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越施压,阿根廷越往中国怀里钻!350亿到手就买中国尖端技术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3 09:55 1

摘要:阿根廷央行4月10日宣布,与中国续签350亿元人民币本币互换协议,将资金使用期限延长至2026年6月。这笔钱可不是“零花钱”,而是阿根廷的工业命脉:

“美国让我选边站?抱歉,中国才是我的‘救命稻草’。”

阿根廷总统米莱前脚刚对特朗普隔空示好,后脚就和中国签下350亿人民币的“生死协议”。

这场让白宫震怒的续约,揭开了南美国家在大国博弈中的生存智慧——谁能救命,就跟谁走。

阿根廷央行4月10日宣布,与中国续签350亿元人民币本币互换协议,将资金使用期限延长至2026年6月。这笔钱可不是“零花钱”,而是阿根廷的工业命脉:

- 买设备:2022年阿根廷从中国进口112亿美元机械设备,占其机械进口总额的15%。如今续约的350亿,直接变成盾构机、5G基站、光伏板等“硬通货”。

- 绕开美元:阿根廷外汇储备仅剩215亿美元,却要偿还230亿美元外债。用人民币结算进口账单,既能缓解美元短缺,还能规避汇率风险——毕竟比索对美元一年内贬值超100%,而人民币汇率稳如泰山。

- 基建绑定:中企承建的“基塞”水电站年发电量占阿根廷12%,未来电费将用人民币结算。中远海运投资9.67亿美元扩建码头,目标是把阿根廷打造成中国商品进入南美的“跳板”。

美国对阿根廷的“极限施压”堪称教科书级失败:

- 政治羞辱:米莱曾称特朗普是“最伟大总统”,甚至跑到海湖庄园求见,结果被晾在一边。美国财长贝森特4月14日访阿,试图“劝和”,却撞上中阿续约的“官宣暴击”。

- 经济绑架:美国要求阿根廷终止与中国的货币互换,否则阻挠IMF贷款发放。但阿根廷用人民币偿还了27亿美元IMF债务,证明“去美元化”已箭在弦上。

- 产业空心化:美国芯片禁令让中国车企头疼,但阿根廷却“雪中送炭”——2023年从中国进口的农机设备中,63%改用人民币支付。比亚迪在巴西建厂、宁德时代布局锂矿,中国新能源产业链正以阿根廷为支点,反攻南美市场。

这场博弈的赢家,早已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

- 人民币国际化:阿根廷央行持有的人民币资产占比从2020年的1.2%飙升至2025年的21%,成为全球第五大离岸市场。大豆、牛肉等大宗商品交易中,人民币结算比例从5%跃升至35%。

- 产业话语权:中国控制阿根廷80%的大豆出口,用人民币定价权打破“ABCD四大粮商”垄断。在锂矿、稀土等战略资源领域,中企正通过“资源换基建”模式,构建新型合作框架。

- 地缘破局:美国在拉美搞“价值观外交”,中国却用“港口+货币+资源”组合拳扎根南美。从秘鲁钱凯港到阿根廷赫利俄斯风电项目,中国基建已覆盖拉美20国,创造就业超50万个。

当阿根廷用人民币支付进口账单时,华盛顿终于尝到“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滋味:

- 盟友离心:巴西、智利等南美国家纷纷效仿,与中国签署本币互换协议。2024年拉美人民币清算量同比增长280%,美元在该地区的结算份额跌破60%。

- 产业反噬:美国农民因对华大豆出口锐减损失超200亿美元,而中国从阿根廷进口的牛肉、玉米等农产品却逆势增长37%。

- 规则失效:WTO数据显示,2023年美国对拉美投资下降14%,而中国投资增长22%。当阿根廷用人民币偿还外债时,美元霸权的“最后堡垒”正在崩塌。

这场350亿的续约,是阿根廷的“生存之战”,更是中国破局“美元包围圈”的关键落子。

当美国挥舞关税大棒时,中国用基建、技术和货币组合拳,在南美画出了一道“去美元化”的弧线。

这或许就是全球化时代的残酷真相: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而能给穷国雪中送炭的,才是真正的“朋友”。帮我生成一张图片:阿根廷和美国贸易对抗,中国与美国关税对抗,阿根廷投入中国怀抱合作。比例 1:1。

来源:夜半人物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