市工作了十年,总不能一辈子租房子住。”她耐心地解释道,“而且这套房子价格合适,位置也不错,我想抓住这个机会。”
“可是万一房价跌了怎么办?万一你工作不稳定怎么办?”母亲还是不放心。
父亲倒是比较支持:“我觉得可以买。琪卉在那边工作稳定,有房子心里也踏实。”
“可是78平米,会不会太小了?将来结婚了怎么办?”母亲还是担心。
“妈,您别想那么多。先有个窝再说,将来有条件了再换大的。”姚琪卉安慰道。
和父母聊了一个多小时,姚琪卉心里的天平逐渐倾向于购买。她知道,以她目前的收入水平,想要在这个城市买到更好的房子,至少还要再等五年。
但五年后,房价会涨到什么程度?她的收入能涨多少?这些都是未知数。与其等待不确定的未来,不如抓住眼前的机会。
第二天一早,姚琪卉就给小周打了电话。
“小周,我决定买了。”她坚定地说。
“太好了,林姐!我马上准备合同。”小周兴奋地说。
签合同的地点在售楼处的VIP室。姚琪卉提前半小时就到了,她想再仔细看看合同条款。
“这是购房合同,您仔细看看。”销售经理老刘把一份厚厚的合同放在姚琪卉面前。
姚琪卉一页一页地翻看,重点关注了面积、价格、交房时间、质量保证等关键条款。合同上明确写着:总面积78平米,单价9744元/平米,总价761,233元。
“为什么总价是761,233元?我记得之前说的是76万整。”她疑惑地问。
“按照实际面积计算,确实是761,233元。不过我们可以给您抹掉零头,按76万收。”老刘解释道。
姚琪卉点头同意。能省下一千多块钱也是好的。
接下来是各种签字、按手印、拍照存档。整个过程花了将近三个小时,姚琪卉的手都签酸了。
最关键的是付款环节。她登录手机银行,输入开发商的账户信息,金额:760,000元。
“确认转账吗?”手机屏幕上显示着确认界面。
姚琪卉深深吸了一口气,点击了确认。
几秒钟后,转账成功的短信到了。她看着银行余额:1,240元。这就是她现在的全部家当了。
“恭喜您,林女士!”老刘笑得合不拢嘴,“两个月后您就能拿到钥匙了。”
走出售楼处的时候,姚琪卉的腿都有些发软。她坐在楼下的咖啡厅里,点了一杯最便宜的美式咖啡,盯着手机里的银行余额发呆。
这一刻,她突然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惧。
760,000元,这是一个天文数字,是她十年的心血。
万一房子有问题怎么办?万一房价下跌怎么办?万一自己失业了怎么办?
但恐惧之后,更多的是一种解脱感。
终于不用再看房子了,不用再纠结了,不用再羡慕别人有房子了。
虽然还要等两个月才能入住,但心理上,她已经是个有房子的人了。
回到租住的小单间,姚琪卉给母亲打了个电话。
“妈,我买房了。”她兴奋地说。
“真的?多大的房子?在哪里?”母亲的声音里满是惊喜。
“78平米,阁楼复式,在副中心那边。”她详细介绍道。
“阁楼?那不是顶层吗?会不会漏水?”母亲担忧地问。
“妈,您别担心,是新房,而且我都检查过了。”姚琪卉不想让母亲担心,“等装修好了,您和爸来住几天。”
“好好好,我女儿有出息!”母亲高兴地说。
“妈,我现在没钱了,可能暂时不能往家里寄钱了。”她有些愧疚地说。
“傻孩子,你买了房子,我们高兴还来不及呢。钱的事你别担心,家里还撑得住。”母亲安慰道。
挂掉电话,姚琪卉看着天花板上的水渍,那是楼上邻居前几个月洗澡水管破裂留下的痕迹。
她暗暗发誓,再也不要过这种担心漏水、担心房东涨房租的日子了。
接下来的两个月,姚琪卉过得既兴奋又忐忑。
兴奋的是终于要有自己的房子了,忐忑的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她开始关注装修的事情,在网上看了无数的装修攻略,学习各种装修知识。
由于资金有限,她决定选择最经济的装修方案:半包,材料自己买,人工找游击队。
她还学会了很多新技能:怎么挑选瓷砖、怎么选择乳胶漆、怎么计算材料用量、怎么和装修工人砍价。每天下班后,她就泡在各种装修论坛里,研究别人的装修经验。
“林姐,您最近怎么这么关注装修啊?”同事小张好奇地问。
“我买房了,准备装修。”姚琪卉自豪地说。
“真的?恭喜恭喜!在哪里?多大的房子?”小张羡慕地问。
姚琪卉详细介绍了自己的房子,同事们都很羡慕。
“林姐,您真厉害,一个人就买了房子。”
“是啊,我们还在为首付发愁呢。”
听到同事们的话,姚琪卉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满足感。
