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uRFless STEMI患者药物依从性与全因死亡风险显著相关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9 12:38 1

摘要:在202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 2025)的“Late-Breaking Science”环节,来自悉尼大学的Gemma A. Figtree教授团队公布了基于SWEDEHEART注册数据库的大型研究结果。该研究首次证实,在无标准可改变心血管危险因素(

卜培莉 提蕴 李静媛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在202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 2025)的“Late-Breaking Science”环节,来自悉尼大学的Gemma A. Figtree教授团队公布了基于SWEDEHEART注册数据库的大型研究结果。该研究首次证实,在无标准可改变心血管危险因素(SMuRFless)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持续使用二级预防药物(尤其是阿司匹林和降脂治疗)与全因死亡风险显著降低相关。这一发现为SMuRFless这一长期被忽视的高危群体的精准管理提供了关键循证依据。

研究背景

急性STEMI患者接受二级预防药物治疗(如抗血小板、降脂药物、RAAS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的有效性已得到充分证实,但在真实世界队列中,关于STEMI患者长期用药依从性的研究较少。SMuRFless(即无标准可改变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STEMI患者在出院时各类二级预防药物的处方率普遍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这部分患者更高的全因死亡和出院30天内心血管死亡的风险。据研究估计,全球每年约有140万人死于SMuRFless心肌梗死。更为严峻的是,现行STEMI指南所引用的256项临床试验中,均未纳入或分析SMuRFless亚组,导致该患者人群的治疗策略缺乏循证依据。

研究方法

本研究基于SWEDEHEART注册数据,纳入65 059例首次发生STEMI的患者,所有患者在出院时至少应用一种二级预防药物(如抗血小板药、降脂药),且在出院后12个月后存活。排除出院后12个月内从未用药的患者后,根据用药情况将患者分为持续用药组及非持续用药组(图1),其中SMuRFless患者占比14%。

图1. 研究设计


研究通过回顾性队列分析,旨在评估SMuRFless和SMuRF阳性患者对处方二级预防药物的依从性(定义为12个月持续用药),并探讨药物依从性与患者全因死亡率之间的关系。同时,分析影响患者药物依从性差的相关因素。

研究结果

所有二级预防药物的持续用药率均随时间迅速下降,超过50%的患者在3年内停用了长期处方药(图2)。与SMuRF阳性患者相比,虽然SMuRFless患者的初始处方率较低,但对阿司匹林和降脂治疗的用药依从性更高。在多因素分析中,低家庭收入是唯一与所有药物非持续应用相关的变量。

图2. 患者药物依从性随访分析


在SMuRFless患者中,出院12个月时未持续使用阿司匹林(HR=2.02,P=0.0003)、降脂治疗(HR=1.45,P=0.0221) 及RAAS抑制剂(HR=1.70, P=0.0051)与3年全因死亡风险显著升高相关;而在β受体阻滞剂治疗亚组中,这一风险增加未见统计学差异(HR=1.34,P=0.09)(图3)。


SMuRF阳性患者的结果与之一致,出院12月时未持续使用阿司匹林(HR=1.94,PPPP=0.16)(图3)。

图3. 药物依从性与全因死亡分析

讨论

本研究在取得重要发现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固有的局限性。首先,研究中对患者坚持服药情况的评估依赖于处方填补记录的间接测量,而非直接的血药浓度监测或电子用药监测系统,可能会高估患者的实际用药依从性,从而引入测量偏倚。其次,作为一项观察性研究,其结果可能受到潜在残余混杂因素的影响,无法完全确立因果关系。此外,药物治疗的不依从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由医疗系统、医生行为和患者自身因素等多方面原因复杂交织而成,难以通过单一方案解决。


然而,这些挑战也带来了明确的机遇。本研究凸显出迫切需要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深入研究,以精准识别并系统性解决导致药物停用的各类因素。更重要的是,未来的临床试验和临床指南必须纳入SMuRFless的冠状动脉疾病和心肌梗死患者的代表性数据,以确保医疗建议能够覆盖并惠及这一被长期忽视的人群,推动更公平、更有效的疾病管理策略的形成。

研究结论

本项研究显示,STEMI患者的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面临严峻挑战,约50%的患者在3年内停止了所有预防性药物治疗。值得注意的是,SMuRFless患者呈现出独特特征:虽然初始处方率较低,但一旦启动治疗,其对药物的持续使用率反而较高。更重要的是,研究发现治疗不依从性与死亡风险显著增加相关,无论患者是否存在传统风险因素,其风险比均达到1.5~2.0。作为首项针对SMuRFless患者二级预防获益情况的观察性研究,这些真实世界数据表明,实施系统化、以患者为中心的药物依从性提升策略,不仅能够改善临床预后,还可能带来显著的健康经济学效益。

专家简介

卜培莉 教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全国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山东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及高血压学组组长
山东省研究型医院协会心血管慢病管理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高血压联盟常务理事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分会常委委员
国家标准化心血管专病中心山东省高血压中心主任
中国健康管理协会高血压防治与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常务委员
山东省心衰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中药协会微循环用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FACC
承担或参加国家自然基金、973前期课题子课题、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等10余项,获高校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

提蕴 教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齐鲁卫生与健康杰出青年人才,第四届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杰出青年人才,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心血管信息化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第五届委员会心血管精准医学与罕见病学组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六届委员会高血压学组秘书,山东省医学会继发性高血压多学科联合委员会委员。承担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等课题5项,发表论文多篇,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李静媛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医师,副研究员。毕业于山东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现任山东省研究型医院协会心血管慢病管理分会秘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各一项,发表SCI论文多篇。

来源:国际循环一点号

相关推荐