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中国AI公司MiniMax旗下的“海螺AI”因侵权问题,惹怒了好莱坞的三大巨头:迪士尼、华纳兄弟探索(WBD)和美国全国广播环球集团(NBCU)。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猛,但随之而来的版权纠纷也愈演愈烈。
最近,中国AI公司MiniMax旗下的“海螺AI”因侵权问题,惹怒了好莱坞的三大巨头:迪士尼、华纳兄弟探索(WBD)和美国全国广播环球集团(NBCU)。
他们联合在美国加州中区联邦地区法院起诉MiniMax,指控其“蓄意且公然”地侵犯版权。
事情一出,瞬间成为全球科技与影视行业的焦点。
MiniMax在2024年推出了“海螺AI”,一款主打图像和视频生成的人工智能平台。
它号称“口袋里的好莱坞”,用户只需输入简单的文字描述,就能生成高质量的影视角色图片或视频。
比如,你输入“达斯·维达在沙漠中与敌人战斗”,系统就能快速生成高质量的画面。
然而,问题在于,这些生成的内容使用了大量未经授权的IP(知识产权),包括迪士尼的达斯·维达、《神奇女侠》的角色形象,甚至连梦工厂的小黄人都没能幸免。
三大公司在起诉书中直言,“海螺AI”就是以未经授权的好莱坞IP作为增长引擎,通过这些内容吸引了大量用户,并将其商业化。
最让人担忧的是,随着技术的进一步迭代,这类AI工具未来甚至可能生成与完整电影或剧集时长相当的内容。
如果放任这类行为,不仅会瓦解好莱坞影视公司的内容独占优势,还会对整个影视行业造成毁灭性打击。
MiniMax作为“AI六小龙”之一,不仅在国内市场风头正盛,还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张。
数据显示,其产品已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超过1.57亿,企业客户超过5万家。
凭借强大的技术能力,“海螺AI”甚至在2025年全球AI应用榜单中拿下了第12名,远超国内外不少竞争对手。
但快速扩张的背后,是版权保护的“选择性忽视”。
尽管“海螺AI”系统内设置了对暴力、色情等内容的屏蔽机制,但在版权保护方面却几乎没有任何有效措施。
看似高效的商业模式,实则埋下了巨大的法律隐患。
这一次被好莱坞三大巨头联合起诉,正是这种商业模式的必然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MiniMax首次因版权问题陷入纠纷。
今年年初,爱奇艺也曾因类似问题将其告上法庭。
与国内纠纷不同,这次的对手是拥有强大影响力的好莱坞巨头。
三家公司在声明中指出,MiniMax不仅威胁到了好莱坞的利益,还可能动摇美国电影产业的根基。
美国电影产业每年创造数百万就业机会,贡献超过2600亿美元的经济价值,这一产业链主导权绝不容侵犯。
AI技术的飞速发展让人们看到了无穷的可能性,但也带来了诸多挑战。
MiniMax的遭遇是一家公司的困境,更是整个行业必须面对的命题。
当创新与规则发生冲突时,如何找到平衡,将决定未来的行业格局。
对于国内AI企业而言,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警示:技术领先固然重要,但在国际市场上,合规与版权保护同样是不可忽视的竞争力。
只有在规则范围内实现创新,才能真正走得长远。
来源:潇湘十二楼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