这些年的辛苦没有白费,她终于实现了在这个城市安家的梦想。
两个月后,姚琪卉如期拿到了新房的钥匙。
那天她特意请了假,一个人坐地铁到了新家楼下。
站在楼下仰望十八楼,姚琪卉心情激动。
那里有一套属于她的房子,虽然不大,但完全属于她。
“以后,这里就是我的家了。”她轻抚着门框,心里百感交集。
第一次以主人的身份走进这套房子,姚琪卉感觉一切都不一样了。
空荡荡的房子里回响着她的脚步声,阳光从天窗洒下来,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
她在客厅里转了一圈又一圈,想象着装修后的样子:沙发放在哪里,电视挂在哪面墙上,餐桌摆在什么位置。
一切都需要她自己来规划,这种当家作主的感觉让她既兴奋又有些无所适从。
装修是个大问题。
姚琪卉的积蓄已经全部用来买房,装修只能选最经济的方案。
她在网上找了很多攻略,决定自己设计,找游击队施工。
通过朋友介绍,她认识了老张,一个做了二十多年装修的师傅。
老张五十多岁,河南人,在这个城市做装修已经十五年了。
他技术不错,价格也公道,在圈子里口碑很好。
“小林,你这房子结构不错,就是这个楼梯……”老张站在楼梯旁边摸着下巴说。
“怎么特别了?”姚琪卉好奇地问。
“一般的复式楼梯,都是靠墙做的,节省空间。你这个楼梯是独立的,占了不少地方。”老张用卷尺量了量,“而且这个宽度,比标准的要宽一些。”
姚琪卉没太在意,她觉得楼梯宽一点更安全,上下楼也方便。
“那装修的话,大概需要多少钱?”她关切地问。
老张在房子里走了一圈,心里算了算:“按照你的要求,简装的话,大概需要8万左右。”
姚琪卉倒吸了一口凉气。8万对现在的她来说是个天文数字。
“能不能再便宜一点?”她试探性地问。
“这已经是很便宜的价格了。”老张解释说,“主要是人工费比较贵,现在一个工人一天要300块钱。材料的话,你可以选择便宜一点的。”
姚琪卉咬了咬牙:“那就按8万做。”
她决定向朋友借钱装修。虽然不愿意开口,但没有其他选择。
装修正式开始后,姚琪卉几乎每天下班都要过来看看。她和老张的关系也越来越熟。
“小林,你一个人住这么大的房子,挺好的。”老张一边刷墙一边说,“就是这个房子有点奇怪。”
“哪里奇怪?”姚琪卉来了兴趣。
“我做了这么多年装修,看过的复式阁楼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你这个楼梯的位置和大小,确实少见。”老张停下手里的活,“而且我总觉得这个空间的布局有些……怎么说呢,不太合理。”
“不合理在哪里?”姚琪卉追问。
“你看,一般的复式,楼梯都会尽量靠墙,这样可以节省空间。但你这个楼梯几乎在房子的中央,占用了客厅很大一块地方。”老张指着楼梯说,“而且楼梯的宽度也比正常的要宽。正常的楼梯宽度是1.2米到1.5米,你这个至少有1.8米。”
姚琪卉仔细观察了一下,确实如老张所说。这个楼梯占据了客厅的核心位置,而且确实比较宽。
“会不会是设计师的特殊考虑?”她猜测道。
“也有可能。”老张摸着庞子说,“但从实用性来说,这样的设计并不合理。”
姚琪卉心里有些不安,但她安慰自己,可能是因为这是阁楼的特殊结构。
装修进行到第三周的时候,老张提出要重新测量一下房屋面积,为了计算材料用量。
“小林,你有房子的详细尺寸图吗?”老张问。
姚琪卉翻出当初的购房资料,找到了那份平面图。
老张拿着图纸,对照实际情况测量了一遍。客厅、卧室、卫生间,每一个空间他都仔细测量了两遍。
当他测量到楼梯的时候,脸上出现了疑惑的表情。
“这不对啊。”老张拿着卷尺,来回测量了好几次。
“什么不对?”姚琪卉赶紧走过来。
“图纸上标注楼梯面积是13.2平米,但我实际测量下来,至少有19平米。”老张指着楼梯说,“这里多出了将近6平米。”
姚琪卉愣住了:“不可能吧,图纸上写得很清楚。”
“你自己看。”老张把卷尺递给她,“从这里到这里,长是4.2米,宽是4.5米,4.2乘以4.5等于18.9,接近19平米。”
姚琪卉亲自测量了一遍,结果确实如老张所说。她又翻看了购房合同,合同上明确写着总面积78平米,其中楼梯面积13.2平米。
“这说明什么?”她疑惑地问。
“要么是图纸画错了,要么是实际建造的时候有变动。”老张摸着庞子说,“但不管怎样,你这房子的实际面积比合同多了6平米左右。”
姚琪卉的心情复杂极了。多了6平米,听起来是好事,但为什么会多出来?是开发商的失误,还是有其他原因?
