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看问题非常能看到本质,为什么创业总是不成功?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9 13:35 2

摘要:在和西贝那场关于“预制菜”的世纪大战中,他凭借一己之力,几乎是以“碾压”的姿态,赢得了90%的舆论支持。

最近,罗永浩又“赢”了。

在和西贝那场关于“预制菜”的世纪大战中,他凭借一己之力,几乎是以“碾压”的姿态,赢得了90%的舆论支持。

他,就像那个说出“皇帝没穿衣服”的小孩,一针见血地,戳破了整个餐饮行业,那个我们心知肚明、却又无人敢言的“潜规则”。

看问题,看到骨子里——这,是罗永浩的天赋。

但一个巨大的悖论,也随之而来:

一个看问题如此透彻,总能抓住事物本质的人,为什么自己创业,却总是一败涂地?

从牛博网,到英语培训,再到被我们津津乐道的锤子手机、电子烟,以及现在前途未卜的AR和AI……

老罗,好像永远在追赶风口,却又永远,在风停之前,第一个摔下来。

这到底是为什么?

罗永浩身上,有一个最致命的“认知错位”。

他,是一个顶级的“软件大师”,却总妄想去当一个“硬件工匠”。

什么意思?

他的天赋,全点在了“嘴”上和“脑”上。

他能用最通俗、最幽默的语言,把一个复杂的问题,讲得明明白白。 (这是“嘴”上的天赋)他能一眼看穿一个产品、一个行业里,那些最不合理、最反人性的“痛点”。 (这是“脑”上的天赋)

这些,都是“软件”层面的能力。

但创业,尤其是做硬件,那是一件极其枯燥、极其繁琐的“拧螺丝”的活儿。

你需要去跟供应链的“老油条”们,为了几毛钱的成本,磨破嘴皮;
你需要去跟代工厂的工程师,为了0.1毫米的公差,反复扯皮;
你更需要,像个“账房先生”一样,精打细算着账上的每一分钱,生怕资金链一断,几百号兄弟明天就没饭吃。

而这些,恰恰是老罗,最不擅长,也最不屑于去做的“脏活累活”。

理想汽车的李想,一句话就道破了天机:

“老罗那些自认为惊天动地、足够颠覆的‘亮点’,对我们这个行业来说,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

你看,他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了,把一把锤子,雕刻成一件艺术品。

却忘了,对大多数用户来说,他们需要的,只是一把,能砸钉子的、结实耐用的,锤子。

如果你仔细观察老罗,你会发现,他身上有一种很强的 ADHD(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特质。

这不是贬义,很多天才,都有这个特质。

但放在创业这件事上,这,可能是致命的。

他们的注意力,极度不均衡。

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 他们可以像打了鸡血一样,投入120%的热情。但对于那些他们认为“不重要”的事, 比如枯燥的供应链管理,他们就很难提起兴趣。更要命的是,他们极易被“激怒”。 一旦有人挑战他,他的大脑,就像瞬间“下线”了一样,会立刻放下手头最重要的事,去跟人“死磕到底”。

你看他和西贝这场仗,打得是酣畅淋漓,也为我们消费者,争来了“知情权”。

但对他自己那个还在嗷嗷待哺的AI创业公司来说,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最昂贵的“跑偏”?

他就像那个,永远在冲锋的堂吉诃德。

他能看到远方的“巨人”(不公与丑恶),并勇敢地挥起长枪。

但他却常常忽略了,脚下,那条通往商业成功的,最现实、最泥泞的,小路。

不,恰恰相反。

我甚至觉得,我们这个时代,太需要,像罗永浩这样,屡败屡战的,“失败者”了。

他,就像一条凶猛的“鲶鱼”。
他每进入一个行业,都会把那个行业里,那些我们早已习惯、却又极不合理的“潜规则”,搅个天翻地覆。

他做手机, 让我们知道了,原来国产手机的UI,也可以做得那么精致、那么人性化。他搞直播, 让我们看到了,原来直播带货,也可以不靠“全网最低价”,而是靠真诚和信任。他怼西贝, 让我们开始关注,我们每天吃的饭菜背后,到底藏着多少秘密。

他,可能永远也成不了一个“成功”的企业家。

因为他的性格,他的理想主义,注定了他,不是一个精明的“商人”。

他,更像一个,手持利刃的“侠客”,一个永远在挑战风车的,“理想主义者”。

来源:城惑研究所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