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毫银针一定要在一年内喝完,不然就过期了?揭秘白毫银针保质期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13 08:00 1

摘要:角色帮派非常多,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是主角,新老白茶次之,还有散茶、饼茶之分。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白茶圈就是一个小江湖,风起云涌,明争暗斗。

角色帮派非常多,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是主角,新老白茶次之,还有散茶、饼茶之分。

暂且不谈最近兴起的“有机白茶”“高山白茶”,以及在江湖中不常露面的贡眉、荒野茶等。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茶圈内亦是如此。

毕竟,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每款茶都有自己的受众。

有的茶友,总会替无法开口说话的茶,争的死去活来。

最近在一个视频的评论区,就展开了这样一番激烈的争吵。

甲说:“白毫银针没有陈年银针的说法,一定要一年内喝完,不然就过期了。”

乙说:“白茶又不是绿茶,可以放很久的,老银针还别有一番风味呢。”

甲后面被其他吃瓜群众,一人一口唾沫,最终败了下来。

其中有一条评论,引起了我的注意,他说“白毫银针存了一年,毫香变淡,茶汤变得寡淡无味了。”

有多年喝茶经验的茶友,看到这句话,便能感觉到这事不对劲。

这背后的原因,且容我细细分析。

《2》

确实如乙茶友所说,白毫银针是白茶,可以长期存放。

甲茶友的那句话,如果把主语换成绿茶,那就说得通了。

绿茶与白茶的本质不同,前者是不发酵茶,后者是微发酵茶。

不经过杀青的白茶,保留了茶叶内的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多酚氧化酶与氧气发生反应,因此白茶才可以陈化。

品质好且储存得当的白毫银针,香气不减反增,口感会更稠滑。

但这位茶友的白毫银针,才存放了一年,香气就明显减弱,不再浓郁。

很有可能是茶叶的含水量超标了,没有达到国标规定的8.5%,从而影响了后期的陈化。

白茶越干越好,越干才能存得越香,不超过8.5%,是最基本的要求。

技艺精湛的制茶师傅,能把含水量控制的更低,7%,甚至5%。

白毫银针的烘干难度最高,因其芽头呈笋状结构,有6、7层之多。

如果没有彻底烘干,或者为了省事,只靠萎凋而不烘干,那么最后的成茶含水量会远超标准。

在前期含水量的影响还没那么大,毫香、花香似乎依然清新好闻。

但时间一长,这些多余的水分,便会慢慢侵蚀茶叶的内质,使香气物质大量流失。

再次打开存茶的袋子,便闻不到浓郁清新的毫香了,只有凑近用力闻,才能闻到微弱的香气。

总之,这类存放一年就“淡”的白毫银针,可能是工艺不好,含水量不达标的劣质茶。

不买也罢。

《3》

一般情况下,品质好的白毫银针,储存得当的话,香气滋味是不会变淡的。

经过时间的沉淀,老白毫银针的香气、滋味,与新茶时期不同。

新茶时期的白毫银针,以毫香蜜韵为主,辅以清雅花香

毫香是类似于狗尾巴草、野生芦苇等干燥植物的气息,干燥且清新。

到了老茶时期,这股清新的毫香花香变得更成熟、内敛,由毫香变成了温暖成熟的稻谷香。

在滋味方面,新茶汤水清冽如泉,老茶则醇厚似米汤,稠滑感随时间递增。

以2015年白毫银针散茶为例。

新茶时期,这款白毫银针是花香与毫香并重。

过了九年,毫香抢了风头,花香存在感降低,隐逸难寻,十分耐人寻味。

老银针汤水则是更加妙的,从第一冲到第八冲,水中温润,稠滑,绵缠,温泉汤般的浆感包裹住舌面,只留下淳厚的感觉。

在这浓浆的包围之中,汤水里的滋味感亦是分外清晰,毫香、花香、木质香,在茶汤中跌宕起伏,扑来又退却,极尽撩人之能事。

这款茶有老茶的雄伟苍劲,还有新茶的清新甜美,是看似矛盾实则和谐的韵致,不愧是日光萎凋的高山白毫银针。

总会听到有人说,“白毫银针贵,喝着像白开水一样。”

喝过的茶友便会明白,品质优越的白毫银针滋味肯定不淡。

抛开存储的不当、冲泡方式不对等人为因素,真正的白毫银针是鲜爽甘甜的。

《4》

除了干茶不够干,储存环境不佳,同样会影响白毫银针的香气、滋味。

存放不当的白毫银针,香气减弱只是时间问题,严重的话可能会受潮。

受潮的茶叶,不仅芳香物质受损,还可能产生一些不好的气味比如酸味、霉味、巧克力味,严重时甚至会发霉。

白茶喜干怕湿,干茶的天敌是无孔不入的水汽。

想要长期保存白茶,就得做到密封、干燥、避光、阴凉、无异味,这五个原则一个都不能少。

想起之前有商家宣传,他家的白茶存放在酒窖里,陈化效果没得说。

提起酒窖,往往是环境潮湿、空气不流通,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

由于不能正常通风,酒窖里的湿度往往会更高,可能还会有异味。

让原本香气清新、口感干爽的白茶,失去它应有的风味,变得不再纯净。

如果白茶存放在这样的环境中,想要陈化出好的香气,简直难如登天。

再好的白茶,也难以抵挡潮湿环境中水汽的侵袭。

因此,存放白茶要远离潮湿的环境,比如厕所、厨房附近,以及水汽多的茶桌。

一定要离墙离地存放,南方的一楼往往很潮湿。

确保了外部环境的安全,还有单独为白茶建一个“房间”。

使用三层包装法,从内到外,分别用铝箔袋、塑料袋、纸箱密封。

一定要绳子绑紧,否则会跑气受潮,影响白茶正常陈化。

花了大价钱买来的白毫银针,因为存放不当,而变得一文不值,存白毫银针就变成了一桩亏本的生意,吃力不讨好。

总之,要想喝到一杯清爽鲜甜的茶汤,需得对白毫银针更上心,认真仔细地收藏它。

《5》

白茶的确越陈越香,不过前提是产区好、工艺好、储存好。

工艺缺陷与储存失误是白毫银针变质的双重隐患,缺一不可。

工艺缺陷一时察觉不到,时间久了,便会完全暴露。

存放也是如此,对干茶的损害是循序渐进的。

好茶需天时、地利、人和——优质原料、精湛工艺、严谨储存,三者兼备方能成就一杯历久弥香的老银针。

总之,这样的新银针经过多年的沉淀,便能陈化出稻香温暖、甘醇柔滑的老白毫银针。

俗话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买到干度不达标的茶,吃一堑长一智,学会去辨别茶叶的干度,同样的错下次便不会再犯了。

存坏了茶就扔掉,来年再重新买一批新白茶回来,重新存。

掌握正确的存茶方法,将杂味、异味、水汽通通隔绝在外。

只要及时改正,一切都不算晚。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来源:小陈茶事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