“这6平米按房价算,值多少钱?”她关切地问。
老张算了算:“按你们这个楼盘的单价,6平米大概值6万块钱。”
6万块钱!姚琪卉心里一震。这可不是个小数目,相当于她一年的房租。
当天晚上,姚琪卉翻来覆去睡不着。她起身再次仔细查看了购房合同、图纸、收房验房单据,所有的文件都显示楼梯面积是13.2平米。
但实际测量的结果是19平米,相差了近6平米。这6平米是怎么来的?
姚琪卉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的测量有误。
第二天,她又请了另一个装修师傅来测量,结果和老张的测量结果基本一致。
“确实多了5-6平米。”新来的师傅说,“这种情况我以前也遇到过,有些开发商在实际建造时会有变动。”
“那这种情况正常吗?”姚琪卉追问。
“不太正常。一般来说,实际面积和图纸面积的误差不应该超过3%。你这个误差接近8%,确实有问题。”师傅解释道。
姚琪卉决定联系开发商了解情况。
第二天,她给售楼处的小周打了电话。
“小周,我想问一下,我那套房子的楼梯面积,是不是有问题?”她开门见山地说。
“林姐,怎么了?”小周的声音听起来有些紧张。
“我装修的时候重新测量了一下,楼梯面积比图纸多了6平米。”她详细解释道。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钟。
“林姐,这个……我需要问一下我们领导,您先别着急。”小周支支吾吾地说。
“我没着急,就是想搞清楚这6平米是怎么回事。”她耐心地说。
“好的好的,我马上问问,回头给您电话。”小周匆匆挂断了电话。
小周的电话始终没有打来。姚琪卉又主动给他打了两次,都是关机。
第三天,姚琪卉直接去了售楼处。
“小周呢?”她问前台。
“周经理今天出差了,有什么事情您可以跟我说。”前台小姐客气地说。
“我是业主林女士,想咨询一下房屋面积的问题。”她说明来意。
“您稍等,我找我们经理跟您谈。”前台小姐说。
十分钟后,一个中年男人走了出来。
“林女士您好,我是这里的销售经理老刘。听说您对房屋面积有疑问?”他客气地问。
姚琪卉把情况详细说了一遍。老刘听完后,表情很淡定。
“林女士,您的合同上写得很清楚,总面积78平米,这个是以房产证为准的。至于您说的测量差异,可能是因为测量方法不同,或者装修过程中的误差。”他解释道。
“但是6平米的差异,不是小数目。”姚琪卉坚持说。
“这样吧,如果您实在不放心,可以找专业的测绘公司重新测量,费用您自己承担。如果确实有问题,我们再协商解决。”老刘给出了解决方案。
姚琪卉感觉自己被踢了皮球,但她决定按老刘说的做。
02
林女士望着新买的房子,心里总有个疙瘩。
她联系了一家专业的房屋测绘公司,约好第二天上午来实地测量。
她想着这样就能弄清楚房子的真实面积了。
第二天测绘公司派来的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师傅,姓庞,头发已经有些花白,但眼神却十分锐利。
他背着一个大工具包,里面装着激光测距仪、水平仪、专业卷尺等设备。
“林女士,您是对房屋面积有啥疑问吗?”庞师傅一边从包里掏出设备,一边问道。他的声音沉稳,带着岁月的痕迹。
林女士点了点头,眉头微皱:“是的,我怀疑实际面积和合同面积不符。”
庞师傅轻轻一笑,开始调试设备:“这种情况确实有。有些开发商在实际建造时会有变动,但一般不会差太多。咱们先从客厅开始测量吧。”
测量开始了,庞师傅的动作十分熟练。他用激光测距仪仔细测量每个房间的长宽,眼睛紧紧盯着仪器上的数字,不放过任何一点误差。接着,他又用水平仪确保测量的准确性,还时不时地拍照记录测量点。
林女士站在一旁,看着庞师傅专注的神情,心里也踏实了些。她时不时地看看手机,计算着测量时间。
整个测量过程持续了两个多小时。
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每一个空间都被庞师傅仔细测量了三遍。他的额头上渐渐冒出了汗珠,但手上的动作却丝毫没有减慢。
当测量到楼梯的时候,庞师傅突然停下了手中的动作,眉头紧锁。
他盯着测量数据,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疑惑。
“这个楼梯确实有问题。”庞师傅指着数据说道,声音有些严肃,“实际占地面积是19.3平米,但图纸标注的是13.2平米。”
林女士一听,心里“咯噔”一下,紧张地问道:“那总面积呢?”
