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今年开展的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试点工作中,我们盱眙县官滩镇有幸被选为试点镇,我作为一名普通的乡镇干部,被安排担任普查指导员,心里既有些忐忑,更感到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三个月的试点期间,我和几位普查小组长一道,几乎走遍了全镇每一个村组,白天我们深入田地,晚上我们走
数据源头审核汇总
入户调查 法治保障
“跟数据'较真'的故事”
征集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
数据是时代的注脚
是发展的刻度
每一个数字背后
都有一份对真实的执着追求
在迎来第16个“中国统计开放日”的金秋九月
我们开启“跟数据较真的故事”征集活动
分享那些为求真而“锱铢必较”的瞬间
那些因数据而闪光的思考与发现
于田间地头摸清“三农”底数
在民情乡音中践行初心使命
在今年开展的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试点工作中,我们盱眙县官滩镇有幸被选为试点镇,我作为一名普通的乡镇干部,被安排担任普查指导员,心里既有些忐忑,更感到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三个月的试点期间,我和几位普查小组长一道,几乎走遍了全镇每一个村组,白天我们深入田地,晚上我们走访农户,不仅圆满完成了普查试点任务,也更懂得了这片土地和生活在这里的乡亲。这段日子,也让我对“诚信诚实”有了更具体、更深刻的体会。
从“新手”到“明白人”
用认真赢信任,用诚实守底线
“四农普”涉及范围广、调查对象多、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对我而言,这也是一次全新的挑战。试点初期,我每天钻研“试点方案”和指标解释,一遍遍翻阅、一页页勾画、不断向上级统计部门请教,一步步理清每一个指标的含义和逻辑关系。经过一番努力,我终于从一个普查“新手”,慢慢变成了普查员随问随答的“明白人”。
我们组织普查员集中培训、每日小结,确保整个团队业务精通、步调一致,牢固树立“不瞒报、不漏报、不虚报”的职业信念,为高质量完成普查打下坚实的业务与道德基础。我始终告诫自己,也对普查员们坚决强调:诚信诚实是普查工作的生命线。
当然,入户登记也并非一帆风顺。我曾前往一户人家,户主大叔一听要登记,连连摇头:“种点蔬菜自己吃,没什么好登记的。”说罢便要送客!我心里着急,但还是静下心来,诚恳地与他拉起家常,耐心解释农业普查的意义和数据的保密性,并郑重承诺绝不泄露个人信息。最终,大叔放下顾虑,配合完成了登记。那一刻我深切体会到: 诚信,是打开群众心门的那把钥匙。
从“普查”到“暖心”
脚步丈量民情,笔尖传递温度
普查不仅是数据收集,更是一次次有温度的交流。记得一个中午,我们拜访退休“老园丁”葛老。他独自居住,子女远在外地。我们一边登记数据,一边倾听他的讲述,陪他聊家常。临走时,他脸上洋溢的笑容让我明白,我们带来的不只是几张表格,更是一份温暖的倾听与陪伴。
还有一次,我们走进一户人家,墙上贴满了孩子的奖状。老人说到子女都在县城定居,一年到头难得回来,“吃穿不愁,就是家里太静了。”话语中透露出深深的思念与无奈。我们安静地听,如实地记。那一刻我更加理解, 诚信,是尊重每一段真实的人生。
最让我难忘的是一对残疾老人家庭。他们劳动能力有限,经济来源微薄,小孙子也因残辍学,家中几乎没有农业机械,全靠人力耕种几亩田。登记时,我们不回避困难、也不刻意渲染,只是真实记录他们的实际状况。因为我们深知,唯有诚实采集、真实反映,才能为后续帮扶政策提供可靠依据,真正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
从“闭门羹”到“开心门”
用诚意化解心结,以真实赢得支持
普查路上,难免也会遇到不理解、不配合的农户。有一次,一位村民因为早年的土地问题对村里有意见,多次拒绝登记。面对“闭门羹”,我们没有再强硬推进,而是通过他一位亲戚协助沟通,再次上门诚恳地听他倾诉,并承诺如实向上反映他的情况。最终,他打开了家门,也打开了心门。这件事让我明白,基层工作既需要智慧和韧劲,但最根本的还是真诚。 只有以真心换真心,才能敲开群众的“心门”。
从“实践”到“建议”
把基层的声音传递上去
作为国家级试点,我们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那就是为全国正式普查积累经验、提出建议。那段时间,每晚的业务研讨会成了“雷打不动”的环节。我们围绕实际问题激烈讨论:“家门口小菜园是否算耕地?”“这个指标实际操作难度大”“这张表格能不能再简化一点”……我们把所有声音原原本本整理成建议上报。因为我们深知,来自一线的真实声音,是国家制定政策最可靠的依据。 诚信,是对国家负责、对历史负责。
三个月的试点工作短暂而充实。我们走遍了村庄的每一条小路,走进了每一户人家,我们用笔记录数据,更用心铭记故事。 这段经历让我更加热爱脚下的土地和身边的乡亲,也更加坚定了“实事求是、诚信为本”的信念。我将带着这份收获,继续扎根基层、服务乡村——因为我知道,唯有真诚,才能不负初心;唯有真实,方能行稳致远。
(作者:淮安市盱眙县官滩镇普查办 单旭东;
素材提供:许嘴村曾文雅;沿河村黄芳、周益峰)
无论是深入调研的足迹
核查数据的细节
还是
用数据服务民生、解读发展的实践故事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