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像一颗巨石,在跨境电商行业激起千层浪。不少中国跨境电商公司,都在这场风暴中飘摇不定。
最近,美国加征34%关税这一消息,像一颗巨石,在跨境电商行业激起千层浪。不少中国跨境电商公司,都在这场风暴中飘摇不定。
这次加税,对中国跨境电商公司到底有哪些影响呢?
一、短期冲击:
行业阵痛不可避免,加征关税后,商品成本大幅增加,中国跨境电商公司不得不涨价,这就削弱了商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竞争力,销量大概率下滑。而且美国取消800美元以下小额进口商品免税待遇,很多靠直邮模式的中小跨境电商公司,成本压力剧增,甚至可能入不敷出,具体来说:
1. 直接成本上: 34%关税将显著提高中国商品在美终端售价,削弱价格竞争力(尤其是低附加值产品),部分利润率低于20%的卖家可能被迫退出美国市场。
2. 订单量下滑 :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高的品类(如日用百货、服装)需求可能下降10%-30%。据eMarketer预测,2024年中国对美跨境电商增速或从15%骤降至5%以下。
3. 现金流压力:关税预缴制度(如美国Section 321条款)进一步加剧资金链紧张,中小卖家生存空间被压缩。
二、中长期破局路径:
危机之中也藏着机遇。部分美国消费者为了降低采购成本,会选择与贸易公司合作避税,这就为有渠道资源的中国跨境电商公司,带来了新订单。另外,此次加税是针对全球,并非中国一家,一些中国优质电商公司,可以借此机会,突出自身优势,巩固市场地位。
同时从“价格战”到“价值战” ,做真正的提升效率、效能的事情,让一切归于真正技术、产品、效率、实力的较量。
1. 市场多元化战略
- 新兴市场开拓:重点布局RCEP成员国(东南亚增速超25%、中东-沙特电商年增35%、拉美-巴西电商渗透率仅50%),SHEIN在巴西自建仓储,将物流时效从20天缩短至5天。
- 发达国家替代方案: 通过海外仓前置备货(如亚马逊FBA)规避关税,但需承担更高库存成本,同时要想办法加快/提高库存周转。
2. 产品升级与品牌化
- 高附加值转型: 聚焦智能家居、新能源配件、医疗美容设备等关税影响较小的品类。 Anker充电宝因专利技术支撑,在关税增加情况下仍保持25%溢价能力。
- DTC品牌建设:通过独立站(Shopify+私域流量)降低平台依赖,品牌卖家平均利润率比铺货模式高8-12%。
3. 供应链重构
- 近岸制造: 在墨西哥、越南等国设厂(关税同盟优势),中国供应链管理+本地化生产,但是说实话,现在才开始或许已经有点晚了,成本也会很高,但现在晚了不做,未来会越来越难,越来越晚。 如果能和已经在墨西哥做的有一定基础的公司工厂合作,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 数字化降本:应用AI选品(如Jungle Scout)、智能物流(Flexport系统)压缩运营成本5%-15%---十分推荐 ,快速见效
4. 政策对冲
- 自贸协定利用:通过中国与欧洲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铁路联运列车,被誉为“钢铁丝绸之路”出口至欧盟(对美转口贸易),或利用中美第一阶段协议豁免清单。
三、一些行动建议
1. 立刻马上:测算现有产品在34%关税下的盈亏平衡点,砍掉负毛利SKU,加快申请成为“海关AEO认证企业”,争取通关便利。
2. 3个月计划: 启动东南亚/中东试单(Lazada、Noon平台),测试市场水温。 与跨境服务商谈判物流折扣,降低履约成本。
3. 长期战略:通过并购当地品牌(如安克收购Soundcore)实现本土化突围,用VR展厅、AR试装等体验升级抵消价格劣势。
1、弱者出局:依赖低价、单一市场的卖家将批量淘汰
2、强者进化:具备品牌力、供应链弹性的企业反而能收割市场份额
3、新机会浮现:关税倒逼出的数字化能力,可能成为未来征战全球的新武器
真正的实力之战已经悄然打响,无论何时都还需自身硬、自身强。
来源:江南雨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