庞师傅把所有数据汇总后,缓缓说道:“林女士,您这套房子的实际使用面积是84.1平米,比合同多了6.1平米。”
“多出来的主要在哪里?”林女士急切地问道,眼神中既有期待又有担忧。
“楼梯。”庞师傅肯定地说,手指再次指向数据,“楼梯的实际占地面积是19.3平米,比图纸标注的13.2平米多了6.1平米。”
听到这个结果,林女士的心情十分复杂。
她既兴奋自己确实多得了6平米的面积,又愤怒开发商为什么不如实告知。
她握紧了拳头,指甲深深嵌入了掌心。
“这种情况合法吗?”林女士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问道。
庞师傅想了想:“从法律角度来说,如果实际面积大于合同面积,开发商应该退还多收的房款,或者说明情况。但现实中,很多开发商不会主动提及这种情况。”
“那我应该怎么办?”林女士感到有些无助,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迷茫。
“建议您先和开发商协商,要求说明情况。如果协商不成,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庞师傅给出了建议,语气平和而坚定。
几天后林女士拿到了正式的测绘报告。
她看着报告上的数字,心里百感交集。
她再次联系了售楼处,这次接电话的是老刘。
“林女士,您这个测绘报告我们不认可。房产证上的面积才是法定面积,其他的测量我们不承认。”老刘的声音冷漠而强硬。
林女士气得浑身发抖,她努力压抑着怒火:“但是我确实多花了钱,多出来的6平米按照单价计算,就是6万多块钱。”
“这个我们没法认可。而且,就算多了面积,对您来说不是好事吗?”老刘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嘲讽。
林女士气得说不出话来,她“啪”地一声挂断了电话。她又联系了开发商的客服电话,得到的回复更加官方化:
“业主您好,房屋面积以房产证登记为准,我们不接受其他形式的测量结果。如有疑问,请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客服的声音机械而冰冷。
当天晚上林女士坐在还没装修完的新家里,四周一片寂静,只有窗外的风声在呼呼作响。她望着那座让她纠结不已的楼梯,心情百感交集。
“为什么多出来的面积会成为一个问题?为什么开发商和销售方都对此遮遮掩掩?”林女士在心里反复问着自己,眉头紧锁。
这时老张走了过来。
老张是林女士请来的装修师傅,他看出了林女士的心思,安慰道:“小林,你别想太多。也许就是建造的时候有变动,多了面积对你来说是好事。”
“但我总觉得不对劲。”林女士摇了摇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怀疑,“如果真的只是施工变动,为什么他们不承认?而且你不觉得这个楼梯的位置很奇怪吗?”
老张仔细看了看楼梯,挠了挠头:“确实有些奇怪。一般来说,复式的楼梯都是贴墙建造,或者在角落里,像这样建在房子中央的比较少见。”
“会不会楼梯下面有什么特殊的用途?”林女士突然想到一个可能,眼睛一亮。
“你是说...隐藏空间?”老张的眼睛也亮了起来,“这倒是有可能。我以前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有些开发商会在楼梯下面做储物空间,但不计算在销售面积里。”
这个想法让林女士眼前一亮。如果楼梯下面真的有隐藏空间,那么多出来的6平米就有了合理的解释。她兴奋地站起身来,围着楼梯转了好几圈。
“那我们能不能看看楼梯下面是什么情况?”林女士急切地问道,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老张摸了摸楼梯的侧面,感受着板材的质地:“这个楼梯是封闭式的,外面包了板材。如果要看里面,需要把外包装拆掉。”
“拆了会不会有问题?”林女士有些担忧地问道,眉头再次皱了起来。
“应该不会,外包装只是装饰作用,不是承重结构。”老张敲了敲楼梯侧面,发出空洞的响声,“听这个声音,里面确实是空的。”
林女士陷入了沉思。
如果楼梯下面真的有隐藏空间,那么这6平米的差异就有了解释。
但问题是为什么开发商不告诉她这个空间的存在?她坐在沙发上,双手托着下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困惑。
接下来的几天,林女士一直在纠结要不要拆开楼梯看看。
她咨询了几个朋友,得到的意见不一。
“琪卉,我觉得你应该搞清楚。花了76万买房子,总得知道自己买的是什么吧。”大学同学小美在电话里说道,语气坚定。
但同事小张却持不同意见:“林姐,多了面积是好事,你何必钻牛角尖呢?万一拆坏了什么,反而麻烦。”小张的声音有些无奈。
纠结了几天后,林女士决定先做更多的调查。她坐在电脑前,眼睛紧紧盯着屏幕,手指不停地敲击着键盘。
她在网上搜索了很多相关信息,发现类似的情况确实存在。
有些开发商会在楼梯下方设置储物空间或设备间,但不计入销售面积。
她还咨询了一个做建筑设计的朋友王工程师。
电话那头,王工程师的声音沉稳而专业:“从你描述的情况来看,楼梯下面很可能有隐藏空间。这种设计在一些高端楼盘比较常见,但一般会明确告知业主。”
“那这种做法合法吗?”林女士急切地问道,手指不自觉地捏紧了衣角。
“如果是储物空间,一般是合法的。但如果是设备间或其他用途,就需要明确说明。”王工程师耐心地解释道。
装修进行到最后阶段的时候,林女士又发现了一个问题。
她指着从厨房到卫生间的水管,对老张说道:“老张,这个水管怎么绕这么大一个弯?”
