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年毛主席视察徐州,问了当地官员一问题:“四”加“南”念什么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3 07:26 1

摘要:“胡宏同志,'四'下边加个'南'怎么念?”1956年7月闷热的午后,毛泽东掸着烟灰突然发问。正在汇报春耕进度的地委书记喉结动了动,汗珠顺着耳后滑进中山装领口。他隐约觉得这不是文字游戏——毕竟三小时前主席专列驶进徐州站时,连站台欢迎仪式都没让安排。

“胡宏同志,'四'下边加个'南'怎么念?”1956年7月闷热的午后,毛泽东掸着烟灰突然发问。正在汇报春耕进度的地委书记喉结动了动,汗珠顺着耳后滑进中山装领口。他隐约觉得这不是文字游戏——毕竟三小时前主席专列驶进徐州站时,连站台欢迎仪式都没让安排。

这位37岁的徐州父母官或许不知道,毛泽东对这座兵家必争之地的考察,早在四年前就埋下伏笔。1952年深秋的云龙山顶,主席裹着旧棉大衣眺望故黄河,突然转头问警卫员: “你说项羽当年要是守住了彭城,楚河汉界会不会往北挪?”随行的张光中市长刚要接话,山风卷着煤灰呛得人直咳嗽。后来地方志里记着,那天主席在山腰凉亭啃的烙馍,还是炊事班临时借老乡铁鏊子现摊的。

要说毛泽东考察干部的作风,就像他手里那支永不离身的红蓝铅笔。1953年火车经停徐州,他非要上天桥看市容。当看到火车站西头挑着扁担的脚夫们排成长龙,转头对华东局干部说了句: “这些'活铁轨'可比枕木实在。”这话传到胡宏耳朵里时,他正带着技术员在贾汪煤矿下井,巷道里的煤渣子扑簌簌往下掉,倒把这句话砸进了心窝子。

时间拨回1956年那个关键问答。胡宏抹了把额头的汗,突然想起在微山湖搞土改时,老渔民教他认的捕鱼家伙什。 “念'罱',竹篾编的捞网。”他说完瞥见主席指尖在膝盖上划拉,像在虚空中写字。毛泽东闻言哈哈大笑,烟灰抖落在呢子裤上: “你这个书记没白当!”后来省委组织部的同志透露,正是这个细节让胡宏的名字进了重点培养名单。

有意思的是,这场看似随意的 “考试”背后藏着盘大棋。当时徐州专区刚经历行政区划调整,六个县被划给邻省,干部们心里都憋着股劲儿。毛泽东在专列会议室里拿铅笔敲着地图: “老话说'彭城得失,中原震荡',现在咱们要算的是民生账。”他特意让秘书找来去年徐州小麦增产的数据,指着表格对胡宏说: “给老百姓饭碗里多添粒米,比多管两个县顶用。”

胡宏的笔记本上还记着更震撼的场景。汇报完水利工程进度后,主席突然问: “知道刘邦为什么能赢项羽吗?”不等回答就自问自答: “他会收拾烂摊子。”这话说得在座众人心头一紧。后来修建云龙湖水库时,胡宏总拿这话敲打施工队: “主席说要当收拾河山的刘邦,咱们可别当炸堤淹人的蒋介石。”

不得不提的是,这场视察改变了胡宏的命运轨迹。特殊时期下放五七干校那几年,他床头始终摆着1956年的工作笔记。某天红卫兵翻出本子里 “罱”字描红的纸页,他梗着脖子说: “这是主席教俺认的字!”据说派人到中办查证后,竟给他加了床厚棉被。

1998年长江抗洪时,八十岁的胡宏看着电视里的迷彩服官兵,突然对儿子冒了句: “当年主席说治水如治军,现在我算品出味了。”书桌上的玻璃板下,还压着泛黄的徐州行政区划图,那道用红铅笔描粗的边界线,倒和长江堤坝的走向有几分相似。

据说毛泽东晚年曾向护士提起徐州,说那是 “项羽的伤心地,刘邦的起家处”。这话传到胡宏耳朵里,老人在日记里写道: “如今火车过徐州东站,看见高铁轨道和陇海线交叉成十字,倒像给历史打了个活结。”

来源:逻辑文史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