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赛罕区统筹推进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分配监管、职工技能培训、科技项目转化应用及生活垃圾分类体系构建等系统性工作,同时对城市公共区域的道路街巷清扫保洁、生活垃圾转运处置、公厕及转运站设施运维等基础服务实施全流程监管。在作业机制创新方面,赛罕区采用“政府主
在城市管理的大框架下
环境卫生管理是重要的民生工程
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
与城市的整体形象
赛罕区积极探索、创新举措
全力推进环卫作业精细化管理
取得了显著成效
城市环境品质得到大幅提升
全面统筹,构建高效环卫作业体系
赛罕区统筹推进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分配监管、职工技能培训、科技项目转化应用及生活垃圾分类体系构建等系统性工作,同时对城市公共区域的道路街巷清扫保洁、生活垃圾转运处置、公厕及转运站设施运维等基础服务实施全流程监管。在作业机制创新方面,赛罕区采用“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双轨模式,建成区内三家环卫作业企业,通过专业化分工,承担道路清扫、垃圾清运、设施维护、应急保障等全链条服务。这种分工协作机制有效整合了社会资源,通过政府监管与企业竞标的良性互动,极大地提高了环卫作业的效率与质量。自2025年入春以来,赛罕区围绕重点区域、主次干道、城郊接合部、出城口及背街小巷,积极开展精细化作业,包括道路清洗、公共设施冲洗擦拭、卫生死角清理、越冬积存垃圾清运及雨水井清掏等工作。经过努力,辖区道路洁净度现已达到98%,环境卫生面貌焕然一新,赢得市民广泛好评。
精准施策,开展重点路段整治行动
为切实提升城市道路清扫保洁水平,赛罕区制定了环卫精细化管理提升方案,并在重点路段的整治行动中精准施策。在校园周边、集贸市场及人流量大的重点区域,加强巡回保洁,平台、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巡回保洁频率每小时不低于三次。随着夏季来临,要求作业公司实施“空中喷雾、地面冲洗”立体式循环洗扫、洒水作业。对机动车道采用干扫与真空吸附组合方式,深度清洁路面油污、积垢,同时抑制扬尘,并每日汇总车辆作业情况。城市家具清洗保洁水平也得到显著提升。作业公司对中心护栏、矮护栏、双黄线进行全方位擦拭清洗,确保保洁工责任路段果皮箱每班擦拭1次、倾倒2次,公交站牌每班擦拭1次,平台、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巡回保洁频率每小时不低于三次。针对易积存垃圾的死角,管理人员每日不少于四次巡视督查。以鄂尔多斯大街、大学路为例,每周累计出动保洁人员510人次、机械化作业车辆49台次,配备移动冲洗设备,逐段清洗隔离护栏立面及底部死角,日均擦洗里程约14公里。整治行动成效显著,累计清理垃圾量160.19吨,清理绿化带862处、树坑355处,清掏擦拭果皮箱407个,擦拭公交站牌151个,擦拭公共设施157余次,清掏雨水箅子167个,机械循环作业清洗擦拭隔离护栏14800米。
靶向治理,解决背街小巷卫生难题
背街小巷与老旧小区的卫生死角问题一直是环卫工作的难点。赛罕区采取每日自查的方式,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剖析,并要求作业公司立即整改。为提升背街小巷环卫作业能力,新增15台小型新能源便道洗扫车,做到清扫全覆盖,并增设60组果皮箱。保洁人员定人定岗,严格按照《呼和浩特市环境卫生作业质量标准(2023)》,对道路两侧果皮箱、公交站牌、公共设施逐个清洁、擦拭,垃圾桶清掏后对周围地面进行彻底清洁,确保干净整洁、无灰尘。同时,每日排查清理免费停车位车底尘土及杂物,深度擦拭与清扫过街天桥护栏、台阶,排查商铺门前空调缝隙死角垃圾,加强巡回保洁监督检查频次,对作业公司严格考评。通过这些措施,背街小巷的环境卫生状况得到极大改善。
协同管理,应对流动摊贩垃圾问题
天气转暖后,流动摊贩增多,给环境卫生管理带来挑战。赛罕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按照上级要求,将流动摊贩集中进行区域管理,设置早、夜市。环境卫生服务中心积极配合,要求作业公司增加流动摊贩区域的清洁次数,特别是在高峰时段,确保垃圾不积存。同时,要求商贩在集中区域增设垃圾桶,引导摊主和顾客正确丢弃垃圾。延长夜班人员作业时长,加大便道车清洗力度,并根据垃圾量增加适当增加垃圾运输次数,确保垃圾及时清运,避免堆积影响环境卫生。通过部门协同与精细管理,有效解决了流动摊贩区域的垃圾难题。
持续发力,明确下一步工作重点
展望未来,赛罕区将持续推进环卫作业精细化。合理增配保洁人员与作业车辆,提升效率与质量,尤其加强鄂尔多斯大街等重点街道保洁。全面检修环卫设施,规范垃圾清运流程,要求作业公司遵守规程,杜绝滴撒漏,加强车辆维护。同时,提高机扫、机洗率,提升道路整洁度,让赛罕区的城市环境更加干净、整洁、宜居。
赛罕融媒综合
来源:新赛罕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