老张也觉得奇怪,他蹲下身子,仔细看了看水管:“按理说,从厨房到卫生间应该是直线,但这根管子绕了个大弯,好像在避开什么东西。”
“避开什么?”林女士追问道,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好奇。
“应该是楼梯下面的空间。”老张若有所思地说道,手指轻轻敲了敲水管,“如果楼梯下面是实心的,水管就不需要绕这么大的弯了。”
这个发现更加坚定了林女士的猜测。
楼梯下面一定有什么东西,而且很可能是一个不小的空间。
她兴奋地在房间里走来走去,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她又注意到了另一个细节:楼梯旁边的墙面有一个小的检修口,但被刷了和墙面一样的颜色,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她指着检修口,对老张说道:“老张,这个检修口是做什么用的?”
老张看了看检修口,皱了皱眉头:“应该是检修楼梯内部用的。一般来说,只有楼梯内部有管道或设备时,才会设置检修口。”
这些线索都指向同一个结论:楼梯下面有隐藏空间。林女士坐在沙发上,双手兴奋地握在一起,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坚定。
当天晚上林女士给母亲打电话聊起了这件事。
电话那头,母亲的声音充满了担忧:“拆楼梯?那多危险啊!万一拆坏了怎么办?”
“不是拆楼梯,是拆楼梯外面的包装,看看里面是什么。”林女士耐心地解释道,手指轻轻敲着沙发扶手。
“我觉得没必要。多了面积是好事,你干嘛非要搞清楚?”母亲的声音有些不解。
“我就是觉得不踏实。花了76万买房子,总得知道自己买的是什么吧。”林女士坚定地说道,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倔强。
“你要是实在不放心,就找个专业的人来看看。但千万别自己乱拆。”母亲提醒道,语气中充满了关切。
母亲的话提醒了林女士。她决定再找一个专业人士来看看。
通过朋友介绍,林女士认识了一个做建筑设计的工程师,姓王。
王工程师来看过房子后,也觉得这个楼梯有问题。他围着楼梯转了好几圈,手指轻轻敲着楼梯的外壳:“从建筑学的角度来说,这个楼梯的设计确实不合理。正常的复式楼梯,应该尽可能节省空间,但这个楼梯明显占用了过多的面积。”
“您觉得楼梯下面会是什么?”林女士急切地问道,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很可能是储物空间,或者设备间。”王工程师敲了敲楼梯的外壳,声音有些沉闷,“这个声音明显是空心的。”
“那我想看看里面,有什么风险吗?”林女士问道,手指不自觉地捏紧了衣角。
“风险不大,楼梯的承重部分是钢筋混凝土,外包装只是装饰。不过拆的时候要小心,别损坏了内部结构。”王工程师耐心地解释道,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专业。
得到专业人士的确认后,林女士终于下定决心:一定要搞清楚楼梯下面到底是什么。她再次找到老张:“师傅,您能帮我把楼梯的外包装拆开吗?”
老张犹豫了一下,挠了挠头:“可以是可以,但你确定要拆?”
“确定。我花了76万买这套房子,有权知道房子的真实情况。”林女士坚定地说道,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容置疑。
“那好吧,不过我们要小心一点,先拆一小部分看看情况。”老张最终点了点头,同意了林女士的请求。
林女士点头同意。她心里既紧张又期待,不知道即将揭开的秘密会是什么。她坐在一旁的椅子上,眼睛紧紧盯着楼梯,手指不自觉地捏紧了衣角。
为了确保安全,林女士还专门咨询了物业。她来到物业办公室,对物业的师傅说道:“师傅,我想拆开楼梯的外包装,看看里面的结构,这样做可以吗?”
物业的师傅想了想:“只要不破坏承重结构,应该没问题。但最好拍照留证,万一有问题好恢复。”
“会不会影响楼下邻居?”林女士担忧地问道,眉头微微皱起。
“应该不会,这种外包装拆除不会产生太大噪音。”物业的师傅安慰道,语气平和。
得到物业的确认后,林女士更加放心了。她回到家里,开始期待第二天的到来。
第二天上午,老张带着工具来了。林女士也请了假,要亲眼见证这个时刻。她站在楼梯旁,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紧张。
“我们先从楼梯的侧面开始拆,这里比较安全。”老张选定了位置,拿起电钻,“你确定要拆吗?”
“拆!”林女士坚定地说道,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决绝。
老张拿起电钻,在楼梯侧面打了几个孔。
电钻的声音在房间里回荡,林女士的心也跟着提了起来。然后,老张用撬棍小心地撬开了第一块板子。
板子后面露出了一个黑洞洞的空间。
“还真的是空的!”老张惊讶地说道,眼睛瞪得大大的。
林女士激动地凑过去看。
她借着手机的手电筒,看到楼梯内部确实是一个不小的空间,但具体有什么,还看不清楚。
她的心跳加速,双手不自觉地握紧。
“我们继续拆。”林女士说道,声音有些颤抖。
老张又拆下了几块板子,空间变得更大了。现在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大约2米长、1.5米宽、1.8米高的空间,几乎可以当作一个小房间了。
“这么大的空间,竟然没有在合同里标注。”林女士既兴奋又愤怒,她的脸涨得通红,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满。
“而且看起来这个空间是有意设计的,不是施工失误。”老张指着空间内部的结构说道,手指轻轻触摸着墙壁,“你看,这里还有预留的电线接口。”
林女士仔细看了看,确实有几个电线接口,还有疑似网线的接口。
这说明开发商在设计的时候,就计划了这个空间的用途。
她的眉头紧锁,心中充满了疑惑。
“我们把整个外壳都拆掉,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林女士决定彻底搞清楚这件事,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坚定。
老张点头同意,开始系统地拆除楼梯的外包装。
03
拆除工作开始得比预想中顺利。
老张蹲在楼梯旁,手里攥着电动螺丝刀,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
他眯着眼睛,手指在木板上轻轻敲了敲,又俯下身听了听声音,这才点点头,把螺丝刀对准了第一颗螺丝。
“这活儿我熟。”他嘟囔了一句,声音低得只有自己能听见。
不到一个小时,楼梯侧面和背面的外包装板就被他一块块拆了下来,露出里面规整的框架。
林女士站在一旁,手里攥着手机,时不时拍两张照片。
她今天特意穿了件旧外套,袖口沾了点灰也不在意,只是盯着老张的动作,眼神里带着点紧张,又带着点期待。
“成了。”老张抹了把汗,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
隐藏空间完全暴露在两人面前。
林女士往前凑了凑,眯起眼睛仔细看。
这是一个规整的长方形空间,长约2.2米,宽约1.8米,高约1.9米,面积接近4平米。
她蹲下身,又往楼梯踏步下面瞅了瞅,心里默默算了算——如果算上这部分,总面积得有6平米。
这和她之前测量时多出来的面积完全对得上。
“怪不得……”她小声嘀咕了一句,声音里带着点恍然大悟。
更让人惊讶的是,这个空间并不像她最初想的那样,只是个堆杂物的储物间。
墙面刷得雪白,地面铺着浅灰色的瓷砖,摸上去光滑平整。
顶部装了白色的照明灯,灯线规规矩矩地沿着墙角走,墙角还预留了插座和网线接口,连插孔的位置都设计得恰到好处。
“这不像是储物间。”老张摸着下巴,眉头皱了皱,声音里带着点疑惑。
“更像是一个工作间或者设备间。”他补充了一句,蹲下身,手指在瓷砖上轻轻敲了敲。
林女士没说话,只是蹲在角落里,眼睛盯着地面,像是在找什么。
突然,她眼睛一亮,伸手扒拉了一下墙角的杂物,露出几个白色的PVC管道。
“通风管道。”她轻声说,手指顺着管道摸了摸,又蹲下身,在墙角摸到一个方形的小盒子。
“配电箱。”她抬头看了老张一眼,声音里带着点兴奋,“虽然没通电,但线路都是接好的。”
“这个空间完全可以当作一个小办公室。”她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眼神里带着点不解,“为什么开发商要隐藏这个空间?”
老张没立刻回答,只是蹲下身,又仔细看了看墙面和地面,手指在瓷砖缝里抠了抠,抠出一小片白色的涂料。
“可能是为了避税。”他想了想,声音低了下来,“如果把这个空间算进去,房子的总面积就要增加6平米,税费也得跟着涨。”
林女士点点头,觉得这解释有点道理,但心里还是有点堵得慌。
“如果只是为了避税,为什么要装修得这么完善?”她皱着眉头,手指在墙面上轻轻划过,“而且,为什么销售的时候不告诉我这个空间的存在?”
她没等老张回答,掏出手机,打开相机,把空间的每个角落都拍了照片,连瓷砖缝里的灰都没放过。
“我们再仔细看看,还有没有其他发现。”她说着,蹲下身,眼睛在地面和墙角来回扫。
老张也没闲着,蹲在她旁边,手里拿着个小手电,往空间深处照了照。
突然,林女士的动作顿住了。
她盯着墙角的一个地方,眼神变得专注起来。
“老张,你看。”她轻声说,手指指向墙角的一个位置,“那里是不是有个小门?”
老张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过去,眯起眼睛,仔细瞅了瞅。
“还真是。”他嘟囔了一句,站起身,走过去蹲下身,手指在墙面上轻轻摸了摸。
门很隐蔽,被刷成了和墙面一样的白色,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这个门通向哪里?”林女士也凑过来,盯着门看了几秒,伸手试着推了推。
门纹丝不动,像是被焊死了一样。
老张蹲下身,从工具包里掏出个小螺丝刀,在门缝里轻轻撬了撬。
“这个门应该是通向相邻空间的,但被锁住了。”他抬起头,看了林女士一眼,“可能是隔壁邻居家的类似空间,或者是公共设备间。”
林女士没说话,只是盯着门,眼神里带着点困惑。
这个发现让她心里更乱了。
如果这个空间连接着其他区域,那它的性质就更加复杂了。
她站起身,掏出手机,翻出开发商的客服电话,深吸了一口气,拨了出去。
“您好,我是XX楼盘的业主,想咨询一下房屋隐藏空间的问题。”她的声音尽量保持平静,但手指还是忍不住在手机上轻轻敲了敲。
“隐藏空间?”客服的声音有点懵,像是没听懂她的话。
林女士皱了皱眉头,又详细描述了一遍情况,客服那边沉默了几秒,然后说需要转给相关部门处理。
“好的,我等着。”她说完,挂了电话,把手机攥在手里,眼神里带着点期待,又带着点不安。
一个小时后,电话响了。
林女士赶紧接起来,是开发商的工程部经理老周。
“林女士,您说的这个空间,我需要查一下图纸。”老周的声音有点公式化,“能否方便我们上门了解一下情况?”
“当然可以。”林女士报了地址,挂了电话,心里七上八下的。
第二天下午,开发商来了三个人:工程部经理老周、技术部的小刘,还有一个自称是法务的张律师。
老周是个中年男人,穿着件深蓝色的工作服,脸上带着点疲惫。
小刘年轻点,戴着眼镜,手里拿着个笔记本,时不时低头记两笔。
张律师穿着西装,手里拎着个公文包,表情有点严肃。
看到已经暴露的隐藏空间,三个人的脸色都变了。
老周皱了皱眉头,语气里带着点责备:“林女士,您怎么把这个空间拆开了?”
林女士没退缩,直视着他的眼睛:“这是我的房子,我有权了解房子的真实情况。”
她顿了顿,声音提高了一点:“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个空间没有在合同里标注?”
技术部的小刘蹲下身,在空间里检查了一番,然后站起身,和老周嘀咕了几句。
张律师清了清嗓子,往前站了一步:“林女士,根据我们的了解,这个空间属于设备预留空间,不计入销售面积。”
“设备预留空间?”林女士皱了皱眉头,觉得这解释有点荒谬,“那为什么装修得这么完善?还有照明和插座?”
“这是为了业主将来可能的使用需求。”张律师解释说,声音尽量保持平和,“但在法律上,这个空间确实不属于销售面积。”
“那我能使用这个空间吗?”林女士盯着他,眼神里带着点挑衅。
三个人对视了一眼,老周开口了:“理论上可以,但不能改变用途,也不能算作居住面积。”
林女士感觉自己被绕糊涂了:“您的意思是,这个空间我可以使用,但不能算作我买的面积?”
“是的。”张律师肯定地说,声音里带着点不容置疑。
“那如果我将来卖房子,这个空间怎么算?”林女士又问,手指在裤缝上轻轻敲了敲。
“还是按照房产证上的面积计算。”张律师回答得很快,像是早就准备好了答案。
林女士彻底明白了开发商的如意算盘。
这个6平米的空间,他们既不算在销售面积里,也不承认是赠送的。
业主可以使用,但没有产权。
这样一来,开发商既避免了税费,又保留了灵活性。
“这不公平!”林女士愤怒地说,声音提高了几分,“如果从一开始就告诉我有这个空间,我就不会花那么多心思纠结面积问题了。”
“林女士,我们理解您的心情。”老周试图安抚,脸上带着点尴尬的笑容,“但这确实是行业惯例。很多开发商都是这样处理的。”
“行业惯例不代表合理!”林女士不买账,声音里带着点激动,“我花了76万买房,有权知道房子的真实情况。”
三个人又商量了一下,张律师往前站了一步:“这样吧,我们可以给您出具一份说明,确认这个空间的使用权归您所有。”
“仅仅是使用权?没有产权?”林女士盯着他,眼神里带着点不甘。
“是的,产权还是按照房产证为准。”张律师回答得很快,声音里带着点不容置疑。
林女士感到很无力。
她知道在法律上,开发商可能是站得住脚的,但在情理上,她无法接受这种做法。
“我需要考虑一下。”她说完,转身走进客厅,坐在沙发上,眼神有点呆滞。
三个人走后,老张凑过来,拍了拍她的肩膀:“小林,你别太纠结了。不管怎么说,你确实多得了6平米的使用空间,这相当于赚了6万块钱。”
“我不是在乎钱的问题。”林女士抬起头,眼神里带着点倔强,“我在乎的是诚信。从买房到现在,他们一直在隐瞒这个空间的存在,这让我感觉被欺骗了。”
老张没说话,只是叹了口气,坐在她旁边,掏出烟,点上一根,吸了一口。
当天晚上,林女士坐在电脑前,在网上搜索了很多相关信息。
她发现类似的纠纷确实不少,有些业主选择起诉,有些选择妥协,结果不一而足。
她又咨询了几个律师朋友,得到的意见也不统一。
有人说可以起诉开发商欺诈,有人说胜算不大,因为合同条款可能有保护开发商的内容。
一个做房地产律师的朋友给她分析:“从法律角度来说,如果这个空间确实不计入销售面积,开发商就没有义务告知。但从诚信角度来说,他们应该主动说明。”
“那我起诉的话,胜算有多大?”林女士盯着电脑屏幕,手指在键盘上轻轻敲了敲。
“不好说。”朋友回答得很快,“关键要看合同条款和相关法规。而且即使胜诉,你能得到的赔偿也有限。”
“那我应该怎么办?”林女士又问,声音里带着点无助。
“我建议你先和开发商协商,争取最大的利益。如果协商不成,再考虑法律途径。”朋友回答得很中肯。
林女士没说话,只是盯着电脑屏幕,眼神有点呆滞。
在纠结了几天后,林女士做出了一个决定:既然这个空间已经暴露出来了,她要彻底搞清楚里面到底有什么秘密。
“老张,我们把楼梯完全拆开,看看里面还有什么。”她站在楼梯旁,盯着老张,眼神里带着点坚定。
“还要拆?现在不是已经看清楚了吗?”老张皱了皱眉头,手里攥着螺丝刀,有点犹豫。
“我总觉得还有什么东西没有发现。”林女士盯着他,眼神里带着点执拗,“这么精心设计的空间,不可能只是空着的。”
老张有些犹豫:“小林,差不多就行了。万一拆坏了什么重要的东西,就麻烦了。”
“不会的。”林女士摇摇头,声音里带着点坚决,“我们小心一点,先拆楼梯的底部,看看下面还有什么。”
老张没说话,只是叹了口气,蹲下身,开始拆楼梯最下面一级台阶的外包装。
林女士站在旁边,手里攥着手机,眼睛盯着他的动作,心跳得有点快。
台阶下面居然还有一个小的隔层,里面放着几个文件袋。
“这是什么?”林女士眼睛一亮,蹲下身,伸手把文件袋拿出来。
她发现文件袋上写着房号和日期,字迹有点模糊,但还能看清。
她打开文件袋,里面是一些图纸和文件。
她仔细看了看,脸色逐渐变了。
“老张,您看看这个。”她把文件递给老张,声音有点发抖。
老张接过文件,看了几眼,也愣住了:“这……这是怎么回事?”
林女士拿着文件,手都在颤抖。
她意识到,这件事远比她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当楼梯第三级台阶被完全撬开时,林女士听到了一个轻微的“咔嚓”声。
装修师傅停下手里的动作,两人对视一眼,眼神里都带着点紧张。
楼梯下方露出了一个黑洞洞的空间,但这还不是最让人震惊的。
师傅用手电筒往里一照,脸色瞬间变了:“这……这怎么可能?”
林女士凑过去看了一眼,整个人都呆住了......
来源:听说风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